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东皋王功(1 / 2)

藩国来朝,万象更新。

爆竹响,屠苏醉,新桃符。

大明宫中传来一阵宏亮的钟鼓,原本波澜不惊的长安,一瞬间又点起了万家灯火。

白云寺

李常笑披着袈裟踏雪出屋,天上月光正盛。

他手中捧着一个小陶罐,来到莲池旁,撒手从中摸出一把鱼粮。

哗哗哗!

池中的鲤鱼很快有了反应,扑腾着水花,掀起一重重波澜。

李常笑眯着眼,喃喃自语:“这大冬天的,连鱼儿都知道要储备粮食过冬。”

话音刚落,有一道人影疾速飞驰而来,云影猎猎,步法很是了得。

来者穿着深黑劲装,身形颀长,五官如雕刻般分明。

李常笑连看都没看,直接开口:“功小子,回来了?”

这人正是王功。

王功满脸笑容凑上前:“弟子参见师尊。”

“不错,去了一趟东皋山就能引起这么大的动静,兴许你老王家的祖坟,当真是建在文曲庙前的。”

李常笑点了点头,眼中颇有几分玩味。

不久前,王功回了一趟通化老家,途经东皋山,留下了四句小诗。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这本就只是王功见景有感而发,并非有意为之,所以会给人一种意犹未尽的遗憾,仿佛这诗还缺了更重要的下半篇。

恰巧这诗文被前来拜访王演的儒生听去,诗句的名声随之就传开了。

倒不是辞藻浮华,或是意境优美。

胜在格律。

短短的二十个字,集成了骈体文的平仄,还有五言古诗的格式

虽只是一首未尽之诗,却给了文坛诸公指明了一个吟诗作赋的新方向。

唐诗!

顾名思义,唐人的诗,是只属于大唐自己的诗律!

这半首诗的影响很快由儒门,扩散到朝堂,甚至最终传到贞观帝的耳中。

贞观帝大手一挥,下旨册封王功为“东皋子”,与开国县子等同,不过没有食邑的封赏。

可即便如此,只凭半首诗就跻身勋贵之列,也算是震古烁今了。

李常笑盯着自家徒弟,露出了一个揶揄的神情:“东皋子,贫僧有礼了。”

王功闻言顿时苦笑:“师尊,莫要再打趣弟子了。早知会有今日,当初就不做这感慨了。”

李常笑见好就收,不过很快又疑惑起来:“贫僧没看错的话,这诗还有后半吧?”

面对师尊的询问,王功没有隐瞒,而是点头承认:“应当还有两联。”

不过他很快摊开手:“弟子尚未想明白,但又不想随便将就,只能先留着,容后再补。”

李常笑点点头,赞同道:“确实不能够将就,否则真的耽误了一首好诗。”

“好诗!”王功闻之大喜:“师尊也觉得好?”

“那是当然,”李常笑没有否认,又指向禅房的方向:“你虽未必在意这虚名,可王福那小子却羡慕得紧。他成日吆喝着赋诗,但求一日可以约过你。”

闻言,王功朗声大笑:“不愧是大哥的孩子,当真有志气。”

“师尊莫不考虑指点一下徒孙?”

李常笑直接拒绝:“贫僧是出家人,不适合文正的辞藻。老衲平日观想的是偈颂,默念的是法诗,这些未必被世人青睐。”

“也是。”王功小声嘀咕,不知道在想什么。

……

贞观元年的雪格外漫长。

开年的第一个月,京畿不少县邑遭了雪灾。

贞观帝闻之立即下令,从各州郡调派士卒前往赈济,很快稳定了局面。

记住暖酒小说地址:nnn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