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3章 你看我像不好意思的人吗(1 / 2)

国民文学出版社这七个字,在中国文学界就是一块金字招牌,不光是对作者们来说是这样,对于编辑们来说同样是如此。

国文社总编辑卫君怡曾经说过,“国文社的编辑古今中外文学都应该懂,国文社是培养作家、翻译家、出版家、理论家的地方。

事实也确实如她所说,在国文社里,你走进一个编辑室,随便打听一两个坐在办公室窗边或者门口的老同志,都有可能是可以称“家”的存在。

国文社编辑之间一直有“传帮带”的传统,新人来了社里,在校对科实习后都会分到老编辑的身边学习,就跟国营工厂里会给青工们找师傅一样。

年轻的编辑们跟着老编辑们,不仅要学习专业上的知识,更要学习他们如何同作家打交道、怎样陪伴作家成长。

在这样的环境下,培养出来的年轻一代编辑放在中国的出版界自然是出类拔萃的,成为其他出版社争抢的香饽悸,并不是让人奇怪的事。

大家替走了的人惋惜,更多的是因为业务。

能被挖走的编辑,一定都是各编辑室的骨干力量,未来必定是在出版界有名声的人物。

但走了可就不一定了,外面的出版杜更多的是为了经济利益,赚钱可能比国文社要快,但成就恐怕有限。

郭旭刚的离开,给国文社员工们的闲暇增加了些许谈资,但并未在这里引起任何波澜。

作为国内出版界的重量级单位之一,这里最不缺的编辑,更不缺好编辑。外面挖走了一个人,国文社还能培养更多人,这就是底蕴。

十月的第二個周五,林为民接到了阿瑟·米勒从米国打来的电话,《追风筝的人》卖出了英国、加拿大的版权。

其实自这部话剧在百老汇公演,就有来自几个英语国家的制作公司希望可以取得这部话剧的版权,但当时阿瑟·米勒和林为民商量了一下,为了能够保持话剧的影响力,也是为了更好的谈判,并没有急于将话剧的版权卖出去。

如今,距离《追风筝的人》在百老汇公演已经过去了整整四年,已经进入了衰退期。

这部话剧在米国收获了上百万观众的喜爱,影响力早已扩散到多个英语国家,这个时候运作版权开发的事再合适不过。

在百老汇,版权运营是一件专业且复杂的事,林为民一直没有多过问。

除了《追风筝的人》这次《触不可及》的版权也被英国的制作公司买了过去,两个国家、三个版权,扣除阿瑟·米勒的版权运营公司的分成,林为民能获得的分成高达二百八十万米刀。

如果林为民的作品版权运营能够一直做下去,这将会是不亚于戏剧演出和小说出版的又一大金矿。

又过了些天,程早春把林为民叫到了办公室。

好长时间没有被领导叫来谈心,林为民冷不丁一进办公室还感觉挺亲切。

“领导,找我什么事?”

“没事就不能找你聊聊?”

林为民给了他一个眼神,都是千年的狐狸,你就别跟我玩聊斋了。

程早春轻咳了一声,缓解了一下尴尬的气氛。

“最近,汪硕那个文集卖的好像不错!”程早春主动打开了话题。

“是,华艺胆子很大,首印二十万套。”

程早春点了点头,“你跟汪硕熟,有加印的计划吗?”

“早着呢,才上市半个多月而已,哪能那么快啊,不过看目前的情况,二十万套肯定挡不住。”林为民说道。

程早春露出沉思之色,过了一会儿,问道:“最近,你有两本小说的合同要到期了。”

林为民意外道:“哪本?我还没注意。

程早春无语的看了他一眼,早知道不提这事了。

“《潜伏》和《追凶》。”“社里打算跟我续签合同?”“废话。”

林为民往沙发上一靠,“这个事嘛

程早春早就猜到他这个反应,心里那个腻歪,但还是说道:“社里打算给你提高一些稿费···

“还提啊?不太好吧?”

程早春可不会认为他是好心的不想让国文社花钱,“那你什么意思?”

“人家汪硕都拿版税了。”林为民幽幽说了一句。

程早春沉默了,过了好长时间,“为民啊,你是我们国文社自己人···

“领导,这就是您的不对了。”林为民一本正经的反驳程早春,“亲兄弟还明算账呢!以前国内没人拿版税,我就不说什么了。现在都有人拿了,您总不能还让我拿千字稿费吧?这版税汪硕能拿,我不能拿?”

这些话是林为民早就酝酿好的,说起来一气呵成,硕子都让我给卖了,再不拿版税,我对得起硕子吗?

“版税是个新鲜事物,我们还是要谨慎一点。”

“我在国外拿了多少年版税了,没听说过有什么问题。”

“这件事我一个人做不了主,得开会讨论才能做决定。

“那你开会讨论嘛等你们讨论好了我再签合同。”

记住暖酒小说地址:nnn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