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 松锦(2 / 2)

风起明末 罗小明 6496 字 8个月前

只要拿下了辽西走廊、大清的国祚必将长久。

<div class="contentadv"> 假以时日,必将会成为历史上犹如辽、金那般的显赫一时的大国。

殿宇之中,一众旗主和固山额真皆是低头肃声、没有人敢反驳黄台吉的言语。

黄台吉刻薄寡恩、喜怒无常,久居高位,威势与日俱增。

在座的一众旗主和固山额真、没有人不畏惧于他。

所有人第一时间思考的并非是是否应该进攻辽西走廊,他们思考的是应当如何进攻辽西走廊。

多尔衮坐在座椅之上,余光在一众固山额真和旗主的身上轻掠而过。

此前入关之战,最后在青山关战败,损兵折将,使得他在军中的威望大跌。

不过好的一方面是,黄台吉并没有怪罪于他,甚至还罕见的对他露出了好颜色。

细想之下,多尔衮也清楚了黄台吉为何在他战败之后反而是有了好脸色。

此前他的军功赫赫,威望与日俱增,已经达到了足以影响朝政的地步,黄台吉自然是想要削弱他的势力。

然而这一次,入关战败,正好促成了这一件事的发生。

他手中的正白旗和多铎手中的镶白旗损失都颇为惨重,军中威望又降。

因为此前利用蒙古兵殿后的原因,蒙古各旗对于他也是颇有微词。

对于这一切,黄台吉显然是乐见其成。

身处局中,很多时候难以察觉。

这一次青山关之败,在多尔衮看来,颇有一种因祸得福的意味。

多尔衮和黄台吉的关系现在缓和许多,眼下自然也是不会放过进一步拉近的机会。

“皇上圣明,辽西走廊确实至关重要。”

“臣愿率旗下健儿,为大军先驱,攻城拔寨,以洗耻辱!”

多尔衮话语之间慷慨激昂,面红耳赤,愤概不已,似乎真的是因为青山关之败而感到耻辱。

“十四弟能有此心,朕甚感欣慰。”

黄台吉的脸上露出了些许的笑容,他很是满意现在多尔衮的态度。

“既然十四弟请战,那朕也不好阻拦,此次攻明,便由十四弟作为先锋。”

当下多尔衮便站起了身来,敏捷地掸下袖头,左腿前屈,右腿后蹲,左手扶膝,右手下垂,头与身略向前倾,打了一个千,应下了命令。

其余的旗主和固山额真见到这样的情形,也是向着黄台吉纷纷请战。

一时间之间,殿宇之中倒是显得军心可用。

黄台吉面带笑容保持着不变,一一安抚,但是心中却如明镜一般。

有些事情并不像是看上去那么简单,就像现在请战的这一些旗主、固山额真,心中其实并不想这个时候开战。

去岁入关各旗皆有伤亡,死伤的兵丁不少。

而劫掠而来的物资和奴隶也使得很多人的家庭富裕了不少。

安逸使得不少的人都起了懈怠之心。

而懈怠,是一件很危险的事。

在犹豫斟酌了许久之后,作为正红旗现任旗主的杜度,最终还是出言发出了疑问。

“辽西走廊不下,对于我大清确实如同食骨在喉一般难受。”

“只是此前我大清数次强攻辽西走廊,都是徒劳而无功。”

杜度知晓这个时候说这种话丧气的话,可能会得罪黄台吉。

但是作为旗主,这个时候他必须要为自己的旗负责。

“辽西诸城城建池固,便是红衣大炮也难以摧垮,云梯地穴又难以建功,强攻恐怕难以奏效。”

杜度言语一出,殿宇之中其余的旗主和固山额真皆是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沉默不言。

去岁他们入关之时,黄台吉在辽东领兵进攻辽西、作为策应,亲自率军攻打松山。

松山、锦州、杏山呈一个三角形分布在辽西走廊的东北端,互为奥援、是辽西走廊的第一道防线。

松山则是往东伸出的角,若是能够攻占松山,那么便可与孤立锦州和杏山。

但是要想攻占松山却是并不容易。

一是松山城建池固、守备兵马良多。

二则是一旦他们进攻松山,锦州和杏山的明军绝对不会

松山作为明军在辽西走廊最为重要据点,明军绝对不会将其放弃,他们的进攻必然招致明军的疯狂反扑。

崇祯十二年的进攻,是以他们的失败告终。

先是动用了数十门红衣大炮对着松山狂轰滥炸十数日,而后又是云梯地穴百道并进、皆是未能够取得什么战果。

在激战了四十余日,丢下了大量的尸体之后,最终还是未能攻下松山。

黄台吉神色未变,心中却是阴沉了不少。

在他的心中其实一直存在着一根签刺——满洲的八旗制度。

作为皇帝来说,他对这个制度可以说是深恶痛绝。

权力从来只有独占,没有分享。

八旗制度,八王议政这样的制度,极大的削弱了皇权。

黄台吉心中冷然,他花费了不知道的多少的时间,才逐渐掌握了决策的权力。

但是哪怕是走到如今这一地步,在决定国家命运的时刻,这些原本支持着他的旗主,最后还是选择了以本旗的利益为先,而放弃了国家的利益。

黄台吉面上表情如常,放下了手,背负于后,淡然道。

“强攻辽西确实不妥,所以这一次的进攻,朕决定改变以往方针和策略。”

大明体量虽大,极为富庶,这是优势,也是劣势。

如今的大明腐败不堪,便若一个臃肿的胖子。

每日都有许多的吃食,但吃的东西没有让大明强壮,而是全都变成了无用的肥肉,堆积在无用的地方。

逐渐堆积的赘肉,使得大明的行动越来越迟缓,加重了大明的负担,还为其带来大量的并发疾病。

“如今明国的局势,用内忧外患四个字来形容,无疑是极为贴切。”

“流寇在明国的南部肆虐,大量的兵马往南汇聚而去,明国又再度加派饷银,更是加重了民众的负担。”

黄台吉走上前去,举起了放置在一旁的长鞭,指向舆图。

殿宇之中众人目光也随之转动而去。

长鞭所指的地方,正是介于广宁与锦州之间的大凌河畔的义州!

“时间,现在站在我们这一边。”

“大明,已是病入膏肓!”

记住暖酒小说地址:nnn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