“号外号外!海角战区,右卫门叛军动用禁忌武器黑洞弹袭击我方舰队!众所周知,黑洞弹摧毁信息,灭绝灵魂,能让人无法复生!这种行为简直丧心病狂!令人发指!帝国官方对这种行为表示谴责,强烈的谴责!并且保留对做出该决定的叛军头子追诉******罪的权利!”
“号外号外!帝国军正面战场不利,节节败退,竟然动用间谍潜入我方部队释放智能病毒,导致我方一艘哈雷级补给舰、一艘拉匹特斯级驱逐舰被程序病毒感染,舰队上五百官兵殉难,灭绝人性!丧尽天良!尤其可笑的是,明明率先动用了禁忌武器,违反了人类共约,反倒恶人先告状,指责我方率先使用黑洞弹!要知道,黑洞弹摧毁人工智能乃是标准程序之一……”
“可笑,请楼上注意!目前为止人类尚未研究出安全控制智能病毒变异的方案,说我方间谍携带病毒潜入,分明是叛军违反人类共约研究病毒导致了泄露,才使用禁忌武器抹消证据,竟然赖到我方头上,真是学到了!”
“人类的技术向来是不断进步的,昨天没有的技术,不代表今天一定没有……而且,假如是我方在研究病毒导致了泄露,我们会将智能病毒研究实验室放在前线的战舰上吗?很明显是不可能的吗!”
“天晓得是不是叛军已经研究出了智能病毒炸弹,运到战场准备实施投放,却因为某些环节出现了失误导致泄露……”
“呵呵,楼上真可以去写小说去了。”
“彼此彼此。”
…………
这一天,对于帝国媒体和右卫门媒体来说,都是太热闹的一天了。各种媒体各种攻讦各种唇枪舌战,你说你有理,我说我有理,吵吵闹闹成一团。
而所有的真相,不管是真的还是假的,都被混淆在一片似是而非似非而是的议论中,变得模糊不清,再也没有人能够分辨了。
既然跨进了星河时代,这个世界的媒体、信息传播和外面的世界并没有任何两样,甚至还要更厉害更喧嚣更加的让人难以分辨。
正反双方就好像法庭辩论上的原告被告,而各种各样的媒体不管是大的还是小的,是官方的还是个人的,都是法庭上竭尽所能辩护的律师。法庭上一两个律师的辩护交锋就已经很让人难以跟上节奏了,更何况此时此刻是不知道几千个几万个甚至千万上亿的媒体在争辩议论。
虽然联邦的进逼、帝国的陷落、星区的独立是眼下的大势,但是大势也是一步步形成的,是由许多细小的步骤一点点凑起来的。
就仿佛新闻,虽然全年无休三百六十五天头条天天混都不带重样的,但是至少今天,至少这一轮,全宇宙全星河关注的目光都在此处,在一个并不起眼的海角战场上。
也是没办法,虽然战斗已经波及了整个星系,战况惨烈,厮杀正酣,但是由于几千年来坚守的一些人类共约的关系,每一次黑洞弹的使用,就仿佛本时空流动用核武器一样,会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而每一次涉及到人工智能的发疯,也都会像恐怖袭击一样受到所有人的审视,何况这回是两件事一起发生。
两个头条凑到一起,那就是更加毫无疑问的头条了。
每一方都把自己放在正义的立场,全方位的指责对方的不是。
甚至就算你对这种游戏厌倦了,觉得没有意义,没有兴趣,也不得不加入进来,因为,你不跳出来发声,别人跳出来发声的,那么真相就是人家所说的了……
解决这种事的唯一办法,其实既不是真相,也不是靠声音大,唯一的办法是时间。错过了人类关注新闻的焦点时限,或者又出了其他值得上头条的内容,这条头条迟早是会被人遗忘的……
当然了,这是从宏观,从大局的角度。在事情发生的第二天,所有参与其中的人还是热情的,是充满了干劲的,是不厌其烦的喋喋不休的争辩、议论,试图厘清整件事的真相,当然了,辩论的结果也只会是的水越来越混,真相越来越不清。
不过有一些事倒是确定的——
总结双方这番遭遇战的数据,帝国军损失了统共三艘运输舰,三千台左右的机甲,超过两万名左右的官兵,其中绝大多数战死也有少数被俘。
在战争的初期双方的战损比可谓夸张,基本帝国军损失三具机甲,能破坏远征军一具机甲就不错了。
但是随着遭遇战结束后的余波,随着人工智能的疯狂和黑洞弹的使用,就完全不一样了。别看远征军这边也只是损失了一艘补给舰和一艘驱逐舰,统共两个单位,机甲总数只有两千多台,加上前面的战损也就和帝国军持平。
不要忘了,这两艘战舰的吨位远远超过对方,一艘哈雷级能顶两艘运输船,一艘拉匹特斯更在运输舰十倍左右规模,而且,一艘补给舰那就是一个兵工厂和一座中型医院,只要有材料有能量,就能源源不断的生产出新的战舰,源源不断的给受伤的士兵们治疗,让他们能够重回前线。
现在却被摧毁了,更不要说还连带损失了一艘火力强大的驱逐舰!更不要说,右卫门独立星区距离海角星系距离较远,又没有王座环球弹射器那样简单的传送手段……虽然有更加先进的法子,但是耗费的能量也多,会对右卫门远征军的后勤补给造成相当大的压力。
更不要说这种完全是天降横祸方式的战损,在两军对垒中一向有着超乎寻常的标杆作用,就仿佛出征之际战旗被吹断,仿佛占卜的时候一手大凶诸事不宜,会引发敌我双方士气上的变化……
并不夸张的说,整个战争的天平都会因此而倾斜一些。
==========
不过以上,都是战场之外的影响,是关乎大局但是无关小人物们的事了,哪怕正是这些小人物导致了一切的发生。
再说小伙伴们几个,终于坐上了救生艇,摆脱了和留守在战舰上,最终和黑洞弹一起湮灭,甚至连灵魂都一并被强制抹消的危机,可是他们的危机并没有就此结束。
因为,登陆救生艇的时候时间仓促状况混乱,所以没什么时间将一切检查清楚,但是等救生艇顺利抵达其他战舰,救生艇上的人排队下舰接受安置的时候,就不可能继续蒙混过关了。
所以,小伙伴们这艘救生艇根本就没能按照预定线路抵达它们的目的地。船到半截就已经在小伙伴们控制之下了。
由于状况紧急,公交车一样的救生艇一船近百人,全都是非战斗职业,维修的,统计的,甚至是文员、宣传以及医护等等,甚至还有紧急安置的帝国军的俘虏,主要是受伤的。
前面说过,补给舰补给的可不单单是武力装备,同时还负责治疗伤员,算是一种流动型的医院了。
大家也都知道,当时驱逐舰上正办晚宴,这些补给舰上的非战斗人员都被招呼过去了,混乱发生以后跟着大队一起撤离,才造成了救生艇数目严重不够,人数统计混乱等等状况,也令得救生艇超载严重,而拥有武装防御能力的屈指可数。
小伙伴们八人混在人堆中间,就仿佛是电车上的色狼团伙一样,一圈围住一个家伙,一拥而上放倒卸了装备,摆在位子上做成睡觉的样子,然后是下一个,下下一个……没有一会儿就放倒了大片,最重要的是,手中攒起了足够的武器装备,小范围近战用的攻防设备。
然后,就在黑洞弹爆发,两艘战舰被吞噬,整个宇宙星空为之黯淡的时候,他们八人趁机爆发,制服了逃生艇上的所有人,然后控制了整个逃生艇,修改了救生艇的航向。
这种应急用的救生艇在敌人的大本营中穿梭肯定是极受怀疑,不过……因为爆发了人工智能病毒又被迫发射了黑洞弹吗!
一艘拉匹特斯级战舰容纳人数上限在七万人以上,哈雷级补给舰也能容纳将近两万人。被人工智能病毒干掉践踏的估计超过六成,这包括了最后留在战舰上和人工智能病毒战斗到最后一刻的那些勇士们,即便除去了这些,最后要紧急撤离的人数也超过了三万人。
想当年泰坦尼克号需要撤离近三千人,最后因为救生措施不到位,只有不到一千人获救;这里要撤离的人数是那时候的三倍,哪怕管理到位应变迅速,也可以想见当时的混乱!
毕竟,虽然科技相隔了几千年,到了那生死关头,人类还是只有凭借一副血肉之躯在奔走跳跃。
几千年,对于科技来说意味着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是对于人类进化史来说,短暂的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足足有超过千艘的救生艇,就仿佛泰坦尼克号的悲剧一样,即便这样数量也完全不够,因为很多都是临时赶工的,甚至是由机甲临时或者是货船、救生船、维修船等等坐具临时改造的……少的只能管几个人,多的才是小伙伴们乘坐的公交大客车的规格。
他们胜在跑的快动身时间早,要是再晚一些,未必能赶上班车,只能坐那些临时改造的船,然后被巨大章鱼释放的机甲在太空中追杀,艰难险阻,九死一生了。
总之,他们幸运的避过了这些灾难,当持续了足足几个小时的紧急救援终于结束,肖凌和小伙伴们也成功离开了敌人密集分布的区域,而且是从敌人分布的最密集的区域。
也只能从这个方向,因为救生艇的航程是有限的。倒不是引擎能量的问题,救生艇大多具备和机甲类似的能量核心,可以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但是救生艇配备的氧气、水、食物以及其他一些补给的容量是有限的,尤其是在过百人登船超过了承受极限的时候。
所以……当小伙伴们控制了全艇,其他那些人也就只有一个接着一个的被干掉,成为太空垃圾,以减少各种物资的消耗了。
但即便是这样……
“根据现在物资消耗的速度,够用吗?”通过救生艇的控制台,小伙伴们屏蔽了一切信号以及一切外部特征,就仿佛一颗陨石一样,按照自己的节奏漂浮在虚空里。看着规划好的航线图,一帮人皱眉。
“假如只有八个人的话,足够坚持五天的,可以航行百万公里以上了,应该是够用了,可现在我们有十八个人,两天多久得耗尽给养……”
为什么是十八个人了?因为这艘救生艇上有十个远征军的受伤俘虏。
不要觉得敌人有多么人道,把人捉住以后还要送医急救,挽救他们的性命。其实这是一种战术,因为……这个世界是可以复活的,肉体可以克隆,记忆可以数据化复制,而灵魂,可以通过一种量子穿隧效应召回……所以,假如捕捉到地方的王牌驾驶员,一些实力高超的机甲技师,或者是,活捉了军衔比较高的指挥者,通常都是让他们活着,而且是置于无法自杀的状态,因为这样一来,他们就无法重生了,再也没办法成为一种战力。
甚至相对于杀死来说,活捉这样的存在功勋还要更高;
当然了,也有直接湮灭灵魂让某些人永远无法复活的法子,不过那是******共约的,黑洞弹之所以是禁忌武器也主要是因为这个。
小伙伴们八个,干掉了其他所有人,留下十个俘虏,就变十八人了。
十八人救生艇的给养就只够两天多的,两天多跑不到五十万公里,假如主力舰队的位置稍微变多一些,偏离了现在的区域,就要超出救生艇的航程,就算到了目的地,也只剩一船死尸了。
“除非……我们将目的地设在比较确定的位置,而不是虚空的舰队上。”(未 完待续 ~^~)
记住暖酒小说地址:nnn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