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书记黄庆增看着国务院杨总理发来的批示,在心里合计了好久:酌情加大试点范围。唉!这个范围要多大才合适?谁来挑这个担子呢?江涛无疑是最合适的人选,可是他刚刚任正科半年,接着提副处未免太快了吧?
“小周!通知孟祥斌同志过来下。”黄庆增对着门外喊道。
很快,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孟祥斌敲门进来了。
“祥斌同志!杨总理的批示你看了吗?”黄庆增问道。
“黄书记,我已经看过了。”孟祥斌回答。
“你怎么想的?”
“看来杨总理还是赞成江涛同志的思路,只是总理要求试点的范围定多大合适呢?”孟祥斌想了想说道。
“是啊,还有谁来挑这付胆子合适的问题?”黄庆增补充道。
“思路是江涛同志提出来的,让其他人来挑这付担子显然不合适。”孟祥斌说道。
“江涛同志毕竟抓了一段时间了,还是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只是他的级别问题让我很为难。”黄庆增说道。
“黄书记,放眼全国,二十多岁的处级干部多的是,再说毕竟是杨总理安排的工作,我看可以给江涛个副处。”孟祥斌说道。
“既然这样,我看就把章宁县定为土地流转、免除农业税的试点县,任命江涛同志为县长助理,主抓这项工作,祥斌同志你的意见呢?”黄庆增问道。
“我同意,呵呵,这小子快赶上火箭了。”孟祥斌开了句玩笑。
“其实我心里还是比较欣赏江涛同志的,这个人作风正派、有能力、最难能可贵的是他心里装着老百姓!”黄庆增说道。
“黄书记!我是否和江涛同志谈谈?”孟祥斌问道。
“嗯!我也正想说这事,你和他谈谈吧。”黄庆增说道。
江涛现在才知道当一把手的辛苦,每天处理不完的工作,办公室里汇报请示的人络绎不绝。好在江涛放权,该乡长干的工作他绝不揽活,这点让林青峰也很感动。
林青峰最近累的不轻,许多工作都压在肩上,尽管身体累,但是心里却很痛快。有线电视村村通工作接近完成,全乡结束了没有手机信号的历史,乡中学的改造工程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商业街也初具规模。林青峰和许多人一样亲眼目睹了江家凹乡的变化,也预见到明天的美好生活。
上午江涛接到了杨丹宁的电话,知道她已经出院。江涛想想就感觉好笑,到现在还不知道这个杨丹宁是干什么的呢。
放下杨丹宁的电话不久,济北市市委书记孟祥斌的秘书钱一凡打来电话,要江涛下午三点赶到市委,孟书记要和他谈话。
在去省城的路上,江涛的手机响了,是季正祥的电话。
“季叔!有什么事吗?”江涛问道。
“江涛!接到市委的通知了吗?”季正祥问道。
“季叔,我正往济北赶呢。”江涛答道。
“看来你小子又要走狗屎运了,呵呵。”季正祥很得意自己发现了江涛这个人才。
县长吴桂森也在往济北赶,他也接到了钱一凡的电话,秘书出身的他政治敏锐性很强,中央工作组一走就没了消息,今天市委书记突然召集自己、江涛、季正祥集体谈话,肯定和土地流转有关系,看来江涛又要高升了。
三点整,市委书记孟祥斌准时出现在小接待室。
互相问候完,孟祥斌说道:“同志们!今天把你们召集起来,有个文件需要传达,这是复印件你们看看吧。”秘书钱一凡把复印好的杨总理批示每人发了一份。
“省委黄书记指示,根据杨总理的批示决定把你们章宁县建成土地流转、免除农业税的试点单位,这项工作由江涛同志主抓,为了便于在全县开展工作,任命江涛同志为县长助理,正祥同志、桂森同志!你们有什么意见吗?”孟祥斌问道。
季正祥、吴桂森都表示服从组织安排,配合江涛同志完成试点工作。
“江涛同志!你有什么意见吗?”孟祥斌问江涛。
“坚决服从组织安排!”江涛回答道。
“江涛同志仍然兼任江家凹乡的党委书记,任命书很快就会下达。”孟祥斌最后说道。
真是人比人就得死啊!自己和江涛这般年龄的时候,还在办公室里打杂,江涛的前途将来不可限量。看着比自己小十多岁的江涛,吴桂森心里不知道是什么滋味。
关于江涛的任命很快传遍了章宁的整个官场,李长波这次算是彻底死心了:自己告了两次,人家却是连升两级,还告个什么劲?从此,他安心做起他的副局长,到最后在环卫局副局长的位子上平稳退休,也算是安全着陆。
江涛回到章宁县,跟季正祥、吴桂森汇报后,召开了全县乡镇干部大会。在会上,江涛带领大家一起学习了国务院杨建国总理的批示、省委黄书记的指示,要求各乡镇立即行动起来,落实减免农业税、土地流转工作。
看着主席台上意气风发的江涛,辛寨乡党委书记王启光心里很不是滋味:两年前,江涛还是自己治下的名不见经传的教师,可是现在却高高在上,连宋青书也沾了他的光。当初为什么不把江涛要到辛寨乡呢?王启光后悔的肠子都青了。
会议结束后,各乡镇立即行动起来,农业税减免、土地流转工作在章宁县的土地上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江涛每天奔波在二十多个乡镇之间,不长时间下来,变得又黑又瘦。回到家里后,江涛累的躺下就能睡着,两个绝世的美女仿佛也失去了吸引力,好久没有得到江涛的雨露滋润。
杨丹宁从省立医院出院后,打了辆出租车来到了江家凹乡,在乡驻地她找了户人家借宿下来,一住就是七八天。
她骑着借来的自行车,各村乱跑,逢人就问对江涛实行的土地流转政策的看法,在采访过程中,杨丹宁也听到了很多有关江涛的事迹,江涛的模样逐渐在她心里清晰起来。
江涛在车上揽着她的样子,在医院里为她脱裤子的情景时常在杨丹宁脑海里闪现,好几次她在梦里见到了江涛,少女的心扉已经为江涛打开了。
杨丹宁回到京城后不久,人民日报在二版整版刊发了一篇文章《出路——就在脚下》,文章里详细介绍了江涛在江家凹乡进行土地流转的事迹,以及参加土地流转后群众生活、经济状况发生的巨大变化,杨丹宁在文章里还写了江涛受伤后,全乡百姓去医院看望江涛的事,一个亲民爱民、为民办事的好官形象,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文章刊发后,关于减免农业税、土地流转的话题,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热烈的讨论,江涛被更多的人所熟知,同时也引起了国内高层的注意。
记住暖酒小说地址:nnn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