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币税的出现,是商业活动日益频繁、交易规模不断扩大的必然。完全的金银本位无法适合日益增长的商业需要,降低准备金,按照一定比例增印宝钞,符合经济发展规律。
这些增印出来的宝钞,百分之百全部作为税上缴国库,也就是说,通过铸币税,户部白嫖了一大笔税钱。
夏元吉清楚,这种操作会带来一定程度的宝钞贬值,但也明白,财富的大池子会变大,增加的总体财富若是可以抵消宝钞贬值的影响,那就说明朝廷的举措并无问题。
这是大明户部一次稳健的调整,也是经济学理念在大明的生根发芽。
户部突然多了一大把钱,朱允炆自然不允许这些钱躺在库房里发霉,于是召集了内阁大臣、六部尚书、五军都督府、水师都督府主官入宫。
暖炉温烈酒,檀香自袅袅。
朱允炆以小型宴会的方式,宴请这些重臣,看向夏元吉:“户部不能总捂着钱袋子,要学会放开手脚,说说吧,户部今年结余还有多少,诸位部院都在,一起分了如何?”
夏元吉瞪大眼,这算什么宴请,摆明了是针对户部的鸿门宴啊,这一刀刀下来,谁能扛得住,思索一二,谨慎地开口:“皇上,户部今年结余是有些,臣以为,这些结余可以存至明年二月财政预算时,再作安排。”
那意思是,皇上你别着急,让户部先捂几个月,暖热了再花。
可朱允炆明显没这个想法,市面上宝钞日益紧俏,和捂钱的习惯有很大关系,捂着钱不花的并不是只有户部,还有无数百姓,大部商人,就是官员这种“铁饭碗”的家伙,也有存钱的习惯,以前银子都埋在土里,需要用的时候还得洗洗刷刷,现在宝钞也有人放箱子里,埋在土里。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手中有钱,心中更不慌。
这是历史的惯性,是无数年整个社会形成的习惯。有点钱就存着,不乱花钱,什么刺激消费,促进消费,对大明百姓来说就是扯淡,一年到头来,除了必需品之外,都不愿意多花钱。只有一些手中存余较多的百姓,富裕之家才会更多消费,但这部分群体的数量,依旧不多。
这也就是京师繁华,京师外八十里清冷的缘故,小县城的商业几乎只是生活必需品,如粮、布、药材等,像是书籍、好酒、香料、优良家具等等,进入了也没多少人消费得起。
大部分人存着宝钞不消费,商品流通又需要大量宝钞,紧俏的宝钞导致宝钞升值,相应的物价有所贬值,阻碍了商业进一步发展。
朱允炆不允许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下去,年前正是商业消费的重要期,不撒点钱出去,怎么带动消费?
“年后财政预算是明年农税、商税的预算,今年的财政剩余多少,铸币税增加了多少,合计多少,说吧。”
朱允炆下定了决心。
夏元吉无奈,只好给出了户部结余:“今年财政花销较大,财政结余还有四百三十二万两,铸币税所得有七百九十二万两,并未全部入库,目前入库只有二百六十万两。”
朱允炆微微点头,默默盘算后说:“既如此,那就将结余与入库银全都拿出来,即六百九十二万两再作分摊,尚未入库的五百三十二万两,转入明年预算。各部大臣,拿出所需所请,厘清之后,至户部申领。”
夏元吉无奈,这来回去留,忙了一大圈,户部较之最初,也就只多了一百万两钱钞的结余。
铁铉听闻有如此好机会,当即站出来:“皇上,兵部申领三百万两钱钞,有了这笔钱,明年开春新军之策便可普至山西、陕西、四川全部卫所,距离全面推行新军之策更进一步。”
陈性善不乐意了,连忙说:“兵部是否太贪心了?新军之策按部就班,慢慢来就是了。可文教事关国本,不可耽误。皇上,社学已初步普及,然县学、府学还远未跟进,需要抓紧扩建县学与府学。另外,为适应未来十年所需,北平国子监需要搭建三层教学楼二十一座,远超最初设计的九座,礼部申领二百万钱钞。”
工部郑赐摆了摆手:“兵部事不着急,礼部事也无需如此之多。最紧要的,还是工部水利。凤阳兴修水利,利了万民,这两年来凤阳府旱涝初解,百姓日子好过了许多,然其他地区依旧严重缺乏水利,是时候向淮安府、徐州府,包括山东等地,兴修水利,以供农田所需。农桑兴盛,以水利为先,工部申领二百六十万两。”
刑部尚书暴昭见是大家如此热闹,刚刚站起来,还没说一个字,就迎来了一大群愤怒的眼光,你一个刑部的,要什么钱,拿钱干嘛,翻修地牢还是打造刑具?
暴昭无奈,只好说了句腿麻了,站起来活动活动筋骨。
吏部也不好说话,毕竟人事单位总不能给员工要福利吧,什么,衙署破了洞,想要修缮修缮,这个不需要要钱,工部给你负责了。
一番扯皮与争论之后,六百九十二万两财政,二百四十二万两进入了兵部,用于新军之策;工部领了二百万两兴修水利;礼部拿走了一百六十万两用于文教;五军都督府拿走了五十万两,用于卫所整顿;剩余四十万两,则进入了水师都督府,主要用于改善南洋水师、旧港驻军军士的生活。
朱允炆看向众人,严肃地说:“朝廷不可支出无度,也不可结余太多,收支平衡,接近……平衡,是健康的财政。当然,每一笔财政去向,都会有专人厘清、调查,朕绝不允许这些钱财过一个人的手,留一层的钱。若是这些钱财没有落到百姓、匠人、军士手中,而是落在了官吏手中,朕绝不轻饶。”
众人领命。
夏元吉道:“自朝廷改俸禄之后,官吏生活大有改观,官吏清廉,一年到头依旧有所剩余,少的剩余十两钱钞,生活康泰已可满足。若再有人贪污,着实是胆大妄为,应予以严惩。”
朱允炆摆了摆手:“官吏不会安于现状,俸禄能让他们衣食无忧,却不能满足他们的奢侈享乐。若缺了监察,缺了法度,难免各级官吏会堕落。朕希望在建文十年,朝廷要加大对官场整顿,务必减少贪腐,清除乱民、扰民,不作为,胡作为的官吏。”
蹇义与戴德彝表态,加强全察,加大治理。
“阅兵方面准备的如何了?”
朱允炆看向铁铉。
铁铉自信地说:“皇上,阅兵方面已准备就绪。按照吩咐,在小教场内搭设了观览高台,混凝土道路也完成了修缮,民众观览区域也已清理完毕,可容纳八十万百姓聚集。”
朱允炆满意地点了点头,可以容纳八十万人的广场,算不得大,至少比不上后世京师的那座百万群众大广场。
当然,八十万只是理论数,并不意味着整个金陵城的人都跑过来。
朱允炆看向解缙与杨士奇:“届时百姓聚集众多,务必妥善安抚百姓,有序进入,有序离场,不可出现混乱。内阁去看看现场,保障百姓所需,考虑周到,与兵部、五军都督府准备好预案,及时应对。”
解缙、杨士奇连连答应。
大阅兵事关重大,绝不允许出现事故,务必做好安排。
各方消息已开始传入京师,南洋诸国中,已有六个藩属国国王亲自带队,正在前往京师的途中,其他国家也派遣了王子与重臣。朝……鲜方面,国王李芳远此时也已抵达北平,瓦剌的把秃孛罗抵达了开封,国内各地土司也都接近京师,朝廷官员与安全局人已在江西接应到了乌斯藏哈立麻、札巴坚赞。
这是大明开国以来,第一次齐聚各国国王、王子、首领,齐聚地方势力首领与要人,规模之大,范围之广,远超洪武。
这是大明的大外交,是大明对外展示实力、国力的最大舞台,朱允炆力求办得精彩,办得得体,办得令人深刻。
十二月,大阅兵进入了最后的准备阶段,教场内开始了三天一次的彩排,各种布置开始完善。匠学院、工程极学院也参与到教场内,做好相应的装备调试,准备好了令人震惊的秘密武器。
十二月三日,乌斯藏哈立麻、札巴坚赞抵达京师,朱允炆特派回京的姚广孝,代替皇室迎接,并安置在天界寺内。
这一夜,朱允炆看着乌斯藏的舆图,对这里的复杂依旧有些头疼,思虑良久,才定下心思,先聊聊再说,和平臣服为上,下下策才是动武。
翌日。
朱允炆下旨,请哈立麻、札巴坚赞入朝。
哈立麻、札巴坚赞在姚广孝、候显等人的陪同下,进入了大明帝国的奉天殿。令群臣不满的是,哈立麻、札巴坚赞对朱允炆行的是佛礼,而不是跪拜之礼。
朱允炆对这一点并不感觉意外,候显在乌斯藏耽误了那么久才回京,可不是因为路途遥远,而是这些人躲着不见,不愿来,以致于拖延日久,最后被候显等人的“诚心”说动,这才答应入京师。
记住暖酒小说地址:nnn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