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问先生,在哪里见了道?”
挑灯僧回答说:“百万卷书中!”
岳川无语。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至于挑灯僧说的“百万卷书”,其他人多多少少都有些怀疑。
毕竟在纸书出现之前,书的载体都是竹和帛。
帛价格昂贵,竹简相对廉价。
然而,藏书、读书,依旧是公卿大夫们的特权。
因为平民百姓买不起书。
中产阶层咬咬牙或许能买到一卷书、两卷书,但是并不能改变文盲的现实。
汗牛充栋、学富五车已经是人们想象的极限。
百万卷书,这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然而,岳川知道,对方没吹牛说谎。
因为挑灯僧有一个官方的身份——守藏史。
守:看守、照料、保护。
藏:储存大量东西的地方、佛教或道教经典的总称,在春秋时代,还有国家历史的含义。
史:文职官员。
换个大家熟悉的说法就是:国家图书馆馆长。
也正因此,挑灯僧说他有读书百万卷,一点儿也不夸张。
明白“挑灯僧”的身份后,岳川脱口而出: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先生以为如何?”
这一句是《道德经》的开篇,当然,也可以称其为《德道经》。
虽然后世有太多篡改、注水,但多多少少也包含了一些老子的思想精华。
岳川很想知道,挑灯僧接下来怎么跟自己辩。
“岳先生所言,甚合吾心!哈哈哈哈……”
孔黑子在一旁喃喃道:“道,是可以诉说的,但道不是恒定的,所以不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也没有固定的说法。人们可以给道命名,但所有名字都不能代表道。道只能是道,也永远是道!”
挑灯人点头,“孔先生悟性甚佳!”
孔黑子连忙摆手,“不不不!学舌罢了,比不得二位先生。”
岳川低头不语,陷入深思。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这是帛书版《道德经》。
这一版本是马王堆古墓中发掘出的竹简,还原而成。
在此之前,人们读的都是传世版《道德经》。
也就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传世版的意思:“道”是可以被阐述的,被阐述出来的“道”并不是寻常的“道”;“名”是可以被定义的,但被定义出来的“名”并不是寻常的“名”。
看上去好像就一字之差,然而其中意境相差十万八千里。
类似的改动还有很多,短短五千字的《道德经》,有900多处篡改,导致原文350句中的200多句含义发生颠覆性变化。
篡改者不但篡改内容,就连书名也没放过。
原本是《德经》、《道经》两部,德在上,道在下,而篡改后成了《道德经》。
岳川也不知道帛书版是否就是最原初的版本。
原本没有证伪的机会,而现在,机会来了。
“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先生以为如何?”
此刻,岳川忘记了上辈子见过的所有的《道德经》解析。
他想到了自己通过虫洞窥视异域神明的场景。
那是一种无法用语言描述的感觉,一种无法用词语表达的特殊经历。
但是“万物之始”和“万物之母”时,岳川解释不通了。
岳川不由怀疑,是不是自己理解错了。
难道上辈子篡改过的注解才是真的?
记住暖酒小说地址:nnn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