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磨刀石(2 / 2)

风起明末 罗小明 6434 字 1个月前

陈功走到了近前,将一件密装好的竹筒呈递过来。

这段时间都是陈功在承担巡营的任务,一般来说巡营需要花费的时间应当在两刻钟左右。

现在整个北国的视线都聚焦在了松锦一线,九边诸镇全都已经是开始戒严。

王朴,是无容置疑的罪人。

各镇兵马在混乱中逃跑,骑兵和步兵相互践踏,黑夜中,明兵大乱,死伤无数,不能分辨是哪路兵马,清军趁势掩杀而来,明军因此彻底崩溃。

竹筒之上火漆完好,封装也完好,刻着两条浅痕。

侯恂以前虽然做过兵部的侍郎,但是却不懂军事。

陈望打开了封装,看了一眼筒内了书信,然后将其交给了一旁的卫兵。

原先援剿总兵官的职位自然是卸任了,曹文诏被委任为蓟州镇总兵官。

而且导致松锦之战明军溃败的罪魁祸首王朴,现在却并不是大同镇的总兵。

毕竟攻下了襄阳,对于现如今的他来说也没有任何的好处。

论起在军事上的能力,侯恂和卢象升和杨嗣昌自然是不能相比,甚至不仅熊文灿的水平都达不到,比起陈奇瑜都差的不只一星半点。

木材燃烧的噼啪声不时从不远处火盆之中传来,在望台的附近回响。

左良玉是一个对于恩情看的很重的人。

战局也因此向着另一结果而偏移,在贾庄的明军,等到来千里驰援而来的秦军主力,赢下了贾庄之战最终的胜利。

而且时间也过了这么久,攻城器械也都打制的差不多了,陈望自然也没有了借口再按兵不动。

不如就将襄阳城暂时放在张献忠的手中。

清军没有攻下济南,又在青山关遭逢大败,明军得以抢回了不少的百姓和辎重。

五年的时间,万里的转战,历经无数的艰辛。

松锦之战,明军的准备并不充分,落败也属正常。

无论松锦最后的结果如何,明廷都将处于无力抽调北兵南下的局面,所有的兵力都将被用于防备建奴。

历史上侯恂成为督师,左良玉也确实是听从了侯恂的征调前去进剿。

跃动的火光在陈望的眼眸之中不断的闪动,山风漫卷着吹袭而来消散了周遭的暑气。

不是陈望看不起侯恂,而是侯恂确实处理不了现在的局势。

七月之初,革左五营攻陷舒城,大败南直隶官兵,向着六安州的州城进军,一路势如破竹,再度震动南直隶。

遥望着远处的襄阳城,陈望缓缓的吐出了一口浊气。

战后,王朴以“首逃”之罪被斩。

如果仍是王朴担任总兵,他肯定是会带领着大同镇的主力先一步逃走,只怕是兵力本就稀少的贾庄明军难以坚持那么久的时间。

但是按照常理来说,再如何,也不至于遭逢如此的惨败。

虽然松锦之战大规模的交锋,要在崇祯十四年的三月,也就是明年的三月,随着洪承畴带领八总兵进军才会开始。

这些湖广兵原先都是受陈洪范节制,但是陈洪范对其并不上心,大部分心神都放在麾下家丁的身上。

侯恂是左良玉的恩主,左良玉年轻时曾犯下抢劫军装罪被削去官职,被贬为兵丁。

远方。

但是除了陈望之外,这件事自然是不可能有人清楚。

除去张献忠外,革左五营现在在南直隶闹得很凶。

山雨欲来风满楼。

所以在崇祯十一年的戊寅之变中,跟随着卢象升出战的大同镇总兵是杜文焕,而非是王朴。

后来左良玉获功得赏,上下打点捐献了数万两白银,将丘磊救了出来。

“派侯恂下来,要不了多久,就会彻底的崩盘。”

“明天的中午,湖广兵就能赶到樊城。”

紫盖山麓大营也同样已经是归于平静。

监察所传递消息,自然不是用的明文,传递过来的信件还需要根据对应的密码本翻译。

陈功自然是不知道这些事情,但是他的担忧也是这个时代正常人的担忧。

山风呼啸,游走在岘山各处,带起各营之中的火光不断的摇曳。

因为陈望的影响,曹文诏没有战死在湫头镇,仍然活跃在朝廷的内外。

“侯恂,对于大局其实无关紧要,他挽回不了局势。”

“湖广兵,还有几日能到?”

从一介家丁到一镇的总兵,再到受封平贼将军,到跨连三省,制控五府,一路征战,少有休息,现如今,终于有了短暂的时间可以停止下来。

现在大同镇的总兵是出身北地将门的姜瓖。

明廷的朝堂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一个大号的筛子。

这一次明军的实力和国内的境况,都要比历史上好上不少。

陈功站在陈望的身侧,皱眉道。

而黄河正值夏汛,李岩排兵布阵,沿河守备,杨文岳领兵一直被挡在黄河以北,难以南下驰援。

打襄阳,自然是要打的。

“等到侯恂赴任,张献忠只怕已经是将大半个湖广都搅得天翻地覆。”

天地一片黑暗。

夜色降临,笼罩了整个世界。

但卢象升到底还是没有启用,在戊寅之变后被定罪责问,本应是要下狱。

守孝期有三年,轻易不能夺情。

不过这一次,王朴并没有机会出现在松锦。

因为万民军进攻徐州的原因,大量的兵马被抽调北上,这就给了革左五营的机会。

左良玉因此脱罪,而丘磊却是下了刑部大狱。

视野之中火光星星点点,恍若白昼一般。

时局正在向对于陈望有利的方向发展。

越过黑暗的地带,夜幕之下还有一团黯淡的火光,那是襄阳城所在的地方。

没有等待多久,信件的内容便已经是被翻译了出来。

湖广的水师在三天前也已经是抵达了襄阳城外,不过战船并不多。

他们的战力不强,纪律散漫,不堪做大用,就像是一柄生锈的旧刀。

而襄阳无疑是一块最好的磨刀石。

襄阳城外的那些流民,正好可以作为兵员后备的补充……

记住暖酒小说地址:nnn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