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为什么江风又觉得这个收购方案不靠谱呢?
这还得从这两家钢铁公司的背景说起。
就对这明珠钢铁来说吧,作为中国的头号钢铁公司,表面上来说它是一家国企,而且还是国企中的一颗明珠,政府不太可能让它被江风给收购。当然,这是表面上的,真要是如此,江风相信他能够轻易的搞定政府方面,因为这个收购计划关系到航母和其它先进舰艇的制造,政府综合考虑后又可能松口。
但明珠钢铁仅仅是表面上的国企,事实上它的骨子里却不是国企,它有着很浓厚的日本血统的。
当时日本最大的综合商社三井物产早已洞察到中国市场将带动铁矿石现货价格上涨,从而打造了新日铁、三井物产、商船三井、上海宝钢、巴西淡水河谷这一个利益共同体。
三井对于明珠钢铁的渗透可以追溯到明珠钢铁成立之初。早在一九七七年,明珠钢铁筹建期间就是从日本最大的钢铁公司新日铁引进技术设备,而三井物产拥有新日铁的百分之二十的股权,与此同时,三井财团的骨干企业东芝和石川岛播磨重工与新日铁合作成为明珠钢铁的设备供应商,但从此明珠钢铁只能选择从澳大利亚和巴西进口铁矿石。
早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三井物产就开始在海外广泛地采集信息、购买铁矿石,通过和国外签订长期合同,进一步投资矿山,最后入主矿山企业的董事会。三井物产积累了丰富的铁矿石贸易经验,并且通过长期贸易合同、投资、参股、成立合资公司、参与经营等诸多手段与矿山企业形成了利益共同体。
新日铁公司和三井物产是一个利益共同体,他们之间是相互持股和共同投资的关系;其次巴西淡水河谷公司和澳洲两拓也早已被牢牢绑定。成为三井全球布局的其中一部分。
最让人不快的就是,日系财阀控制了国内的钢企之后,不仅使得国内在铁矿石获取方面受制于人,就连明珠钢铁在海运物流环节也有着三井血统,商船三井为明珠钢铁每年承运一千万吨以上的铁矿石。
可以说,明珠钢铁从出生的那天起,对三井技术、人才和物流的依赖就已盘根错节、深入骨髓,主要生产设备及核心技术均来自新日铁。
而三井物产与明珠钢铁集团在国内共经营的钢铁加工基地,以及筹建中的生产基地。虽然因为政策限制,明珠钢铁享有合资公司的控股权,但三井的势力却不仅限于此。
在有些企业当中,虽然明珠钢铁的投资比例是百分之五十一,但董事长却是由三井物产委派。且明珠钢铁集团保证借款也是由三井物产提供的保函担保。
三井在中国控制明珠钢铁,在韩国控制浦项制铁,在印度控制塔塔家族,在各地的布局都是通过与当地最大型企业合资合作,进行资本、产业、信息、流通等方面的嫁接,最终控制整个产业链。这一现状,倒是让江风比较忧心的。
从九十年代开始。在走出去战略影响下,学习日韩模式,做大做强中国企业曾成为一种主流趋势,期间出现了研究综合商社的高潮。
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急速发展,一九九四年的通货膨胀率达到21.7%。中国政府从一九九五年开始转向美国经济模式,通过宏观经济管理手段控制利率杠杆和货币政策对经济实施干预措施。存款利率一度涨到12%左右,五年期以上保值储蓄还可以得到12%左右的保值利息。也就是说长期存款的利率几乎达到25%,这种高利率在全世界恐怕也是少见的。一系列政策的结果是货币的回笼。通胀的消失,同时也造成经济发展的急速刹车。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异常变化并没有引起日本企业的高度重视,作为综合商社,三井物产的一项重要职能就是协助财团的关联企业进军海外市场。此时,由于中国市场没有真正开放,三井财团的众多企业正在大规模地向东南亚地区投资,但目标还是中国的市场。与此同时,三井物产已经带领日本企业在中国成立了一批合资公司。
一九九二年开始,以宝钢为龙头进行流动资金清欠试点,而后又在煤炭、电力、林业和有色金属四个行业清理了重点企业的三角债。然而,三角债到一九九六年达到了八千亿元。此时,三角债造成企业盲目扩大生产,形成产品过剩,孕育着经济危机。
当时的很多大型国有企业采用西方会计制度后,暴露出的都是资不抵债,被不加区别地强行清理了三角债,最终导致大失血而纷纷倒闭,而且中国独立自主的产业体系由于企业间共生关系的破坏而不断瓦解。
此时,明珠钢铁这样的支柱型大企业在三角债被清理后,失去了来自众多国内企业的支撑,更与国内的外贸、海运、金融等企业形成了割裂关系,反而为三井物产这样的产业组织者带来机会。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明珠开始沦陷于日企之手了。
三井对中国钢铁行业的渗透不仅仅是明珠钢铁,在中国钢铁股的行业重组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外资渗透无所不在。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在中国的钢铁产业链中,处处都有日本三井的身影。
前些时候,江风看过一则报道,说是有记者专访了三井物产株式会社驻华常务副总代表山口和夫先生。据山口介绍,三井很早就开始和中国钢铁企业合作。在合作初期,中国钢铁企业只是政府计划下的执行机构,没有客户需求为导向的理念。山口和夫说:“三井为中国钢铁企业带来先进的市场理念,当然我们也从中国这个大市场中得到了利益。”
中国钢产量已经连续9年居世界第一位,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钢铁生产国、消费国。然而,记者发现,如此的“钢铁盛世”与实际的中国汽车用钢及其他方面钢铁高端产品相比,显得很不协调。
据悉,目前国内各钢铁企业在汽车用钢项目上的生产技术能力有限,特别是用于轿车生产的高端汽车用钢更是匮乏,市场上超过50%的汽车用钢依赖海外进口。其中,冷轧薄板技术,尤其是高档汽车面板作为“高科技产品”,技术被为数不多的几家外资钢铁巨头所掌握。
在这样的全球产业格局面前,中国的钢铁企业选择了与国外企业合资生产。在很多行业流行过的“以市场换技术”的做法在钢铁领域再一次出现。
于是,日本三井财团便顺利地全面进入了觊觎已久的中国钢铁行业。
三井财团旗下的新日铁在汽车板研发能力方面属于世界一流水平,三井财团与中国钢铁生产企业合资的第一步就是由新日铁完成的。
2005年11月9日,明珠钢铁、新日铁和阿赛洛公司三家共同投资,建成明珠钢铁新日铁汽车板有限公司,投资总额为65亿元人民币,注册资本30亿元人民币。其中,明珠钢铁出资50%,新日铁38%,阿赛洛12%。公司年生产规模达到170万吨汽车板,主要生产设备及核心技术均来自新日铁。
明珠钢铁在全国的汽车板市场所占份额相当大。一汽的载重汽车、小红旗轿车、捷达轿车、明珠大众的桑塔纳轿车以及神龙、交州本田、风神汽车等都整车或大批量采用明珠钢铁的汽车板。
通过给丰田、本田这样的日本汽车企业提供钢板,新日铁达到了在中国市场分一杯羹的目的。日本钢铁企业历来有着为日资汽车企业提供配套钢板的传统,在中国这个新兴汽车市场,当然也不能例外。借明珠钢铁的影响,三井的势力在中国钢铁业蔓延开来。
一方面,三井物产凭借其物流管理技术和经验与中国企业合资,建立钢铁物流供应链;另一方面,三井财团下属的丰田汽车和其他的日系企业大量地采购钢铁合资企业的产品。通过这两个主要手段,三井财团的影响力得以巩固和发展。
通过与明珠钢铁的合作,三井财团基本控制了华东和华南地区的高档钢材市场。实际上,三井财团的目标远不止如此,在东北和华中地区,也出现了三井财团的身影。
在东北,鞍钢集团、常春第一汽车集团和三井物产合资组建了常春一汽鞍井钢材加工配送有限公司,在1.5亿人民币的投资额中,三井物产占了公司股份的25%。
在江汉,早在1995年12月,三井物产就与江汉钢铁(集团)公司合资建成了江汉兴井钢材加工有限公司,主要从事钢材深加工。产品广泛应用于电机、变压器、大型发电机以及家用电器等诸多产品和行业,年总加工能力为5万吨。
三井在中国的其他主要合资公司还有:通州明珠钢铁新日制钢有限公司、甬城明珠钢铁不锈钢有限公司、苏江东京缆索公司、北新房屋有限公司等。
试想,三井财团掌控力如此之强的一家公司,怎么可能让江氏给收购了呢?因为这家公司可是他们处心积虑在中国布下的局,为的就是掌握住中国钢铁行业,要是让江氏给收购了,那他们的心血不是白费了?
记住暖酒小说地址:nnn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