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3 圣人之道(二合一)(1 / 2)

魏从文的突然走下高台,让在场许多文人士子摸不着头脑。当发现是奔着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陌生小子去后,就更感到莫名其妙。

一代大儒魏公,为何会对这小子另眼相待?

“晚生有礼了,之前并未见过。”

沈忆宸拱了拱手当即表示否认,他赌两年前的一面之缘,加之现在自己变化甚大,魏从文认不出来。

“是吗?”

面对沈忆宸的否认,魏从文一副将信将疑的神情。

仔细打量几眼,发现眉眼之间确实跟自己印象中的沈忆宸很相似。不过肤色体型还有气质,都与当初那个意气风发的状元郎有很大区别。

想想也是,以沈忆宸如今的圣眷跟威望,何需来到此处参加西湖雅集?

“那估计是老夫认错人,打扰小友了。”

“魏公客气。”

验证了并不是沈忆宸后,魏从文便回到甲板中央的高台坐下。只不过他的这番举动,还是引发了许多文人士子好奇猜测。

“魏公这是怎么了,难道说他认识那個年轻士子?”

“以魏公的声望资历,非青年才俊不入法眼,应该是认错人了。”

“仁兄说的是,江南地区能得到魏公赏识的英才屈指可数,俱是声名大振之辈,又怎会是个无名小卒?”

“可前面康斋先生也称赞过此子,感觉会不会是个高人深藏不露?”

“出名趁年少,天底下哪有这么多深藏不露的高人,有的话也不会来参加西湖雅集了。”

“程兄高见!”

在场文人士子,你一言我一语的议论着沈忆宸,毕竟能接连得到两位大儒宗师的“关照”,想要不吸引眼球都难。

听着这些略带奚落的话语,徐东海有些忍不住的讽刺道:“向北兄,不知当他们知道你身份后,是否还敢口出狂言。”

千年科举下来,恐怕没人敢称三元及第、六元魁首为无名小卒吧?

“我倒希望他们能拥有狂生本色。”

沈忆宸不以为意的回了句,甚至脸上还有着玩味笑容。

翰林中枢为官,沈忆宸以往听到对于重臣最多的形容词,叫做“喜怒不形于色”。

曾经的他以为,这仅仅是对于个人情绪的控制,让对手猜不透自己内心的想法。现在他却隐约有些明白,为什么越身居高位,就越难被外界影响到情绪。

原因不止是个人的控制力,还有一种当你身份层次超越太多,就可以用旁观者的姿态去看待问题,压根不受到其影响。

现在的沈忆宸便是如此,无论这群文人士子说些什么,他的内心几乎没有丝毫的波动。

翱翔于九万里之上的鲲鹏,会在乎燕雀的叽叽喳喳吗?

如果他们得知了自己身份,还能保持这种怼天怼地的狂生本性,沈忆宸反倒会高看一眼。

因为没有人会永远的正确下去,这个世界需要不同的声音,哪怕他们说的不完全是真理,却依然能代表着一种异见的存在。

这便是古往今来,狂生的价值!

“向北兄境界之高,在下自愧不如。”

徐东海看着沈忆宸这副云淡风轻的模样,心悦诚服的恭维了一句。

难怪沈忆宸不再计较当年与自己的一些过节,确实双方立场格局太不相同,对方已然脱离了文人相轻的层次,站在了家国天下的高度。

就在徐东海话音落下之际,高台上的吴与弼,面对台下文人士子的喧嚣声,满脸严肃的呵斥一句:“肃静!”

别看吴与弼已年过六旬,呵斥声音却中气十足,让台下年轻文人士子瞬间安静下来,无人再敢多言。

“尔等身为大明才俊,饱读诗书当知礼法,连听而不语这点道理都不懂吗?”

“康斋先生教训的是,吾等惭愧。”

在场年轻文人低着头,纷纷拱手向吴与弼表达歉意。

要知道他们这些当朝大儒宗师,可不仅仅拥有着令人尊崇的身份,还有着评判定义的权力!

谁要失礼惹怒了吴与弼等人被赶出西湖雅集,用后世的一句流行语来形容,那就是这个人恐怕会在士林界“社死”。

看着台下众人虚心认错,吴与弼脸色这才好看了一点,于是继续说道:“诸位英才想必都知道,西湖雅集的创办初心,在于坐而论道,探寻圣贤至理!”

“每届西湖雅集,均会出一个论题,今年由老朽跟三位大儒给出的论题便是……”

吴与弼说到这里的时候,刻意的停顿了一下,引得在场文人士子纷纷探长了脑袋,想要先“睹”为快。

要知道明朝哪怕是被理学一统天下,终究很多门派之间,还是有着不同的学术观念,四书五经中有擅长的类别。

一旦这个论题切中本家,优势有多大将不言而喻。这点很类似于后世的辩论,只不过没有正方反方,以及团队作战罢了。

“何为圣人之道!”

圣人之道?

听到今年西湖雅集出了这个论题,很多人不由倒吸了口凉气。

很多时候不怕论题剑走偏锋,就怕它不偏不倚大道中庸。特别是讨论圣人之道这种话题,数千年来不知道有多少位名士探究过,想要超越先人出彩极为不易。

这题目出的真是大道至简,让人无从下手。

“有哪位小友,愿意上来论道吗?”

望着台下众人神情,吴与弼内心却非常满意,这就是他想要的效果。

越是难以出彩的题目,如果能出现令人眼前一亮的学说,就越能证明论道士子的实力。

做不到力压群雄,凭什么去名扬天下,这个世界上哪有捡便宜的好事情?

可能是这个题目过于正统,面对吴与弼的询问,没人有绝对的把握当这个首先发言的“守方”。

看着台下文人士子不为所动,吴与弼并没有催促,相反转身与其他三位宗师大儒,一同坐在蒲团上静静观望。辩经论道从来都不是一时就能得出结果的事情,甚至有可能到了西湖雅集结束,都无法最终证道。

吴与弼不急于一时,追寻大道至理的过程是漫长的。

“向北兄,不打算上台展露才华吗?”

徐东海问了一句,沈忆宸有三元及第之才,当之无愧的大明魁首,这里没谁比他更有资格上台论道。

“看看吧,我不太擅长这些。

“你不擅长?”

听到沈忆宸的回答,徐东海都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

圣人之道属于无比扎实的论题,但凡能考中个秀才功名,都能说出个所以然来。

当然,想要说出彩就不容易了。论题下限很高,上限同样很高。

沈忆宸当世文人魁首,他要是连这种题目都不擅长,那谁还敢说自己擅长?

“这几年疏于学问,确实如此。”

徐东海这副惊讶表情,就让沈忆宸知道他心中想的什么。

不擅长还真不是沈忆宸的谦虚,科举属于典型的应试教育,熟读专研的内容与辩经论道大不相同。

这就好比后世高考佼佼者,你让他们去参加辩论赛,不一定能稳操胜券。更何况沈忆宸这几年,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官场跟民生上,哪有精力去钻研学问,更别说与在场的这些毕生研读理学的人相比了。

说到疏于学问,徐东海可谓是深有同感,他这两年在杭州府为官,基本上也没这么摸过圣贤书。

早年间那些学问知识,不知不觉中忘了许多,现在让他再参加一次科举考试,恐怕得名落孙山。

不过就在此时,一道响亮的声音从人群中响起:“在下愿意一试!”

循着声音来源,众人纷纷把目光望了过去,这才发现率先站出来的,正是霍州学派曹端的关门弟子陈瑞初。

“不愧是曹公弟子,陈瑞初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

“名师出高徒,能得到曹公青睐岂是泛泛之辈?”

“听闻陈瑞初隐约为霍州学派后辈之首,说不定下一届曹学领袖人物便是他。”

“有很大可能,曹公仅有嫡子曹深继承了衣钵,孙辈无人出彩,陈瑞初定能将霍州学派发扬光大!”

名门弟子加上自告奋勇的举动,让陈瑞初赢得了在场文人的一致称赞。

同时这个场面,也让很多人心中隐隐有些后悔,早知道自己就站出来博个头彩,说不定也能众望所归。

“上台来。”

“是。”

陈瑞初拱手遵命后,便昂首阔步的走向高台,神情姿态尽显英俊洒脱。

甚至就连那些退下去的乐师舞女,远远望着都眼现桃花。

“见过诸位前辈。”

记住暖酒小说地址:nnn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