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李家村其他村民,一开始摆摊卖糟货或者酒水,靠着勤劳踏实慢慢站稳了脚跟,家里稍微富裕点的,有的租了铺子有的直接买了铺子接着干。
用的都是村里自己人,这样一来整个村子没有闲人,咋地都能赚几个活钱改善家里生活,一个村子就盘活了。
宗族这二年得了钱,族学的钱也没用完,一攒攒了不少,干脆又买了些祠田还有店铺,租给村里人,愿意干点小买卖的,每年赚了钱要分走一成利,不是给租金。
这样不光帮衬了村民,宗族赚钱的地方也多了。
二叔的能力没的说,干了这些年村长,和同族兄弟,也是里正,一起再次充分规划管理祠田,这是宗族的根基,儿孙读书吃饭的保障。
村民从宗族分钱,是有条件的,就是要干活,按劳分酬,干得多干得好拿的多,干得少偷懒耍滑,分的少或者惩罚没你的份,你全家都要受连累,宗族日志要记录一笔,以后再有其他好处会把你家往后放,你家上不了台面,好机会不会优先给你。
祠田要划分然后承包给村民,按户头来,每年秋收结算,粮食收回来给酒坊,负责种地的村民家里能得一份粮食,全家吃饱绝对没问题。
哪怕你家一点土地都没有,种祠田也能让你吃饱穿暖,只要你勤劳肯干,再李家村不愁过不上好日子。
祠田可不归客人,除了捐赠的有名字,宗族买的写的是李家村祠田,这是两种地契,李家村的祠田买的都是红头契,是要交税的。给个人种地也是承包,类似于佃农,有契约摁手印,按比例分配。
种祠田是三七分,宗族拿七,村民拿三,看似有点苛刻,可实际上是优待,三分粮食不掺石头子,纯粮食,你换成大米白面都可以的,一样的三分,不用来回通兑,杂粮栗米和精米不是一个价格。
祠田种的好,收成多,种田把式水平不同,粮食收的也不一样,种的好,儿郎姑娘有优待,村里有其他好机会,想着你不会忘了你。
现在村里机会多了,读书,学手艺,干活,到处都需要人。
这不前段时间李严带了几个优秀子弟去江南那头干丝织纺了,按功劳分红的。
这些都是秀娘在后边指点,慢慢的村长和族老们,越干经验越多,就越顺溜,把族人管理好,可比奴才好用,实惠多了,对宗族向心力也更强。
奴才用久了几代人心就大了,族人终究不一样,盼着儿孙有出息,我种地了,我希望我儿子孙子能读书科举,我做生意了,我就希望儿子孙子过得更好。
可奴才不同,他们除非赎身,三代后才能读书,奴才赎身也是贱民,士农工商,是这么排列的。
现在整个村子都在族老和二叔等人的掌控之下,培养优秀儿孙。
最近族老们要挑选子弟去京城搭理族产了,那边光靠李青几个人不够,李睿他们是官有自己的事要干,想发展族产还得齐心协力才行。
“大爷爷,既然要派人去京城,那就把我的产业一并也帮忙打点一下,铺子也是现成的,问问二青叔,让他给大家安排点小生意做,比租给别人还合适。”
“成,这事交给我们办,亏不了你。”
大爷爷也点头。
过年时李泉回来了,第一时间放下东西就来看望爷爷和秀娘他们一家子了。
“爷爷,奶奶,我回来了,孙子给您磕头,祝您二老安康。”
<div class="contentadv"> 李泉给爷爷奶奶磕头。
“好孩子,这些年在外头辛苦你了。”
“爷爷,我不辛苦,辛苦的事你们,嫂子,弟弟给您道声谢,我让您费心了。”
李泉作揖鞠躬,他这次万万也没料到,最后摘桃子的人是自己。
“去了新地方可要好好干,帮我看着几个小子,他们比你小,我怕不周全,恒哥马上要去外放了。睿哥缺了点耐性,群哥明年要科考,还不知道命数也指望不上,我只能拜托你了。”
“嫂子你放心,我去了就不能让他们胡来。”
“你去了,住我那院子,要是喜欢回头让群哥带你去过户,回头我在买,原想着给清儿留点嫁妆,你急用你先拿去。”
“不用,哪能要您的东西,我自己也攒了点,让我爹在支援我点,就够了,一去就买宅子,太扎眼了,不合适。“
李泉有自己的想法。
“那行,随你。”
大家坐下来聊天说话,互相说说彼此的情况。
这个年大家过得很是富足愉悦,年后李泉去京城上任了,一同去的还有从村里选出来很优秀的儿郎,去京城置办产业,搏一搏,那边有李青接待,大家团结一致,为宗族发展站稳脚跟。
秀儿委托李泉和儿郎们,让李青再给买点产业,她有钱,看着好院子和好铺子田庄都可以,家里还有两个没供出来呢,一个清儿一个淳哥,英子也要准备些嫁妆。
这二年英子卖的图已经挺值钱了,大爷爷家里说啥也不要了,就是师傅费,不能真的装聋作哑。
秀娘把钱攒下来让李泉带去,给英子采买产业,和李泉说了,英子岁数也差不多了,让在京城给挑个好的。
李泉应下了,明白秀娘谋划的每一步都是为了李家儿孙,大家谁也跑不了,别说没沾光这话。
过年的时候,英子卖了一副炕屏,自己画图自己织的,秀娘从旁指点了一下没插手,这幅图卖了三百六十两,这钱给李泉拿去买产业了以后要做英子的嫁妆,加上以前卖的钱也给她攒着,就可以置办田庄铺子了。
大爷爷家里问都没问,英子爹娘更是感激不尽,要他们俩是攒不了京城的产业给姑娘做陪嫁的,可能这些钱都得拿去给儿子花了,英子就落空了。
如今让秀娘这么一拨弄,儿子支棱起来,英子也有着落,不服不行。
现在大爷爷的重孙子也在织作坊里学织缂丝,毕竟有银子在前面对比着,这个确实赚钱,很不让人心动。
要说辛苦,种地也不轻松,可赚的却没缂丝多,大爷爷家去了两个孩子,读书天分不高,干脆学手艺了。
记住暖酒小说地址:nnn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