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这些煤块不是屋里用的,我准备拉回家,烧炉子。”
李卫东找了根麻袋,开始往里装。
“拉回家?”
周晓白瞪大眼睛,满脸不可思议的看着李卫东。
这是,拿?
“把你的眼神收收,我的觉悟还没那么低,这些煤块我肯定会把钱补上。”
从一开始,李卫东就没想着白拿。
一两麻袋,几百斤煤块才值几个钱?
此时,身怀小一千块的李卫东,腰杆那叫一个直。
尽管严格来说,他这种行为,还是在占公家的便宜。
“有正式工作了?”
或者,等到农村这边种出来,再出现。
“对了,我前几天见着梁叔了。”
倒也省了李卫东的解释。
“嗯,在农场里,名义上是工人,不过实际上,当会计学徒。”李卫东解释道。
还是自家二叔子有本事,才来城里多久?
就把户口迁到了城里。
她这辆车子虽然是女式的,但前面也有横梁,是可以坐人的。
不过他隐约记得,村里的磨坊是那种石碾子,栓个驴拉着,一圈一圈的转。
无非就是没有票,但这也是厂子里默认的一种福利,跟偷扯不上关系。
面对李书全的唠叨,李卫东没有半点不耐。
这纯粹是属于庄稼地里的一种‘智慧’。
别看李卫东在农场已经生起了炉子,可这会院里还没有人家开始烧炉子。
而且也更加的安全。
进了城,周晓白也不跑了,脸上红红的,眉前的头发都被汗水打湿,身上也黏糊糊的。
还是那句话,只要给钱。不白拿就行。
因为李书群跟李卫民并没有上桌。
无非就是能折腾人,不是个省心的。
“从黑市上买的,怎么了?”
李卫东又把吴老六的事情说了一遍。
晚上下班,李卫东果然用周晓白的自行车驮着一麻袋煤块往城里走。
原本,李卫东想着问汪振义借下自行车,如今有现成的,自然也就不用麻烦那位大老爷了。
周晓白要是上门了,那还了得。
张秀珍看到李卫东气喘吁吁的把麻袋推到地上,口子也随之裂开,煤块咕噜噜的滚了一地。
“千万别,我先前买南瓜的时候,压根就没想到这茬,就连在那边吃完的南瓜种子,也都晒干了,打算过一阵炒着吃。
“从农场买的,这个烧炉子旺,正好用来烘屋子。”
就算老班长那里,也别因为我的缘故,就毫无保留的相信。
“你做得对,而且也没必要内疚,就是往后,在农场那种地方,做事情多想想。”
先前为了粮食的事情,张秀珍可是发了狠,并且说到做到,不但李卫民,就连李书群现在也吃不上李卫东带回来的粮食了。
速度很慢,磨出来的面子也没法跟机器比。
关于自行车是哪来的,她甚至问都没问。
….“我先前之所以不告诉你,是怕你不知道轻重,可这会既然老班长都认可了你,那就说明他相信你,我也就不说什么了。
“放心,我肯定不会让人卖了还给人家数钱的。”
李卫东不得不先打预防针。
“你没有自行车,怎么拉回去?要不等下班了,伱用我的自行车拉吧。”
可对于庄稼地里出身的人,那南瓜种子就不一样了,某种程度上,甚至比南瓜本身更重要。
“奶奶,妈,汪叔帮我把正式工作问题解决了,我明天就回去趟,从村里开个证明,就能把户口迁到城里了。”
李卫东到嘴边,要帮对方洗干净的话,也就没说出来。
“对了,你上次让大奎带回来的南瓜,从哪弄得?”
如果有人问您哪来的种子,您可千万别把我给交代了。
“柴火留着做饭的,以后就用这个,等用完了,我回头再买点。”
张秀珍也连连说好。
李卫东这话一出口,老太太第一个抹眼睛。
先前不是还明摆着要划清界限吗?
不过,李雪茹还是好话说了一堆,因为二哥高兴了,她就有好吃的。
也就两个人不怎么熟,也不是男女朋友,要不然根本不需要这么麻烦。
此时,桌子上的人都为李卫东高兴。
他那人,肯定不坏,更不会害你,但有时候做事情,会兜好几个圈子。”
摇了摇手,周晓白就朝着另一个方向走去。
“也行,白天的时候我用木柴烧了会,就是不怎么耐烧。”
不能正大光明的骑,用处其实也不大。
也就她妈不舍得给她吃。
因为正好是中午,所以李书全在家里。
不过倒是有一点相同,那就是都不觉得梁文龙会害他。
李卫东下车,拎着苹果就进屋了,堂弟更是第一时间扑过来,近乎抢走了他手里的苹果。
“行,谢谢你了,等我回来给你带好吃的。”
厂里也好,农场也罢,肯定都会有点自己的福利。
不过这年头讲究靠山吃山,靠厂吃厂。
偏偏说什么为了她好。
反倒是车把上,挂了一大兜子苹果。
毕竟砖厂的那边的煤块也是有计划的,只不过这个定量不是跟家庭比的。
“嗯,我也是这么打算的,要是真行的话,以后咱们村里也能少点饿肚子的人,那你的功劳可就大了。”
还是二哥好,有好吃的从来不会忘记她。
骤然听到四根小黄鱼,李书全也没咋呼,甚至没有动怒,而是耐心的听他解释。
这让她恨不能立即就回到家,先痛痛快快的洗个澡。
甚至以后,这南瓜也得‘消失’了。
也真是难为他了。
倒是周晓白的态度,有些让他捉摸不定。
可南瓜不能种了,再种点什么?
玉米?
等李卫东去把炉子生起来,外面,张秀珍正帮他洗刷着自行车。
记住暖酒小说地址:nnn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