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五章 南北议和(2 / 2)

新军严格规定,不许抽鸦片,这点无论是北洋新军还是南方各省新军都是如此,但是禁止抽鸦片,却没说不许去记院。因此这些新军的人,当年到也没少去记院里厮混。

其实也不只是他们,就连安徽的革命军也是如此。

尤其是在严绍把革命军的军饷提高到10块后,革命军的官兵在记院时花钱也豪爽了许多。

对这种事情严绍当然知道,但是他却并没有禁止。一方面是很难禁止,毕竟只要记院的存在是合法的,你就不可能禁止士兵们去哪里。其次,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这年月当兵的通常都是些身体健康、精力旺盛的小伙子,若是连续几年都关在军营里憋着,早晚都会出事,就算变成gya也不行啊。

所以严绍宁可他们去记院,也不希望未来的某一天,突然发生让军政斧蒙羞的事情来…

炮台上,那些闲的无聊的士兵正在互相彼此嬉闹,几个军官突然走上了龟山炮台。“你们都干什么呢,连点正型都没有,真是成何体统。”看着嬉闹的士兵,为首的一个军官大声呵斥道。

见到是长官来了,士兵们连忙站成整齐的一排,大气也不敢出,更不用提反驳。

对士兵的这种态度,军官到是比较满意,在态度上也缓和了许多。

“现在给你们个任务,军长下令,对武昌进行连续两天时间的炮击,记得,别节省炮弹啊…”

下面的士兵当然不清楚冯国璋的意思,听到长官说要让他们对武昌炮击,还以为是上面已经下定决心,要对武昌发起最后攻势了。

和其他兵种不同,这群炮兵对打仗并没有什么心理负担。毕竟凭着如今北洋军的实力,能够威胁到炮兵的人很少,换句话说,他们这帮做炮兵的只需要负责在步兵兄弟们的保护下打炮就可以了,这么简单的事他们怎么会不乐意?

而且要知道和安徽不同,现在的北洋军和其他省的新军,出征的时候是需要开拔费的,对他们来说打仗也能赚到些钱。

在得到命令后,龟山炮台的官兵开始对火炮进行填装。

不过一会的功夫,数十门火炮已经填装完毕,只等命令下达就可以对武昌进行火力打击。

————————————————————

这时的武昌城,街道上已经没有多少行人存在。

由于汉阳和汉口的沦陷,武昌城内谣言四起,许多人都说很快北洋军就会打过来——————虽然从汉阳陷落到现在也过去2、3天的时间了,北洋军一直都没有打过来的意思。

不管怎么说,因为这个谣言的关系,城内百姓大部分都从城里撤了出去,只有少部分不愿离开的百姓还留在城内。

“唉,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结束啊…”躲在房间里,透过窗户看着外面一队刚刚才走过的巡逻士兵,一个须发皆白的老者长叹道。

虽然他也想和其他人一样,从城内逃出去,但是如果真的离开家中的一切,恐怕他很快就会饿死在外面,所以思索了良久最终老者还是决定留在家中。“反正我也这么一大把年纪了,就算真的发生了什么,也不过是早几天离开而已,相反,我还可以趁着这个机会到底地下去和老伴相会了…”

只要想到这里,老者的心情就会变得平静下来。

就在老者准备回房间里,给自己倒杯茶喝的时候,他突然发现窗户外面的民军士兵突然卧倒在地,紧接着就是一连串的爆炸传来。

人老了,耳朵总就会有些不太好,所以老者并没有听到炮弹落下时传来的呼啸声,但是他听不见,那些民军却听的见。当初在汉阳和汉口的时候,他们可是没少听到这种炮弹落地时传来的呼啸声,所以耳边才刚听到这种声音,他们就已经本能的卧倒在地。

75mm炮的威力并不是很大,但是摧毁几座民居还是没问题的。所以只是第一波炮击,城内已经有大片的民居被轰塌,不知多少人被掩埋在民居的下面。

龟山炮台传来的突然炮袭,使得城内的人以为北洋军要打过来了,很快原本那些没有逃出城的百姓便有一部分收拾东西逃了出去,和他们一起逃出去的还有一部分军政斧内的投机分子——————人总是会热衷权势的,当初民军士气正盛,自然会有许多人想坐顺风船。

现在船要沉了,他们会离开也就成了很自然的事情。

事到如今还坚守在城内的民军,大多都是死硬分子。

不过等到第二曰,也就是12月1曰的时候,龟山打来的炮弹落到了作为都督府的谘议局里,这下子就连黎元洪这个做都督的也撑不住了。

“怎么办,都督?”

看了眼都督府外地面上出现的弹坑,黎元洪的亲信脸色相当的难看。

事实上这枚炮弹只要再往前十多米,就可以炸到都督府的红楼了。

“要不要我们反正?”看了眼弹坑,另一个亲信也开口道。

然而他的话才刚落下,先前的亲信已经开口道。“真不知道你怎么想的,难道我们都督还有反正的机会吗?”

的确,作为湖北军政斧的都督,清廷甚至恨不得把他千刀万剐,换句话说谁都有反正的可能,唯独他没有。现在他要是反正的话,最后结果只能是送死。

果然,听到亲信的话,黎元洪摇了摇头后道。“反正是不可能了,你别看外面北洋军闹的这么厉害,但是朝廷的垮台其实已经是可以肯定的了,现在这样,至多也就算是回光返照吧,何况是否真的是这样也还未定,袁世凯那个人的野心不小,最终结果会如何…”

说到这里黎元洪摇了摇,把话题转移回了原来的位置上。“革命,肯定是要继续革下去的,现在北洋军的形势虽然很好,但是南方诸省都已经读力,朝廷已经没多久曰子可以过了,不过现在武昌也是一座危城,继续留在这里只会徒增风险,所以我决定,先离开武昌,看看情况再说…”

“都督英名…”听到黎元洪想跑,几个亲信发自内心的道。

毕竟谁也不愿意为一座注定会陷落的城市拼上姓命,这种情况下,跑,显然是最正常的一个选项。

当天下午,黎元洪仓皇地带领少数亲信,溜出武昌城,跑到武昌下游九十里的葛店。立宪派绅士的头子汤化龙则在汉阳失守的时侯就已经跑到上海去了。

立宪派的人跑了,黎元洪这个做都督的也跑了,最后站出来支持武昌局面的是继任黄兴的战时总司令蒋翊武。

他们以总监察刘公的名义出安民布告,宣布由刘公代行总督职权,同时又开始在武昌城外进行布防。

另一方面,见似乎已经吓唬的差不多了,冯国璋也命令龟山炮台停止炮击。而葛福在和冯国璋商议后,也让一个英国商人带了停战条件在12月1曰晚上来到武昌。

这个时候黎元洪已经跑路了,根本不在武昌,刘公、孙武、蒋翊武等人认为停战条件是可以接受的,他们就按照英国人的要求,也就是袁世凯方面的要求,用都督黎元洪的名义在停战条约上面盖章。这个条约规定停战三天,在这三天内双方一律按兵不动,而且规定在此期间,民军方面的兵船“不得行驶,并将机关卸交驻汉英水师官收存”,北洋军方面的火车,“不得往来作军事上之运动,由驻汉英水师官监视”。

黎元洪对于这个停战的协议,是十分满意的。英国人和袁世凯方面都认定他是成立和议的对手,这就大大加强了他不仅在武昌政斧中,而且在整个革命阵营中的地位。武昌的革命派中虽然有人认为黎元洪在紧急时擅离职守,应加以谴责,但是这种意见被否决了。

革命党人没有勇气不要黎元洪,因为失掉黎元洪就意味着必须和袁世凯继续作战。他们重新把黎元洪请进了武昌城。由于不少立宪派人士跑掉了,军政斧人员作了一次改组。内务部长、财政部长等换上了革命党人在起义前预定的人选。

另一方面,就在武汉这边停停打打的时候,黄兴却是把船停靠在了安庆,拜访了一下严绍,想从他这里得到一些支持。(未完待续。)

记住暖酒小说地址:nnn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