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申报>退出中国(1 / 1)

更新时间:2014-01-26

1882年5月29日晚,丁云桐亲自签署,通过宣传部长陈夔龙向全国的新闻媒体秘密下达了圣旨封杀令: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鉴于6.23铁路郑州段发生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境内外舆情趋于复杂,各地方媒体包括子报子刊及所属新闻杂志对事故相关报道要迅速降温,除正面报道和权威部门发布的动态消息外,不再做任何报道,不发任何评论。钦此。

当然,这道封杀令事实上是没有任何法律依据的,严格的说是违法的,也是见不得光的,所以只能遮遮掩掩,秘密传达,帝国通讯社和官方的<寰球时报>都是一字不提。

即便如此,这一封杀令犹如一把大铡刀,将汹涌澎湃的舆论拦腰切断了,也将那些刚想直起腰来的知识分子的脊梁骨,狠狠打断了。

各地的报纸媒体纷纷撤下了原先计划的重磅报道,汉口的<昭文新报>撤掉了<逝者>;<湘江丛报>撤掉了<停下一分钟>;<岭南日报>撤掉了<目击,我们都是幸存者>等等,

取而代之,是一系列正面报道,宣传正能量。所有的报纸都开始刊登"喝彩"系列。

<带头带薪休假,延迟退休的父母官,我为你喝彩!>;

<深夜慰问困难寡妇,官员与群众心连心>;

<康定精神病院,多年来免费收助上访精神病,维护了社会稳定,人民感谢你!>;

<张县长百忙之中,帮助拆迁现场意外烧伤的老百姓,群众纷纷表示感动!>

<南投巡防营大队长,破门而入,抓获了一对正在观看淫秽书籍的夫妻,弘扬了社会正气>;

<为你喝彩,寻找最美劳教管理员>;

<为我们喝彩,人均收入增长100%>;

<为我们的政府喝声彩!>,<为祖国喝彩!>,<盛世唱欢歌,平民也快乐,耶!>

.....

一时间新闻舆论,干干净净,清清白白,清风徐来,水波不兴,长城内外,大河上下,春光明媚,百花盛开。全国各地经济发展捷报频传,群众齐夸政府政策暖人心,欢欢喜喜建设美好家园,一片和谐繁荣好开心。

"终于恢复了清静。"丁云桐感慨道。

不过平静的水面之下,却有暗流涌动,尤其是那上海的<申报>。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中国的报纸媒体舆论已经被死死的圈了起来,一切非官方,有违官方意识形态的言论、思想都受到了严格的管制。

但并非没有例外,<申报>是一家外资报纸,老板是英国商人安纳斯·美查。因为是外资背景,对政府的新闻管制,有时配合,有时不配合,让丁云桐极为不满。

在这一次的火车追尾事故中,<申报>更是上蹿下跳,煽风点火,极为活跃。在封杀令下达后,虽然几经交涉,<申报>没有再整版大篇幅的报道此事,但仍然含沙射影,一语双关,指桑骂槐,拒绝和谐。

这让丁云桐下定决心,一定要把<申报>赶出中国去。

要知道丁云桐对这份报纸的厌恶已非一日。

<申报>从1872年4月30日(清同治十一年三月廿三日)创刊,初为双日刊,从第5号起改为日报。一直秉持"不作恶"的宗旨,同时拒绝政府权力的介入,始终坚持言论自由、新闻独立、思想开放的办报原则。这与丁云桐管制新闻媒体,对老百姓进行无差别洗脑的政策一直有冲突。最突出的表现是经常会刊登一些让中国政府感到"不快"的新闻,比如某个高级官员的巨额财产,或者某个官员子女的负面新闻。

丁云桐的原则是:不管是好事坏事,我想让老百姓知道,就让他们知道。我不想让老百姓知道,他们就不能知道。

理由?

这叫违反了"有关部门"的"相关法律"。

至于"有关部门"是哪一个部门,"相关法律"是哪一条法律,那老百姓就没必要知道了,都让你们知道,我还独裁个什么劲儿呢?

6月2日,宣传部下令,由于<申报>刊登的新闻中带有色情、淫秽、低俗、反动的内容,将暂时禁止<申报>的出版,责令其停业整顿。

<申报>报社立刻与英国驻华使馆联系,声称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寻求帮助。英国公使威妥玛爵士立刻就此事,向中国外交部表达了"严正关切"。

在经过双方的磋商和谈判后,中国恢复了<申报>的出版审批,但明确声明"自我审查,是不可更改的法律要求。"

事情仅仅平息了几天,6月8日,<寰球时报>就开始发表社论,大篇幅的批判<申报>。

社论称:

<申报>究竟是在做商业,还是在搞政治?如果是商业,就要通过商业的途径来解决,但要是想影响中国政治大局,那可就完全改变了事件的性质,中国人民不得不提高警惕。

中国的门该开多大,路该怎么铺,要中国人自己来设计、安排,外界怎么说,只能作为参考。

<申报>要中国取消新闻审查,让人无限制地接触反动、淫秽内容,那纯粹是无稽之谈。中国人民也不会答应。中国人民不希望对抗,但也不怕任何麻烦,中国社会必须要团结。

......。

政府一边动用民粹,大肆围剿,一边开始对<申报>不断施加压力:邮政部门不再为<申报>办理向外地邮递报纸的业务;国内公司企业禁止在<申报>上刊登广告;政府机构禁止与<申报>记者接触;对订阅<申报>的读者进行登记、跟踪、监控......。

另一方面,丁云桐命令外交部,向英国明确表示:"中国新闻审查制度是内政,属于中国的主权,主权问题是不能谈判的。"

这是硬的一手,还有软的一手,中国暗示,鉴于英国方面长期以来的请求,考虑香港民生方面,尤其是人口增长,粮食无法自给的实际困难,中国愿意签署一份协议,租借九龙以北深圳河以南的土地。但是签署这样的协议需要一个良好的氛围......。

在经受了多方面的压力后,<申报>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报社的中文编辑们都相继收到了人身威胁,政府甚至还雇佣了一批青年流氓,以爱国学生名义,开始围堵、攻击、骚扰那些编辑们的家庭。

这些人每参加一次任务,都会得到五角铜钱,因此又被称为"五角党"。

"五角党"们日夜不停的骚扰这些可怜的家庭,在大门上用朱砂画上了通红刺目的大字:

"洋奴","卖国贼","汉奸","走狗","死全家","生儿子没屁眼"等等,琳瑯满目,词汇十分丰富。

在这种政府主导下的人身攻击,人格侮辱下,<申报>的中国雇员们事实上已经无法工作下去,为自己,为家人,也只好辞职不干了。

此时,英国驻华使馆也劝告<申报>,"出于安全考虑,可以暂时休整一段时间"。虽然英国政府是出于政治利益,但也遭致国内媒体的批评,认为其配合了中国政府的言论控制和新闻审查。

到了6月17日,<申报>最终彻底关门歇业,并发表了一个简短的声明:由于坚持自己的价值理念,拒绝接受中国政府的新闻审查制度,<申报>将不得不退出中国大陆。报社将迁往香港。

这家一向鼓吹自由、民主、宪政最卖力的报纸,丁云桐的眼中钉、肉中刺,终于还是被赶走了。在<申报>关门的那天,甚至还有人到报社门口来献花,受到了内务部人员的阻拦,并被告知,献花需要事先向政府申请。

<申报>的关门也使得英国政府受到了指责,虽然主导此事的威妥玛爵士,坚持认为"为了香港的利益,必须牺牲<申报>",但为了平息舆论,还是于6月19日,辞去了公使一职,这个职位将由巴夏礼爵士接替。

当天晚上,丁云桐亲自为<寰球时报>撰写社论:"<申报>走了,巴夏礼来了,很好很好,这两件事都是值得庆祝的......。"

但是他的心,却已经飞到了遥远的伦敦。

根据从英国发回的报告,唐绍仪正在与罗斯柴尔德会谈,也不知道结果会如何呢?

记住暖酒小说地址:nnn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