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熹,光明也(1 / 1)

静姝带着三姑娘回到清风苑,静姝命丫头们找出上次老夫人赏的雪缎,又张罗着从小库房寻出两匹上好的软缎,带着三姑娘坐着马车出了府。

一路到了西市二人进了静姝说的那家裁缝铺,让女师傅量了身材尺寸又细细的选了样子,一直折腾到响午才出来。

三姑娘甚少有出府的机会,见了车水马龙的花花世界,兴奋的跟只出笼的小鸟似的。

“二嫂,你看那是卖什么吃的?围着那么多人。”

静姝看过去,笑着解释道:“那是蜜煎樱桃。”说着,她朝着紫云使个眼色,吩咐道:“去买些来。”

片刻功夫,紫云拎回来油纸包着的蜜煎樱桃,静姝接过来打开,那水润红彤的樱桃被黄莹莹蜂蜜裹着,散发出清甜的味道,静姝脱着油纸将樱桃递给三姑娘:“这个是民间有名的甜点,你尝尝。”

三姑娘早对这未知的美味垂涎不已,接过来便放到嘴里咬了一口,连连点头赞道:“这个真好吃!”说着,便一口接着一口的吃了起来。

静姝看她像只小馋猫似的吃得香甜,指着紫云拎着的另外两包蜜煎樱桃,笑着劝道:“慢点吃,这里好有好多呢。”

三姑娘朝着静姝甜甜一笑:“那个给祖母带回去尝尝。”

静姝带着三姑娘在西市闲逛,活泼的三姑娘见什么都新奇,一会功夫紫云和丹朱手里便提满了大大小小的包裹。

紫云建议道:“不如咱们先回马车上将东西放下,再接着逛吧。”

这个三姑娘购买力太强,她们是真的拿不下了。

静姝点点头,主仆四人便沿着街道往回走,刚走出一段,远远的便见一队明黄车仗缓缓朝着这边使来。

领队侍卫骑着高头大马,边行边喝着:“大长公主出行,闲人暂避!”

熙熙攘攘的路人很自觉的避让到路的两侧。

过了一会儿,那仪仗渐渐行近,几丈高的镶金缀宝的明黄銮车缓缓出现在原本热闹的街道上,銮车前面是两队精卫骑兵开路,銮车四周簇拥着六队朱红绣凤的华盖,后面跟着的步卫足有四五百人。

阵仗奢华,排场浩大。

“是母亲。”三姑娘侧头看着静姝说道。

静姝点点头,二人静候在路旁,等仪仗到了跟前,三姑娘才朝着行在队伍前骑在马上的侍卫管喊道:“周教卫,母亲这是要去哪里?”

周宁见是长公主的爱女,回身叫停了仪仗,翻身下马回道:“回三小姐的话,长公主要去城外的鹿园避暑。”

早有近侍通传了銮车中的大长公主,福熹命人将三姑娘和静姝请到銮车前。

内侍推开车门,半撩起内帘。二人见了长公公主屈膝问安道:“见过母亲,给母亲请安。”

福熹问道:“你们这是要去哪里?”

三姑娘恭敬的回道:“女儿跟二嫂刚去裁衣铺裁些衣服。”

福熹点点头,不再多言。

三姑娘问道:“母亲可是要去鹿园避暑吗?”

天气炎热,二人方才闲逛时本是有丫鬟撑着伞,现下二人见了长公主自然不好再撑伞,说话功夫,已是被炙热的太阳灼得起了微汗。

福熹看着銮车下的女儿和儿媳热得面颊绯红,问道:“近来城里热得厉害,你们要不要随本宫去鹿园避暑?”

三姑娘去过鹿园,那地方依山傍水,哪怕是酷暑时节也是清凉无比,而且园子里好玩的地方非常多,她自然是愿意去的。只是她自小是被老夫人带大的,再加上长公主性子冷清,所以她跟这个公主母亲并不亲近。

三姑娘很想去,但又有些对母亲发憷。她的这种发憷,倒不是惧怕母亲,而是因为疏远带来的别扭,她在母亲跟前总是不自在。

福熹见女儿心有所动,说道:“想去就上车吧。”

三姑娘没有回答母亲,却是看向了一旁的静姝,低声道:“二嫂,你跟我一起去好不好?”

三姑娘想去,但又不想跟这个清冷的母亲单独相处,她想让静姝这个性格温和的嫂子陪着。

静姝也看出了她的心思,只是顾忌着婆母并不一定欢迎她这个新儿媳。再则,她没有跟老夫人和李陵打声招呼就这么带着三姑娘跟长公主去了鹿园,也是不妥的。

她笑着回道:“我只是担心咱们这样去了祖母会担心,这样吧,你先随母亲去,待我回府回了祖母再做打算。”

三姑娘嘟起了嘴,牵着静姝的衣袖央求道:“让下人们回去说一声就是了,你这就跟我一起走嘛。”

静姝便有些为难。

福熹还是头次见女儿跟除了老夫人以外的其他人这样亲近,脸上显出一丝柔和,对着二人道:“你们先一起回府吧,先跟老夫人和伯约说一声,本宫明日派人来接你们一起去。”

伯约是李陵的字。

福熹虽然对镇国公积怨甚深,但对李老夫人这个婆母却是敬重有加的。

她刚才见女儿有心思跟她去鹿园,也没有多思量便想着直接将她带去。经静姝这么一提醒才醒悟过来,越过了婆母和儿子,直接将女儿和新妇带走,是有些失礼了。

三姑娘对这个安排很满意,笑着对长公主道:“这样也好,那我与二嫂明日再去鹿园陪您。”

长公主点点头,内帘落下,銮车启动,蜿蜒奢华的仪仗又缓缓向前行去,过了好一会儿才逐渐消失在视线里。

在大齐皇室可不是所有公主都能享有长公主这样的待遇。皇室女子,虽然尊贵,但到出嫁时不是和亲结帮,就是下嫁笼络下臣,过得幸福的甚少。

可福熹当年嫁给镇国公却是自己做的主。不仅如此,她一应供奉也是远超其她皇室公主。

就拿这出行仪仗来说吧,这个规格仅低于当朝帝王,甚至要高于当朝储君。

大长公主之所以能享受这样的待遇,是有原因的。

先皇文帝还是太子时,年过三十却一直无所出,外界便传着他似有隐疾,因为这个致命的弱势,他的储君之位险些不保。

传说,太皇武帝因此连易储的诏书都拟好了,就在这个裉节上,太子妃吴氏诊出了喜脉,先皇文帝才因此险险保住皇位。还未等吴皇后还生产,太皇武帝便驾鹤西去,文帝也便顺利登基。

吴皇后生下的就是这个大长公主,虽是女儿,但文帝的皇位确实是因这个长女而保住的。

文皇文帝因此特别喜欢这个女儿,还未满月便赐名福熹:福,顺也。熹,始也,光明也。

由此可见先皇对这个女儿的喜爱。

更奇的是,自福熹大长公主降生后,后宫嫔妃便接连有孕,先皇一脉至此子孙昌隆起来。

文帝便认定这一切的好运都是这个长女带来的,对她的宠爱程度远远超出其他子女。

文帝生前,大长公主所享受的待遇甚至与储君相同。

吴后早逝后,当今圣上还年幼,长公主便凭借着先皇的宠爱和过人的智慧,在阴险诡谲的后宫一路将胞弟也就是如今的明帝扶上了太子之位。直至先皇驾崩,她又排除一切艰难险阻,助弟弟坐稳了皇位。

明帝自然不会忘记这个胞姐的功劳。

所以,有父、弟两代帝王的庇护垂爱,福熹大长公主的地位在大齐可谓无人能及。

大齐民间甚至有传言称:长公主一挥袖,长江也要倒着流,长公主一跺脚,朝堂就得响三响。

记住暖酒小说地址:nnn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