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李基脑海里莫名地蹦出了一个,绝对可以让蔡邕惊愕交加的称呼——“老逼登”。
这个称呼一出,恐怕会气得蔡邕当场悔婚吧?
在“计谋模拟器”的推演之中,顺利地让双方婚事就此“黄”了,难道用的就是这种方式?
届时,再来上一句“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
不行不行,味太浓了!
尤其是蔡昭姬的前夫卫仲道就是河东人士,而且李基自称是陇西人士,陇西同样又属于河西区域。
卫仲道嘎掉的时候是个少年郎,如今李基同样也是少年郎。
此句一出,说不准能气得当场抬走蔡邕。
而就在李基不经意地在脑海里冒出了不少不敬老丈人的念头之时,蔡邕也是有些不知道该对李基说些什么。
对于李基这一位准女婿,蔡邕无疑是满意的。
无论是才学、样貌、名声、心性,蔡邕观之,皆是上上之选。
便是家世中落,并不是什么豪门望族,但李基将来或可自成豪门望族,自然也就无须家世于背后点缀之。
尤其是李基如此少年郎,并没有介怀蔡昭姬的“不详之名”,忧虑于蔡昭姬今后如何安身的蔡邕,心中甚至对李基有着一二分感激。
终于,还是蔡邕率先打破了安静,开口道。
“贤婿,此次登门可有要事?”
有了蔡邕的定调,李基也是暗自舒了一口气,顺着说道。
“丈人,基此次前来,一则是为了求阅典籍,二则是有一事欲请丈人相助之。”
“典籍之事,贤婿既为自家人,也无须再用‘求阅’二字,今后贤婿可自行出入偏院浏览就是了……”
顿了顿,蔡邕接着说道。“就是不知道贤婿欲求之事乃是?”
李基闻言,从袖子之中掏出了一份竹简递到了蔡邕的面前,在蔡邕打开竹简看了起来之余,开口道。
“丈人,基至吴地,入目所见,江东之地与中原地区的差距不仅在于人口、经济、粮食,还在于文化。”
“中原之地多奇士,且私学盛行,类似于‘荀氏八龙’这等名士辈出。然,长江以南,罕见名士,便是连教导后辈之私学亦是少之又少,多仅是各世家豪族自行学之。”
“如此一来,中原与江南之地的差异将日益变大,若无奇才名士以做支柱,江南之地何谈繁荣?”
“因此,基在此斗胆,初拟了一份书院建设计划,请丈人为院长,教导有德之学子,教化众生,为天下贡献英才。”
在这个时代有着大量的私学存在,但真正的书院需要在原轨迹的几百年的唐朝才会初步出现。
即便是颍川,那也是私学,也并非是真正的书院。
因此,当蔡邕细细地看完李基在书简之中所列的书院之名,可谓是深受震动。
私学为私,均是名士为便于教导后辈或友人子弟而设。
书院为公,则是广收天下有天赋之学子教导之。
尽管书院在李基的眼中或许算不上是什么,但在这个时候恰好是踏出了教育“由私变公”的一大步,且也能一定程度改变文士俱出于世家豪族的局面,给予一些更底层的百姓上升的通道与机会。
此前,李基并非是没有这么一个想法,而是书院的创立必须要有真正的大儒坐镇。
在刘备没有大儒支持的前提下,就算李基有心想要创立书院,那也是空中楼阁。
虽然刘备之师卢植就是大儒,但贵为北中郎将,自然不可能特意弃官去担任一小小的书院院长。
而在与蔡昭姬确定婚期之后,李基自然便将主意打到了某种意义上真正变成了自家人的蔡邕。
自家人,不用白不用,用了也是白用。
白用白嫖之事,李基最为喜欢不过了。
且有了蔡邕建立书院的话,那么原本李基还有些烦恼今后假如以名声吸引来的文士,必然会有相当一部分文士不接受刘备的橄榄枝流失的问题。
而有了书院之后,非但吴郡之地对于天下文士的吸引力更进一步,且书院也能不断吸纳文士停留在吴郡之地。
可以说,这对于刘备与李基而言是个百利而无一害的选择,唯一的问题就需要劳烦老丈人出力罢了。
更何况,李基的心性最孝顺不过了。
蔡邕远离朝政,每日无所事事地宅在家中,让李基着实心疼坏了,且也生怕蔡邕今后天天紧盯着自己,还不如多给蔡邕有点事情做做,也算是聊表一番孝顺,也能让蔡邕实现人生价值。
而蔡邕细细地看着竹简,短短的数百字,蔡邕足足看了一刻钟之久方才意犹未尽地缓缓放下了手中竹简。
不过蔡邕没有推辞,也没有同意,而是语气慎重地问道。
“此事,刘玄德知否?还仅是贤婿一人之意见。”
李基答道。“丈人可放心,此事基已告知主公知晓,且主公也言及若丈人有意担任书院一职,必会倾力支持之。”
顿时,蔡邕的眼中明显地闪过了喜悦与意动之色,开口道。
“此事善莫大焉,但事关重大,且仅老夫一人远远不足以支撑贤婿所言的庞大书院,还请待老夫联系各方好友确认可否相助,方能做出决断。”
李基闻言,心中一喜,已知蔡邕的态度是相当支持创立书院的。
而以着蔡邕的人脉与名声,只要蔡邕倾力支持,那么此事便是成了大半。
当即,李基开口道。
“那便劳烦丈人费心了。”
“嗯。”
蔡邕应了一声,接着说道。“贤婿既也是为了借阅典籍而至,可自行前往偏院,老夫还需细细斟酌一阵。”
蔡邕说罢,便径直重新埋首研究起手中竹简的内容。
记住暖酒小说地址:nnn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