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杀!杀!”
训练场上热火朝天,一队身穿老百姓服饰的士兵正端着刺刀连续来了三记凶猛地突刺。其实他们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士兵,而是接受军事训练的民兵。当然,在抗日战场上,不管是军人,还是民兵,都是保家卫国的战士。
场上这些人都是由各村百姓精心挑选出来的,富有正义感和牺牲精神、勇猛顽强,并且在本村颇有威望的年轻人。他们将在这里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其中包括各种实战演习和战争体验,考核通过之后才能回原村担任民兵连长或者指导员。
根据38年拟定的“一万个民兵连长”计划,这已经是第三十六期了。加上各根据地和军分区培训的,受训的总人数已经远远超过了一万人。据八路军总部方面统计,加上最近一批,至少在五万人以上。
“司令员!”
“哦,是老程啊!”
郑卫国正看得入神,程政委突然走了过来,朝训练场上看了看,欣慰地说:“司令员,这一批小伙子的基础很好啊,学习能力也很强。”
这一批学员的文化程度较之以前已经有了明显提高,识字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九,大部分人都有高小以上文化。而且在培训前就在村民兵连或者县、区的短期培训班训练过,已经有一定的军事素养了。说句不自夸的话,随便拉出去一个都能在**里面当个班长。
“嗯,确实不错!”郑卫国笑着点了点头。说:“这都是你和杨教授的功劳啊!”
程政委忙摆手道:“哎,我没帮上什么忙,杨教授的功劳倒是真的!”
抗战初期,由于日军多次扫荡和围攻,后来更是进行灭绝人性的“三光政策”,致使根据地大部分学校停课。
杨教授毕竟是知识分子出身,对于教育极为重视。在恢复根据地建设的会议上就提出,要在根据地各县每两个行政村设置一所初级小学(小学一到三年级),每区成立一所高级小学(四到六年级),争取让大部分儿童都能入学学习。
这一计划得到了郑卫国的大力支持。不过敌后办学是很困难的。不仅要防止敌人破坏。还需要大量的经费。在部队急需向苏联购卖武器的情况下,郑卫国下令开源节流,愣是从不宽裕的口袋里挤出了两百万大洋的教育特别费。
到41年春,根据地五十余县共恢复和新办初级小学8745所。高级小学859所。初中17所。高中5所,另外还有2所职业技术学校,入学青少年达到967582人。有22个县的青少年入学率达到99%(绝大部分都只念了一个初小)以上。除了普通的学校教育以外,根据地还开展了广泛的社会教育。
在抗战前,冀中根据地90%的农民都是文盲(其实这个识字率在当时已经算非常好的了)。为了提高军民的文化水平,冀中行署于1938年冬开展了“冬学运动”,39年的规模更大,各地普通开办民众学校和识字班,动员男女青壮年入校学习。据深县等44个县统计,各县共开办民众学校1504所,识字班9745所,学员总数超过20万人。
1939年10月,冀中行政公署在各县教育科长联席会议上,再次发出开展冬学运动的号召,要求结合冬学开展抗战教育和扫除文盲。为此,各县专门成了冬学委员会。行署专门编印了《大众千字文》和《民众学校战时问题讲授提纲》。
在行署的组织和发动下,人民群众的学习热情被彻底激发出来。很多地方都出现了父亲和儿子、妻子和丈夫、嫂子和小姑并肩上阵、竞赛学习,争到“学习英雄”和“文化战士”的场面。
至于部队的文化教育就抓得更严了。各连队都有文化教员,战士们都是一手拿枪,一手拿着识字课本。边战斗边学习是抗战军民的真实生活写照。正是这种学习浪潮才让根据地军民的文化水平快速提高,为反“扫荡”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这次招收学员的精神面貌就可以看出,根据地蒸蒸日上、蓬勃发展的景象。
郑卫国和程政委站在训练场边看了一会儿。程政委突然低声道:“司令员,延安传来消息,苏联和日本可能要议和。”
“嗯,我早就看出来了!”郑卫国微微点了点头。
程政委也跟着默默地点了点头,暗叹一声,说:“唉,要是再给我们一年的发展时间该多好啊!”在他这样坚定的布尔什维克心里一直把解放全人类作为最崇高的理想,把苏联当成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希望。而现在作为gc主义运动的领袖苏联竟然要跟最大的敌人之一——日本法西斯媾和,心里的难受和迷茫是可想而知的。
公平地说,在抗战初期苏联对中国的帮助是很大的,也是唯一一个愿意帮助中国的国家。特别是苏联志愿援华航空队,他们没有领中国政府的薪水,却在为中国人民流血牺牲,并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不管中俄之间的恩冤如何,这些曾在中国的蓝天上与日寇搏斗的英雄永远值得我们尊敬和怀念。
不过我们也应该看到,苏联援华并不是什么国际主义精神,而是实打实地为了苏联的国家利益。援助中国有利于减轻日本对苏联的威胁,就这么简单。
1941年春,德国侵略苏联的企图日益明显。在这种情况下,苏联怎么可能为了帮助中国而两面树敌呢?所以苏联与日本媾和是必然的,不管是不是斯大林当权都一样,就跟罗斯福不会为了帮助中国而对日本禁运一样。
对此。郑卫国看得很清楚,也早有准备,见程政委有些沮丧便安慰道:“放心吧,老程。我们不是早有准备了吗,天塌不下来。咱们中国人的事情还得由自己来解决!”
程政委松了一口气,庆幸地说:“幸亏你看得远,要不然我们真要吃大亏了。”又问道:“绥远那边最后一批武器什么时候能到?”
郑卫国略想了一下,说:“还得三、四个月吧!主要是因为绥远边界大雪封山,很多物资都滞留在蒙古境内。”
程政委焦虑地说:“唔,四个月可不行。能不能让他们快一点儿?”
郑卫国面色顿时凝重起来。忙问道:“你们已经得到了准确消息?具体时间是什么时候?”
1941年4月12日,历史强大的惯性再次将车轮推回原有轨道,日本外务大臣松冈洋右同全联盟gc党(布尔什维克)总书记斯大林、外交人民委员莫洛托夫进行会谈,4月12日达成协议。次日正式签订此约。
条约共4条。有效期5年。主要内容是:
双方保证维护两国间的和平友好关系,相互尊重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如缔约一方成为第三者的一国或几国的战争对象时,另一方在整个冲突过程中保持中立。并同意暂不签订有关北库页岛权利转让的附属议定书。签约同日。双方还发表声明:“苏联保证尊重满洲国的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日本保证尊重蒙古人民共和国的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
条约签订之后,苏联便开始减少援华物资输出,直到完全中止。而在此之前滇越铁路已经被日军切断,英国人又一度关闭了滇缅铁路。中国的国际援助几乎断绝,使得国民政府的右翼势力再次抬头,抗战势力进一步分化,这加剧中国抗战的苦难。
而日军方面,北进派已被基本压制,南下派则成了主流。海军事实上已经在密谋偷袭珍珠港。不过在那儿之前他们还必须做一件事,就是彻底打垮中国的抵抗力量,为大军进入东南亚做准备。作为日本人的眼中钉、肉中刺,郑胡子自然是首当其冲,战争的阴霾迅速笼罩在冀中。
滴滴答答……电台的发报声响个不停。周参谋长忙得满头大汗,不时在电报稿上签字,然后交给身边的人去办理。
郑卫国把帽子放在桌上,开口问道:“老周,情况怎么样?”
周参谋长面色凝重地说:“相当严重啊,总座!如果我的判断没错的话,小鬼子这是要用倾国之力来打我们!不光是华北方面军,日本关东军和国内军也极有可能出兵。”
说着拿来一份秘密文件递给郑卫国并讲解道:“总座您看,据说西尾寿造已经干不长了,这是一个很危险的信号。”
西尾寿造就是中国派遣军总司令,他虽然在当时并不出名,但在后世的历史研究者看来却是日本陆军中最为成功和最有才能的军事战略家之一。注意,有战略两个字,这在日军高级将领中是不常见的。
有趣的是,在日军内部,这种脑子比较清醒的将领总是被认为是胆怯的家伙,背叛了日本陆军的传统,从而不受信任。西尾寿造回国之后,先是在军事参议官的位置上做了几年冷板凳,后来因为跟东条英机发生冲突,被一捋到底,撵到预备役去了。
郑卫国哂笑道:“这个家伙还算有两把刷子,最好把杉山元那样的蠢货换上来!”
西尾寿造担任中国派遣军总司令期间很快稳住了阵脚,并重新抢占了战略主动权。现在南昌、宜昌等战略要地均已沦陷。换句话说,郑胡子好不容易扭转的大局又被这家伙给扳回去了,所以早恨得牙痒痒。现在见他倒霉,自然是乐见其成。
记住暖酒小说地址:nnn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