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安晴收起思绪,开始认真给秉心检查。
如她之前所说,秉心服了庄安晴开的药后,在上一次看诊的当日夜里就不再吐血了。而经过了十日的药物治疗,秉心的状态也明显有了好转。
一直候在一旁的静贤对庄安晴的质疑已经完全消失,脸上的笑意也是真挚了不少。
秉心则是慈祥地点了点头,“还真是有劳庄小娘子为贫尼的病情操心了。”
“师太客气了。”
说着,她从小背篓里拿出事先准备好了药交给静贤,道:“这是下一个疗程的药,这次也是开了十日的药量,十日后小女子会再来给师太复诊,解释会按照师太的情况再行斟酌药量。”
“好。”
秉心笑着应下,又抬眸望了静贤一眼。
静贤会意,连忙转身出去,不多久便捧来了一个精巧的木匣子。
秉心见了,慈爱道:“庄小娘子,这是诊金和药费,还请收下。”
治病收费天经地义,庄安晴自是不会推辞,大方起身接过,又将匣子收好。
复诊结束,庄安晴也不好继续多留,便顺势向秉心告辞离开。
秉心颔首,又让静贤将庄安晴送到庵外。
许怀正一直在庵外候着,见两人出来,朝静贤行了一礼,之后便载着庄安晴离开。
回程路上,庄安晴总是时不时就想起秉心屋里的那瓶新鲜月季,有关大皇子的种种疑问再次不受控制地浮上心头。
原书里应该是提过大皇子这号人物的,可是具体都说了些什么呢?
苦思冥想片刻,有关原书剧情的记忆终于一点点在她脑海中鲜活起来。
她记得原书里大皇子名叫司鸿礼,受封宁王,是静妃所生之子。当今圣上永庆帝还是端王之时,静妃正是端王府的奴婢,在书房伺候左右,因生性恬静低调又通文墨,便入了端王的眼,后来就成了端王的侍妾。
当时端王妃和两位端王侧妃尚未有所出,没想这小奴婢在成为端王侍妾后的第二年便生下了端王的第一个儿子,也是端王府的第一个孩子。端王甚喜,登基后便册封了这小侍妾为静妃,赐柔福宫。
只是静妃毕竟出身低微,为人又谨慎低调,只求安身度日,难免就被那些会争宠的妃子挤到了天边去,永庆帝对静妃的态度也是越来越淡。
至于司鸿礼这个长子,多少也沾染了静妃的性情,生性淡泊不爱言语,渐渐在永庆帝眼中的存在感便越来越低了。
而原书里司鸿礼也没有参与皇子夺嫡,他一直将自己排除与漩涡之外,安安心心地过着自己的日子,也因此让自己避开了许多腥风血雨。
想到这里,庄安晴不禁皱紧眉头。
照理说,原书里的那个宁王应该不可能遇到前些日子那样的事情才对啊。
怎么感觉这人的设定有些不一样了?
是不是其中发生了什么,让这人的前行轨迹发生了改变?
许多问题在脑海中卷成一团乱麻,让她郁闷不已。
唉,还是自己知道得太少了。
原书的故事背景是宫里,可是自穿进来后,她一直都没有机会接触宫里的人,根本无法得知宫里的事,根本没办法搞清楚到底哪些剧情发生了改变。
到底有什么发生改变了呢?
自己又要如何去了解到这些呢?
无数个问题在脑海盘旋,让她再次陷入了沉思。
正在庄安晴苦思冥想之际,彩月庵中,宁王司鸿礼正坐在秉心师太的禅房中闲话家常。
秉心师太,也就是大长公主殿下,虽早就不再过问朝政之事,却也从未断过有关朝廷的消息。
天下安定不易,先帝辛辛苦苦打下江山,自然希望江山能在自己的子孙后代手上长长久久下去。为此先帝谨慎立储,又用心栽培,如今在位的永庆帝倒是颇得仁君之名,不管是德行还是功绩都算得上是一位优秀的皇帝。
先帝对自己选的接班人还是满意的,但也还不至于彻底放下心来。他知道大长公主不想干涉朝政,只不过临到老,放眼天下,他觉得最值得信任的还是这个曾和自己出生入死过的亲胞妹。于是先帝在临死前做了一些部署,还安排了一支龙卫,让他们时不时把朝廷的最新动向送到大长公主手中。
说实在的,大长公主还真是对这些事情不感兴趣,可是不管她如何强调,龙卫还是风雨不改地送来消息,久而久之,大长公主也实在没有他法,只能默默接受了这一切。
不过也是得益于这些消息,她才对宫中众人有了实实在在的了解,也更利于她做出最客观的判断。
比如,她知道永庆帝的四个皇子中,大皇子宁王谦逊却有些孤僻,二皇子睿王聪慧却好大喜功,三皇子靖王好学却冲动骄纵,四皇子纯善却过分木讷。
她也知道永庆帝最喜欢十八岁的老二,却因老三是嫡出,所以才属意将十三岁的老三立为太子。
至于另外两个,老四如今不过七岁稚龄,所以不在立储的考虑范围之内。而这个十九岁的老大,则是由于母妃出身卑微,加之自身与永庆帝并不亲近,所以也没被永庆帝考虑进去。
其实老大为人低调,又生性淡泊,已经用诸多行动表明了自己无心那个位置。只是树欲静而风不止,他自己虽没这份心,别人却不这么认为。
看来历朝历代都是逃不过这争来抢去的过程啊。
大长公主在心里暗暗摇了摇头。
她还真不明白,那张冷冰冰硬邦邦的大椅子,又有什么好抢的呢,一个个抢得头破血流最后还不得善终。
想着,她看向端坐在自己面前的年轻人,眸中露出几分慈爱。
“你的伤好些了吗?”
宁王一愣,忙恭敬答道:“好多了,多谢姑祖母关心,不知姑祖母的身子最近可有好转?”
大长公主笑笑,“好一些了,回去跟你父皇说让他无需挂心,贫尼在这里吃好住好,再舒适不过了。”
宁王从小就听说大长公主的事迹,从小就受其处事态度深深影响,对这位长辈很是敬仰,听到此话不禁会心一笑,“好,侄孙回京定当转告父皇。”
大长公主脸上笑意加深,想起什么,又道:“给你三皇弟寻的药找到了吗?”
记住暖酒小说地址:nnn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