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年我倒是写过不少文章,关于三河县丝绸的。我查了不少资料,比如说清代的文学作品《老残游记》,对三河县的丝绸都大加赞赏。”
三河县西部山区,遍山郁郁葱葱,柞树茂盛。
粗大如椽的,树老叶硬,不适于蚕食,大多是砍伐了作窑梢或种植木耳用。
成墩像灌木的柞树,叶芽鲜嫩,最适宜放养柞蚕。
每年开春,蚕农们先是采来柞树刚刚发芽的鲜嫩枝条,用沙子围在河边,然后把从蛾房孵化的幼蚕放养在上面,待幼蚕褪去黑色的表皮之后,即分送上山,放养在一片长满柞树的山坡之上,蚕农称之为蚕坡。十几天过后,柞叶被吃光,蚕苗第二次蜕皮之后,就把蚕送到另一片蚕坡,等到这片柞叶被吃光,就转场到另外一处蚕坡,这就是蚕农们所说的转场。
经过二眠场、三眠场、二八场几次转场,在中间需要日夜看护,只要六十多天,柞树的枝叶间就结出一个个蚕茧。
蚕农视蚕坡为聚宝盆,把柞树当摇钱树;蚕坡柞墩,那是蚕农赖以生存的宝物。“一季蚕,半年粮”“筐坡十亩田”“宁舍懒婆娘,不舍蚕丝行”,这些三河县的谚语说明了养蚕织丝对于当地的重要性。
民国初年,仅两棵树乡就有48家丝行,县城有200余家,织绸机达5000台,外地客商长期坐庄收购。其后兵燹匪患,战乱频仍,苛杂迭兴,交通受阻,销路不佳,蚕丝锐减,织绸衰败。
除了三河县,还有山东和东北也有柞蚕。
但三河县的柞树叶质优良,蚕茧一般呈乳白色,丝胶含量少,采摘后仅用清水漂洗便可缫丝,且出丝率高,丝强度大,易漂炼,易染色,质量居全国之首。
柞蚕丝绸的制作约30个环节。在制作过程中,要是一个环节失手,即会导致前功尽弃,且无法进行补救。
从养蚕到织成丝绸,工艺复杂。仅使用的工具就有几十种:养蚕工具有扁、分扁网,除沙网、地膜、消毒剂等;缫丝工具有灶台、大锅、浮子、磨子、丝框等;络丝工具有丝架、丝柜、络尖和钉子等;牵经工具有牵粑、定子、圈杆等;刷经工具有卧、刷子、胜子、绞杆、刷柱、糨面等;打纬工具有纺车、定子、纬桶、水盆等;纺织工具有纺车机、梭子、纬、浮杖、绳枢、织柱、铁增水刷、刮刀等。
柞蚕丝绸制作工艺精密而冗杂,耗费时间长,一位手工艺人要花上5至10年,才能精通这门手艺,而掌握全套技术需要更长时间。传承后备力量不足,手工织造丝绸费时费力,经济上却没有大的收益,吸引不了年轻一代。
现在,外出的卖锦人都用上了最先进的机器,手工的费时费力,划不来了。
何远光讲完这些,齐二妞的缫丝开始了。
齐二妞的缫丝技术很高,手脚并用,一个蚕茧一根丝,没有一根是断的!
江寒赞不绝口。
齐二妞泡了不少茧,还要缫丝。把丝织成绸估计要三天之后了。
把丝织成绸,这时的绸叫生绸,质感硬,不能做衣服,要经过后面极为细心的技术处理,将生绸变成熟绸才能销售,用行话说这叫炼绸。
炼绸的步骤是,先将白碱等原料加入沸水中,把生绸高温浸泡两小时。其间,要在沸水中不停翻动生绸,由光滑到不光滑为止。这主要靠经验,捞早了不行,捞迟了也不行。将丝绸捞出后放阴凉处,晾干后的丝绸用猪胰子滚开的水反复搓洗半小时左右,再放入清水中浸泡三天三夜。
浸泡最关键的是丝绸不能有一点点露出水面,若露出水面,丝绸上就会出现黑斑,影响质量。
没想到从蚕茧到衣服,经过这么复杂的工序,耗时如此之长。
农业时代的手工艺,最后还是败给了机器化、规模化的现代工业。
所以,手工生产的东西,就不要求速度、上规模!
手工生产的好东西,是时间的沉淀!
这种传统工艺,只要路子增对了,一定会焕发出新的光彩,体现也其巨大的经济价值。
但是三河县这些年不仅是宣传偏了,也走偏了!
柞蚕产业,不能跟着桑蚕产业走!
这些年,三河县的柞蚕发展思路偏了,也有被桑蚕产业带偏的因素。
在人家占据极大优势的赛道上奔跑,纯粹是给人家当背景板!
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
江寒初步有了打算之后,一个发展的基本框架和蓝图渐渐在脑中成形。
两棵树乡的柞蚕坡最为集中,占了三河县的半壁江山,产值也占了一半以上。
做好两棵树乡的柞蚕产业,必须从全县着手。
因为发展柞蚕产业,涉及到农业、林业、水利、国土等各个部门,必须从县一级形成统一认识。
只盯住两棵树乡来做,格局太小,到时候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麻烦。
“何主席,两棵树乡以前的工作当然很好,这个就不用多讲了。但是既然排名靠后,自然有很多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经济没有发展起来。没有钱,什么事都办不成。没有钱,干部群众都没有动力。”
何远光说道:“你的意思是,就以柞蚕为突破口?”
江寒说道:“是的,两棵树乡发展柞蚕,有基础、有条件、有资源、有人才!”
何远光微微摇头:“你说的四有,的确是有,但关键的一条没有,那就是:市场!”
江寒道:“市场肯定有,只是在大家看不到的地方。市场不是就摆在那里的,市场完全可以创造出来,人们的消费也可以引导、引领的。比如说,在电视机发明之前,哪儿有电视机市场?所以,没有市场!我们自己创造市场!”
何远光突然想到了三河人酒业公司,当时的白酒市场已经饱和,但是谁也想不到江寒会直接去开拓日本、韩国市场和国内的青年消费市场。
江寒这么说,肯定是心里已经有谱了。
“何主席,重振柞蚕产业,我想还是先务虚。搞一个重振柞蚕产业的座谈会,邀请县直有关部门,蚕业服务中心,还有历史文化名人参加。”
“县文联来组织这个座谈会比较合适,你们跟历史文化方面的专家、名人有来往,而且你这些年对柞蚕的历史有很深的研究。到时候,请你主持会议。”
“等到我们形成基本的思路之后,再向常县长、张书记汇报。”
好多有水平的专家,都想参加市级、省级的会议,对于县里的座谈会根本是不屑一顾。
何远光的博客流量越来越大,成了名人,名人邀请名人,自然要容易得多。
何远光当即答应,一是因为他联系分包的是沃沟村,二是因为他在柞蚕历史文化的研究上下了一番功夫,能推动柞蚕产业振兴,也是他的一大夙愿。
记住暖酒小说地址:nnn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