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成元年(926年)四月二十日,李嗣源在西宫称帝,他身穿斩衰之服,即位于李存勖的灵枢之前,以表示自己是合法继承,而非篡夺。
当时,李嗣源年已六十,将朝政托付给枢密使安重诲、宰相任圜。/
任圜还兼任三司使,主掌国家财政,他选拔贤俊,杜绝私门,忧国如家,执政一年便使得“府库充实,军民皆足,朝纲粗立”。
安重诲是李嗣源的佐命功臣,虽尽忠职守,但恃功矜宠,擅作威福,他和任圜政见不合,议政之时经常意气用事,甚至互相呵骂。
天成二年(927年),任圜被罢为太子少保,并请求致仕,退居磁州。
同年十月,李嗣源欲巡幸汴州,当时朝野流言四起,有的称皇帝准备东征淮南,还有的称皇帝是要讨灭藩镇军阀,宣武军领主朱守殷心不自安,趁机在汴州发动叛乱,结果被范延光率军平定。
安重诲趁机诬陷任圜谋反,称其与朱守殷勾结,并矫诏赐死任圜,李嗣源明知任圜冤死,却未加追究。
此后,安重诲更是权倾朝野,连皇子李从荣、李从厚都对他敬事不暇,唯独忌惮河中领主李从珂,他矫造诏书,唆使河中牙将杨彦温寻机驱逐李从珂。
长兴元年(930年),李从珂出城检阅战马,杨彦温趁机关闭城门,不许李从珂入城,逼其返回洛阳。
李嗣源将李从珂召回朝中,同时命药彦稠率军讨平杨彦温,安重诲又唆使宰相论奏,追究李从珂失守之罪,想趁机除掉李从珂。
李嗣源驳回了宰相的奏议,只命李从珂赋闲在家。
后来,禁军将领李行德、张俭弹劾安重诲私募士卒,整械备装,图谋不轨。
李嗣源虽以诬告之罪将李行德、张俭族诛,但也对安重诲起了猜忌之心,命范延光同任枢密使,以分散安重诲的权力。
长兴二年(931年),安重诲被解除枢密使职务,外放为河中领主,随即又以太子太师之职致仕。
后来,李嗣源又怀疑安重诲有异志,任命李从璋为河中领主,让他监督安重诲,并让步军指挥使药彦稠率军前往河中。
李从璋率甲士包围安重诲的府邸,用铁挝击杀安重诲夫妇,李嗣源又下诏为安重诲定罪。
长兴四年(933年),李嗣源欲用“换镇”的方式兼并夏州定难军,结果遭到定难留后李彝超的抵制,他调兵攻打夏州,但却久攻不下,只得妥协,授李彝超为定难领主。
当时,朝廷久不用兵,一朝出兵却又无功而返,军中流言四起,李嗣源便下令赏赐士卒,但却没有正当的理由,士卒从此更加骄纵。
在李嗣源即位时,长子李从璟已被元行钦杀害,他封次子李从荣为秦王,并任命为河南尹、判六军诸卫事。
李从荣当时已是事实上的嫡长子,掌管京师政务,又握有兵权,且能与宰相分庭抗礼,种种迹象皆表明李嗣源有以其为继承人的打算。
但当太仆少卿何泽上书请立李从荣为皇太子时,李嗣源却很不高兴的道:“群臣请立太子,看来我应当回河东养老了。”
最终,李从荣只被拜为天下兵马大元帅,未能成为储君,他极为不安,担心自己不能继承皇位。
时间来到长兴四年(933年)十一月,李嗣源病重,李从荣入宫探视,见李嗣源已不能抬头,出宫时又听到宫中哭声不绝,他误以为李嗣源已经去世,次日便称病不复入朝,在府中与亲信谋议夺位。
二十日,李从荣率牙兵千人列阵于天津桥,准备以武力入居兴圣宫。
枢密使冯赟、朱弘昭与宣徽使孟汉琼禀称李从荣谋反,关闭皇城端门,命李重吉率所部控鹤禁军把守宫门。
侍卫指挥使康义诚本是李从荣事先约定的内应,这时也被阻在宫中,难以接应李从荣。
孟汉琼召来马军都指挥使朱洪实,让他率五百骑兵攻击李从荣。
李从荣逃回府邸,但被皇城使安从益追上,斩杀。
李嗣源悲骇莫名,病情加剧,他追废李从荣为庶人,并从邺都召回宋王李从厚。
是月二十六日,李嗣源驾崩于大内雍和殿,终年六十七岁,李从厚赶至洛阳,为李嗣源发丧,并于柩前即位。
清泰元年(934年)四月,李嗣源被谥为圣德和武钦孝皇帝,庙号明宗,葬于徽陵。
李从厚是李嗣源第三子,幼年时便爱读《春秋》,略通微言大义,他相貌酷似李嗣源,因而深受宠爱。
但李嗣源的次子李从荣,被封为秦王,担任河南尹、判六军诸卫事,他掌管京师政务,且握有兵权,又是事实上的长子,后又被拜为天下兵马大元帅,但始终未被确立为储君,常心有不安。
李从厚是李从荣的同母弟,在朝野颇有人望,因而深受李从荣的猜忌,但他对李从荣极其恭敬、顺从,方使得兄弟之间没有出现大的隔阂。
长兴四年(933年)十一月,李嗣源病重,李从荣率牙兵列阵于天津桥,准备以武力入宫夺位。
枢密使冯赟、朱弘昭与宣徽使孟汉琼入禀李嗣源,指挥禁军平乱,李从荣兵败被杀。
李嗣源病中闻变,病情加剧,决定由李从厚嗣位,便命孟汉琼赶往魏州,召李从厚回京。
是月二十六日,李嗣源驾崩,而李从厚直到三日后,方才赶回洛阳。
同年十二月初一日,李从厚在西宫为李嗣源发丧,并于柩前即皇帝位,他遵照李嗣源遗命,“以日易月”,服丧二十七天。
二十八日,李从厚开始在中兴殿处理政务,并召翰林学士为他讲读《贞观政要》和《太宗实录》,他虽欲励精图治,但却不懂治国之道,处事优柔寡断,且无识人之明。
当时,朱弘昭、冯赟自恃有拥立之功,专擅朝政,将李从厚的亲信都排挤出朝廷,又将禁军指挥使安彦威、张从宾外调为领主,借机掌控了禁军兵权。
李从厚虽然不悦,却无可奈何。
潞王李从珂是唐明宗的养子,自幼随父征战,在李火灭朱金之战中屡立战功,官至凤翔领主。
河东领主石敬瑭是李嗣源的女婿,也是战功卓著,深得军心。
这二人的官位、声望皆在朱弘昭、冯赟之上,因而深受忌惮。
当时,李从珂的长子李重吉担任禁军控鹤都指挥使,女儿李惠明在洛阳出家。
朱弘昭将李重吉外放到亳州任团练使,削去其禁军军职,又将李惠明召入禁中,实际上是作为人质。
李从珂见儿子外调、女儿内召,知道朝廷对自己有猜忌之意,心中疑惧不安。
应顺元年(934年)二月,李从厚听从朱弘昭、冯赟的建议,通过枢密院调令对凤翔、河东、成德、天雄四镇领主进行易地调动,并派使臣监送,其中,李从珂被调离凤翔,改镇河东。
李从厚本想借此削弱四镇实力,但因未按朝廷规制下达制诏,引起各领主的极大不满,李从珂在部将的鼓动下,趁机以“清君侧”的名义,起兵叛乱。
李从厚忙征调西都留守王思同、护国领主安彦威、山南西道领主张虔钊等六镇领主,联军征讨凤翔,同时将李重吉幽禁于宋州。
同年三月,朝廷派遣的诸道军马汇集凤翔城下,大举攻城。
凤翔城低河浅,守备力量薄弱,东西关城接连失守,城中将卒死伤严重,李从珂只得登上城头,自陈战功,哭诉朝廷信任奸佞,无罪诛杀功臣,他恸哭不止,哀感诸军。
当时,张虔钊负责主攻城西南,因急于求功,命亲军持刀刃驱逼士卒攻城,士卒愤怒不已,纷纷倒戈反攻,羽林指挥使杨思权、严卫步军左厢指挥使尹晖趁机率部投降李从珂,王思同、张虔钊等六镇领主大败遁走。
李从珂乘胜东进,攻入西都长安。
记住暖酒小说地址:nnn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