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四九七章 舶来品(1 / 1)

鉴宝秘术 北域神灯 2247 字 2023-09-07

张天元很清楚,不同的生长环境,导致紫檀树品质的巨大差异,如果土质、阳光、水分都比较适宜,紫檀树的高度可以超过十米,胸径也能达到50公分以上。

但是,这样的环境实在太少了,更多的紫檀树身材不高,形态扭曲,树心中空。

也正是因为环境及岁月的磨砺,才成就了紫檀坚硬的木质,多变的木纹,充足的油性。

在阿三国,紫檀被视为圣木,属于国家所有,私人是不允许砍伐、加工、交易的。

1973年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署的《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将其列入第一批世界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加以保护。

在热带雨林深处,电动工具无法运达,紫檀的砍伐过程需要人工完成。

紫檀树木质非常坚硬,伐木常用的工具——锯,在这里已经失去了作用。

正确的办法是一斧一斧地用力砍。

每一斧砍下去只能在树身留下一道浅浅的痕迹。

一棵成材紫檀树的砍伐过程,最少也要持续十数个小时。

紫檀树被砍倒后,常会有一些树枝刮落。

这时,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奇异的现象:刚才还韧如柳条的紫檀树枝,从树身脱落后不到10分钟便坚硬如铁了。

把紫檀树从茂密的热带雨林运出来不是件容易事。

伐木工人要对砍倒的紫檀树进行“整形手术”。

整形后,紫檀树变成了紫檀原木。

出了热带雨林,这些紫檀原木被直接运到政府指定仓库。

其后,不论是加工还是交易,动用这些紫檀都需要阿三国政府的批准。

这个批准手续非常复杂,即使在阿三国,紫檀也不是随处可以见到的。

圣木的地位可是仅次于神牛的,弄点数根也就罢了,可是真得去伐木,那一定会挑起阿三国政府的怒火的。

听了张天元的一番劝说,村子里的人也是放弃了去砍树的想法。

一来砍树过程及其麻烦。

二来自然是不敢违法。

他们准备放弃狩猎的原因就是政府禁止了这种行为。

接下来自然不敢冒险。

“村民们,我是来自中国的商人,我们很喜欢这种用来制作美丽家具的木料。

如果你们可以找到,有多少,我就要多少,当然,价格一如既往,每一百斤一千卢比!”

这样低廉的价格,也就骗骗这些落后的村民了。

不过张天元心里头并没有什么负罪感。

他如果不来,这里的人恐怕连活下去都难。

可是有了他,这些人有了真正让自己富裕起来的营生。

在曾经疯狂采伐树木的那个年代,大量的紫檀木被砍伐,相信山里头的树墩最起码也够这个村子的人砍伐几个月时间了。

到了那个时候,村子富裕了,有了钱了,就可以想办法去做别的事情了。

村子里再度欢呼了起来,虽然五万卢比如果平分给全部村民,其实一个人分不了多少。

所以村长决定用这些钱来购买一些生活必须品。

尤其是食物。

他们现在连吃穿住都成问题,多余的就不去想了。

看着欢天喜地的人们,张天元觉得自己或许真得做了一件善事儿。

虽然只是一如既往的奸商行为,但是却帮了整个村子。

黑夜已经降临。

村子外的广场上,却点燃了篝火,男女老幼除了一些警戒的士兵之外,都在这里狂欢,跳着阿三国传统的舞蹈。

那种兴奋劲儿,简直好像过节一般。

各家各户都将最好的食材拿了出来,最美味的东西全部给了张天元、聂震和柳若寒。

不过张天元可吃不了那么多,要了一些之后,就把其余的分给村民了。

他则和柳若寒、聂震、帕梅拉、艾西瓦娅一起聊着天,欣赏着篝火之下的盛会。

“真是热情的人啊,这些肉食,平日里他们恐怕都舍不得吃吧?”

张天元尝了尝那些烤肉,味道很是鲜美,虽然没有太多的佐料。

可是天然的香味,依然让张天元非常满意。

“对啊,这些猎物,他们平常都要送去四百公里之外的迈索尔贩卖的。

而且价格不会太高,还要偷偷摸摸地卖。

因为他们是达利特人,不被允许经商,只能干别人不干的脏活。”

帕梅拉叹了口气道。

“这就难怪了,五万卢比都可以让他们如此狂欢,这真得是奇迹啊。”

要知道,五万卢比也就是五千块钱人民币,这在中国,也就是部分人一个月的工资而已。

“那可不是嘛,这里很多人,一年都赚不到一万卢比,五万卢比得赚五年,这还得什么都不买。”

柳若寒吃了口肉,叹了口气道。

“对了姐夫,紫檀难道不是中国的吗?怎么阿三国还有这么好的檀香紫檀?”

吃饭的时候,也是闲聊的时候,柳若寒实在不想听阿三国农民的辛酸史,所以就问起了有关紫檀的事儿。

张天元笑道:“紫檀树虽然出身海外,却很早就来到了中国,只是最早进入中国的紫檀并非来自阿三国而是来自中南半岛。”

“中南半岛?”

“对,让我们把时间追溯到十八个世纪前的公元三世纪,当时立国于中南半岛的扶南古国,在晋武帝司马炎登基后遣使贡献,带来了紫檀这一珍贵木材。

晋代崔豹《古今注》下卷草木第六记载:‘紫栴木,出扶南,色紫,亦谓之紫檀。’

这是目前发现的对紫檀木最早的文字记载。”

张天元笑了笑道:“紫檀虽然很早就来到中国,但当时它的用途还只是提取香料,用于器物则是四百年后的盛唐。

唐代大诗人孟浩然在《凉州词》中写道:‘浑成紫檀今屑文,作得琵琶声入云’,就是形容以紫檀木为槽做成的琵琶,音色清冽、悠远,直入云霄。

此后数百年,紫檀的用途没有发生大的改变,直至元代。

生活于元末明初的史学家陶宗仪在记载元朝史事的札记《辍耕录》中,对元大都延春阁内的家具配置有过这样的描述:‘寝殿楠木御榻,东夹紫檀御榻。’”

“不对啊,难道紫檀不是随着郑和下西洋的船队带回中国的?”

一旁的聂震忍不住问道。

张天元摇了摇头道:“在历史上,让紫檀大量进入中国的确实另有其人。

记住暖酒小说地址:nnn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