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三日,滕王阁的诗赋就传遍了洪州。
前来拜访王安之人,络绎不绝。
滕王多次挽留,甚至以一州父母官的位置许之,希望王安可以留下。
奈何——王安志不在此!
豫赣江河畔
李常笑与王安说好在此分别。
临别之际,王安脸上多了几分彷徨:“太师祖,您真的不一同返回长安吗。”
李常笑摇摇头:“贫僧想要挽回的,既已挽回。想要看的,也全都看过。姑且是没有什么念想了。”
“素闻江南多有名楼,贫僧也有意走访一番。”
听到这话,王安也不再挽留。
他深深行了一礼:“徒孙恭送太师祖!”
“他日再会。”
……
自从《滕王阁序》问世,大唐进士们的写诗热情仿佛彻底被点燃了。
一时间,无数年轻的后生涌现诗坛。
将原本就蒸蒸日上的诗赋,再一次推上了新的高潮。
文坛之中,以永徽十六年登科的四位进士为新秀,常作天子的御笔文人,并称文章四友。
“杜审言,李巨山,崔道成,苏守真”
前年关中一带闹了粮灾。
朝廷在洛州设置的粮仓起了不小的作用,永徽帝夫妇多次巡视洛阳,在上阳宫定居。
一时间,许多世家大族也布局洛阳。
这让洛阳也空前繁华起来,成为许多文人墨客理想的定居之所。
永徽十九年,五月。
洛州,巩县。
杜审言进京为官,其妻儿却是留在了巩县,由作为祖父的杜守仁亲自带着。
杜守仁这一脉子孙是从京兆杜氏分出来的,从杜审言往下的子孙,都将以巩县为中心开枝散叶。
县令府
杜守仁今日闲暇,悠闲地坐在院子的长椅上。
长孙杜贤才刚学会走路,正趴在祖父的身边,满脸好奇地在一册诗集上来回爬行。
兴许是他的动静过大。
原本闭目养神的杜守仁一下子醒来了。
他望着调皮的长孙,眼中可见闪过几分慈祥,伸手就将小家伙揽到怀里。
杜贤抓着祖父刺刺的胡须,露出了笑容。
“小子,你可比你爹当初要顽劣。”
杜守仁指着长孙,乐呵呵说道。
反正杜贤也听不懂,他就只管着“嘿嘿”傻笑,肉乎乎的脚丫子不断踢踏着诗集。
杜守仁见了连忙将诗集拿过来,笑骂道:“小贤儿,若是让你爹知道你踢诗集,大概要对你行家法了!”
不一会儿。
杜守仁一手抱着孙子,一手给他对着诗集逐页诵读。
“这是你爹写的诗,将来可要牢牢记住,咱们巩县杜氏,可千万不能给主家丢人。”
杜贤嘿嘿一笑,反正他也听不懂。
杜守仁倒是乐此不疲。
他是古板不假,当初杜审言想要学习诗文,被杜守仁严厉拒绝。
可同样的,杜守仁也是一个现实的人。
当朝廷盛行进士科,以诗文和诗赋善选文才,他也能放下坚守,成为诗文的推崇者。
时至今日,杜守仁的愿望倒是很纯粹了。
“我巩县杜氏,既然是由于诗文显世,子孙后辈定要出个大诗人!”
……
大明宫
记住暖酒小说地址:nnn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