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0章 少年讲武堂(1 / 1)

逍遥侯 大司空 2741 字 2023-09-06

“咚咚咚……”伴随着清脆的敲锣声,村正刘胜风扯起嗓子,大声喊道,“父老乡亲们,开会喽,开会喽……”

刘胜风原本是朝廷禁军第一军第一营第一都甲队副队正,因伤了一只胳膊,转职到了他的家乡,京西蔡州上蔡县十里亭五合村,并成了一名村正。

昨日,朝廷下发的公文,到了刘胜风的手上,他觉得是件大好事,便马上带着人,一边敲锣,一边召集乡亲们开会。

开会,这个词,其实是朝廷公文里的字眼,刘胜风觉得有点意思,就在口语中直接照搬了。

以前,没有驻村村正的时候,五合村的大小事务,都归李乡绅说了算。

等刘胜风上任之后,起初乡亲们也都没把他当回事,只是表面上敷衍着,尽量不得罪他。

谁知,没过一个月,刘胜风就领着朝廷的大军,把李乡绅及其走狗,全都抄了家。

这么一来,刘胜风在村里的威望,直线飙升,远远超过了恶霸地主李乡绅。

刘村正上任之后,一直没动声色的调查本村的情况,并没有去碰李乡绅的地盘。

等把李乡绅欺男霸女侵占田产的罪状全都收集齐全之后,刘胜风亲自去了县城,引着驻县里的官军,就把李乡绅等人一网打尽。

自从,刘胜风坐稳了村正之位,在村里说了算之后,整个五合村渐渐走上了致富之路。

别的且不去说它了,刘胜风执行的是朝廷减租减息的基本国策,村民上交给朝廷的田租,由李乡绅时期的十税四,变为二十税一。

单单是这一项,就让五合村的村民们,大大的喘了一口气。到了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的米缸里,也都有余粮。

另外,刘胜风在开会的时候,当众宣布了,凡是超过年息一分五厘的高利贷,均属于严重的违法行为。

也就是说,村民所借贷的超过年息一分五厘的高利贷,其超过的部分利息,从今往后永远都不需要偿还了。

为此,刘胜风大大的得罪了乡里富户和地主们。然而,刘胜风宣布这个政策的时候,已经是乡军组建完成,并初见成效之时。

乡间兵权尽入人手!这个时候,乡里的富户和地主们,哪怕是再不乐意,也只得打掉了牙齿和血一起吞下去,忍无可忍,必须再忍!

然而,让乡里的富户和地主们,做梦都没有料到的时候,刘胜风那边又出了妖蛾子。

刘胜风说,奉朝廷的诏命,凡是拥有的田产超过五百亩的地主,超过部分都必须交纳十税七的高昂田赋。

这一下子,富裕户和地主们完全无法认同了,他们四下里串连,打算起兵反了他NIANG的。

结果,耳目灵通的刘胜风,再次引来了州县的朝廷官军,将尚未真正起事的富裕户和地主们,一网成擒,一个都没跑掉。

这么一来,五合村终于消停了,刘胜风的个人威望,也达到了顶点。

客观的说,类似刘胜风这样在村里步步夺权的村正,在全国各地涌现出了成千上万名

这些基层的亭长和村正,正是李中易掌控整个帝国,最有力的抓手之一。

历朝历代推行的皇权不下县,到了李中易登基之后,变成了村村皆有转职村正的局面。

原本,通知乡亲们开会的小事,轮不到刘胜风亲自出面。不过,他今日个接了上边的文书之后,心里格外的高兴,也就亲自出马了。

由于已是秋收以后,村里的男女老少们,正闲着没事干。村东头的会场上,很快就挤满了人群。

“父老乡亲们,皇上体恤大家的辛苦,特意颁下恩诏,家里凡是超过六岁的小娃儿,无论男女,只要经过了县里的考核,都可以免费就读于少年讲武堂。凡是少年讲武堂的小学员,不仅吃饭穿衣不要钱,朝廷每月还发给其父母二百文钱……”刘胜风一边大声当众宣讲,一边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想当初,刘胜风家里穷得叮当响,连饭都吃不饱,衣都穿不暖,如果不是他命硬活了下来,只怕是早就死透透了。

遍数历朝历代,哪曾见过朝廷这么恩惠的好政策啊?

刘胜风毕竟是见过世面的副队正,他心里很有数,李中易曾经许诺过,只要朝廷的条件允许,全天下所有的少年,都可以享受免费读书的待遇。

目前,除了尚未统一晋阳和西蜀之外,朝廷已经恢复到了盛唐时一半以上的疆域。

虽然说地大物博,但是人口也众多,皇上也难为无米之炊。

所以,在目前的条件下,选拔优秀的少年,就读于县城里的少年讲武堂,就成了过渡时期提升人口素质的替代方案。

在和平时期,刻苦读书,然后通过各级考试,成了村民人改变命运的两条路之一。

另外一条路,则是刻苦参加乡军的军事训练,争取在一年两次的轮训中,获得上级的青睐。

从没有编制的乡军,到朝廷经制军的厢军,人生可谓是质的飞跃。

就目前而言,各村的乡军士兵,在参加军事训练的期间,每月可以拿到五十文的生活津贴。

然而,一旦成了正式的厢军士兵,每月至少可以领两贯钱。而且,住宿、吃饭和穿衣不要钱。

也就是说,厢军的士兵,只要每月省着点花钱,完全可以积攒下足以养家糊口的家底。

说白了,李中易是看穿了,必须给最底层的老百姓们,以改变命运的盼头和希望。

身体素质不好,不能从军的,可以努力读书,参加朝廷的科考。

从小打熬筋骨的人,可以从参加乡军开始,苦练杀敌本领,努力让上级军官看中。

不管是哪朝哪代,只要阶层没有固化,给底层人民以盼头,天下就不会大乱。

“刘村正,每月发一百文,是给娃儿,还是给我?”有个家长忍了由忍,终于架不住心痒,主动大声问刘胜风。

刘胜风微微一笑,大声说:“这二百文钱,是发到你们手上的安家费。”

在这个时代,养活一个小娃,成本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高,顶多也就是桌上多一双筷子而已。至于穿的衣服,大人的破衣裳,缝缝补补改一改,也就是了。

毕竟,在全国近六千万的总人口中,绝大部分村民都是没有读过书的文盲。

文盲显然不可能参加科举,他们就只有学着父母的样子,从事种田的工作,而且祖祖辈辈都种田为生。

在传统上,种地并不需要学文化。日积月累的总结种田经验之下,哪怕是文盲,其实也可以做名好农夫。

李中易料定了农民的心思,那就是爱贪小便宜。毕竟,在小农社会,农民的眼光是短浅的,只看眼前的小利,才是真正的常态。绝大多数的农民,没有去过县城,很多人祖祖辈辈都绕着大山沟打转。

所以,李中易在推行少年讲武堂的政策的时候,刻意添加了,每户白拿二百文钱的好处费。

受限于国力的不允许,李中易暂时没办法推广普及九年义务制教育的政策。

但是,从乡间选拔一定数量的优秀少年,进入县城里的少年讲武堂学习深造,朝廷还是有这个实力的。

没办法,国力如此,只能有多大脑袋,戴上多大的帽子,切不可拔苗助长。

正如李中易所料,当刘胜风宣布了每户可以白拿两百文钱之后,只要家里有适龄小娃儿的人家,一个个抢着报名。

农民也会算帐的。一月白拿两百文,一年就是两千多文钱,至少可以扯几尺麻布,做一身新衣裳吧?

村里的小娃儿,每个人都进少年讲武堂,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可是,选了张三家的娃儿,为啥不选李四家的娃儿呢?

李中易其实也料到了这一点,所以,全村近百名小娃儿,都必须参加两场考试。

一是识字考试,一是身体素质考试。撇开识字考试不提,所谓的身体素质考试,主要是站军姿比赛。

谁的军姿最标准,谁最能够耐得住寂寞,吃得下站军姿的苦,谁就会脱颖而出。

县里的巡检使,已经发下话来,合格少年学员最多的五个村,每位村正奖励二十贯钱。

其实,这是李中易定下的政策。其目的就是煞住弄虚作假和请客送礼的歪风,让选拔少年才俊,回到正确的道路上来。

而且,选拔少年讲武堂的学员,由各地的镇抚官和军法官联合主持,各地的军事将领几乎说不上话。

作为资深的老官僚,李中易心里非常有数,上边出一项善政,很容易被下边的歪嘴和尚念成大捞好处的利益经。

所以,选拔的规矩之中,很多的配套政策,都很有针对性。

天还没黑,找村正刘胜风报名的村民们,就已经挤得水泄不通。

刘胜风驻村的时间也不算短了,哪家的小娃儿很调皮,哪家的小娃儿很老实,他的心里都有一本明帐。

不过,既然是公开选拔,只要是来报名的,刘胜风也就来者不拒,照单全收。等考试的时候,再见真章,让输家输得心服口服。

记住暖酒小说地址:nnn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