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7章 欲令其亡,必令其狂。(2 / 2)

大明1805 王子虚 6980 字 2023-10-30

“同时迪锦啊,通过皇庄经管部给新天府方面下个通知,全力确保新元素炸弹的产能爬坡。

“我要在三年之内看到两千枚炸弹。

“大宗伯,通过鸿胪寺给普鲁士和露西亚两国发消息。

“要求他们务必确保三国君主的人身安全,在战争中务必遵守联盟的规定。

“同时最后提醒一下,以后两国就算是对联盟之外的国家发动战争,也必须在动手之前告知大明。”

军机大臣朱昭燮,皇庄总部经营管理部管事朱迪锦,大宗伯沈复三人一起躬身答应着:

沈复语调轻松的答应着:

“臣等遵旨。”

朱靖垣安排好这件事情,转脸看向了主管工业系统的九卿司空刘镮之:

“战略导弹和火箭相关工程的进展如何?”

刘镮之马上起来说明情况:

“禀陛下,实验性导弹的射程,已经成功突破了一千公里。

“只要继续放大火箭正常的尺寸,达到三千公里的目标射程是没有太大难点的。

“更重要的是火箭项目也在同步进行。

“需要将假月(人造卫星)送往太空之中的火箭的能力,足够将一颗炸弹投送到上万公里之外。

“以目前的研究进度和投入,无论是运载火箭还是战略导弹,两年之内应该就能够拿出实验性质的成品。

“目前火箭和战略导弹项目的主要难点和研究方向,还是制导方法和控制以及通讯方式上。

“要确保导弹能够投送到指定的地方,要确保火箭能够飞行到指定的坐标。

“目前射程一千公里实验性导弹,精度是比较有限的。

“误差仍然在三到五公里的范围上。

“不过目前的无线电探测设备和晶体管技术都正在迅速的升级。

“现有的舰载和路基常规战术导弹,涡轮喷气式发动机的相关技术也可以提供参考。

“射程一百到两百公里的战术弹道导弹,现在精度已经压到了一公里以内了。

“对于射程在五十公里以内的导弹,如果采用人工无线电遥控的方式,精度可以进一步压缩到一百米以内。

“现在研究人员有信心,在未来的三年之内,让战略导弹射程达到三千公里的同时,把误差缩短到一公里以内。

“火箭本身的研究是与战略导弹基本同步的。

“实用性的运载火箭,同样预计需要三年的时间完成实验性质的成品。

“火箭发射基地的建设,现在也都已经全面铺开了。

“预计两年之内能够全部完工。

“正好可以赶上正式的大型火箭的发射测试。”

朱靖垣听着报告,手指轻轻的点着桌面考虑:

“三到五公里的误差……如果要用在军事上,用于投送新元素炸弹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的话。

“那一千公里的射程,三到五公里的误差,也是勉强能够使用的。

“至于三千公里的射程,一公里内的误差,已经足够作为常备的战略武器来使用了。”

“泰西的战争应该会持续至少三年的……

“但是三年后才能成熟的武器,五年之内都未必能大规模应用在战场上……”

朱靖垣考虑了一会儿,嘴里面也念叨了几句。

周围的几个大臣听到这里的时候,就下意识的以为朱靖垣会下令,尽快量产射程一千公里的导弹。

但是朱靖垣并没有把所有的想法都念叨出来。

后面的思路已经涉及到了前世记忆了,所以就理所当然的本能的只在心中考虑了。

前世的战略导弹和核弹的最佳搭档,并没有在实战中应用过。

特别是最顶级的战略导弹,真正服役的时候已经要到六十年代了,当然根本没有机会参加实战了。

倒是轰炸机有幸在实战中投过两枚原子弹。

与此同时,前世的美利坚,相比它的老对手红色露西亚,拥有更加强大的航空技术。

在六十年代以前,用大型轰炸机空投核弹,是理所当然的选择。

美利坚曾经维持一支轰炸机群,确保随时都有轰炸机带着核弹在天空中待命。

如果出现意外情况,空中的轰炸机会直接飞向预定的目标。

这也是战略轰炸机相比战略导弹而言更灵活方便的地方。

想到这里的时候,朱靖垣补上了最后一句设想,也给出了自己的直接命令:

“幸好我们有已经堪用的轰炸机了……

“虽然轰炸机需要飞行员直接驾驶,仍然是具有一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的。

“但是现在用起来也是更加的灵活方便。

“让战略导弹相关项目上的工匠们不需要着急,继续按部就班的推进吧,不需要强行赶时间。

“不过可以尝试把原子弹装到射程一两百公里的战术导弹上。

“同时,给大明军用飞行机器制造厂、大明飞行机器公司、大明航空公司军用飞机制造厂下个通知。

“加快航程八千公里以上,作战半径三千公里以上的喷气式轰炸机的产生爬坡。

“可以将一部分非关键的零部件外包给民间飞机制造厂。”

相关人员立刻站出来答应着。

同时所有人也都明白了,皇帝的意思是有得用就行,不会强行要追求某种武器。

这个做法也完全合乎情理和现实。

大明军用飞行机器制造厂,是原大明工部和后来的军械部的飞机制造厂。

官营的大明财团设立之后,相应产业剥离并入了官营财团系统。

当时就专门拟定了一个常规厂商使用的工厂名称。

建设部和工部等其他机构的下属工厂也同样单独命名并入了官营财团系统。

一个朝廷的衙门直接管理着一个本部门专属的工厂,本身就是一个容易滋生腐败和小团体的规则。

大明四百多年以来,工部和相关衙门下属的这些直接管理的产业,也算是传统了。

直到官营财团的设立,终于解决了这个遗留多年的不大不小的问题。

与此同时,朱靖垣继位之前,自己名下的大明航空公司名义上是私人产业,没有生产军用飞机的许可。

不过实际上这个工厂只是没有生产成品的军用飞机而已。

只要不安装军用武器,那就不算是军用飞机,可以当做军民两用的运输机、教练机、表演机等等。

同时,大明航空公司的发动机也是大明水平最高的。

航空公司长期给军械部和大明分析机器的工厂供应发动机和各种关键零部件。

朱靖垣登基之后,这些个人名下的私人产业,也就整体归拢到了新的大食系皇帝直辖的产业之中了。

也就理所当然的获得了军用飞机的生产许可。

大食系的“大明航空”、皇室财团的“大明飞机”、军械部出身的“大明军机”这三个工厂。

现在就是大明军用飞机行业的铁三角了。

记住暖酒小说地址:nnn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