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几百年后,东坡鱼将要和东坡肉一样,成为名菜。
搞不好,将来又要多一个争抢‘苏东坡故居’的地方了。
想了想,赵煦就问道:“苏轼如今的寄禄官是朝奉郎吧?”
石得一点点头。
赵煦道:“他就任才数月,不好直接提升他的寄禄官……这样,加个馆阁校勘吧!”
说着,他就继续提笔,然后写了一道除授指挥,交给石得一:“送去中书,叫中书舍人刑恕草制除授文字!”
“唯!”
……
登州。
苏轼拿着筷子,品尝着自己刚刚做好的一道蒸鱼。
蒸鱼用的是秋天捕获后晒干的大海鱼。
晒干的海鱼,用清水清洗干净,然后泡发,就可以上蒸锅。
放上茱萸、酱油、猪肉还有苏轼在黄州时学到的一种特制的农家酱料后,味道鲜美至极,一点腥味都没有!
不止是大人们很喜欢,就是苏轼的几个孩子也很爱。
吃着美味的海鱼干,苏轼就有些诗兴大发。
正准备酝酿酝酿,就提笔写下此时的感慨,门外却传来了他的下属,权知蓬莱县李格非的声音:“明府……明府……”
“文叔?”苏轼站起身来,命人将李格非迎进来,问道:“何事?”
李格非本来是京官,还是国子监的官员,本该前途远大,奈何他的亡妻是已故宰相王珪的女儿,他还曾亲临王珪葬礼。
所以,就犯了一些人的忌讳被发落到了登州。
刚好碰到了苏轼履任登州,这两人一碰面,就颇有些相遇太晚的感觉。
李格非对苏轼的尊重和尊敬,更是不能用语言形容。
几乎是如同弟子门生一般,侍奉苏轼。
“明府,今天早上,又有一群从河北来的淘金客,到了蓬莱县……”李格非一进门就开始诉苦:“这天寒地冻的,也不知道他们来登州作甚?”
“海上都快冻结了,连渔船都不能出海,他们还跑来淘金……”
“还请明府快快上书官家,禁了登莱的金矿矿脉吧!”
苏轼听着,微笑起来:“文叔勿忧,人来不怕,人来不怕!”
登州的人口,如今将将两万三千户上下,不过十一万的总人口。
主户占了八成,剩下的客户才两成,这就使得登州的各种雇役工人的工钱居高不下。
汴京城外挖壕沟的民夫,每天才百二十钱。
在这里,雇人修路、挖渠,一天就要百钱了。
苏轼本来想修水利,结果一算账,发现根本吃不住,所以苏轼才会鼓励渔业——他得有钱,才能开工。
在发展的渔业的时候,登莱金矿大发的消息传开,淘金客源源不断而来,这就给登州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
虽然说宋用臣清淤的时候,以高价招走了大半。
可也有不少人选择留下来。
这些留下来的人,只要有个温饱,就肯给官府干活。
而且还有着源源不断的人,从四面八方,涌来登州、莱州。
这些人都是打着提前抢占淘金有利位置的主意,所以在冬天还不断涌入登莱。
但这却让登州的官员,都焦头烂额了起来。
大量外乡人的涌入,让治安开始变得严峻。
监狱很快就关满了犯人。
但苏轼很喜欢,因为监狱的犯人,不就是写着‘免费’两个字的劳动力吗?
于是,全部送去修水利、道路和桥梁。
李格非当然知道苏轼的算盘。
所以他也只是来诉苦的。
“明府啊,再这样下去,府衙和县衙的官吏、差役,就都要累坏了……”
苏轼不以为意,他轻声道:“文叔不必忧心,且回去告诉府衙和州衙上下,本府会记得他们的辛苦!”
“等到这个冬天过去,开春之后,渠道、道路都已经完工,本府不会忘记上下有功之人!”
“一定会上禀朝堂,为诸君请功!”
李格非听着,道:“这些事情,下官已经说了很多次了……”
“奈何,光靠许诺,恐怕难以激发上下了……”
苏轼入冬后,就一直在画饼,都说开春后就请功。
一开始确实效果很好,可现在,随着压力越来越大,人心自然难免出现动摇。
毕竟,好多人根本不知道,自己到底能不能升官!
“这样啊……”苏轼听完,想了想,就对李格非道:“文叔回去,告诉上下官吏……”
“本府这里,今年、明年加起来还有五张荐书的名额!”
“此外,离京时,吕执政和韩相公都许诺,给登州十张吏员因劳出官的空头劄子!”
李格非听着,不可思议的看向苏轼。
在大宋,选人改京官是无比艰难的。
因为有一个必要的程序,需要集齐五位京官、朝官举主,且其中必须有一位转运使司/提刑/常平或者经略使举主。
此事自然无比艰难,大多数选人一辈子也凑不齐五位举主,更不要说其中必须要有一位本路经略、转运、常平、提刑举主了。
所以,官场上将这种集齐五位举主的努力,称为‘合尖’。
寓意此事犹如造塔上之顶一般,非一般人所能成功。
因为,一般官员是绝不肯给那些没有干系的人写保举荐书的——若其出了差错,举主可是会连坐的!
至于胥吏因劳出官,则是朝廷给与地方官的特权。
也是给胥吏们的一个希望。
只要好好干,到了年限或者得到赏识,是可以脱离胥吏的身份的。
不过,一般而言,胥吏出官,都是靠着熬年限。
熬满二十年,自动授官。
原因和官员的荐书一样,地方官举荐的胥吏出官后,若是犯错,举主同样连坐!
如今,苏轼却肯一口气放出五个荐书名额和十张胥吏出官名额。
这在官场上不可想象!
苏轼当然知道李格非的心思,他哈哈大笑一声,道:“本府都已经被流放、编管过一次了!”
“岂会怕再担责任?”
在黄州的那几年,让他得以真正的接触到百姓的真实生活,也真正的和百姓一样,扛起锄头去种菜。
他的东坡居士的自号,就是在黄州的那块面东的山坡上开荒时,自嘲而起的。
既曾跌落谷底,所以,也就不怕再次跌落。
这就是苏轼。
无所顾忌,豪放自然的苏子瞻!
记住暖酒小说地址:nnn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