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手法,叫做“温水煮青蛙”。
张昭现在用的就是这个手段。他和王承裕两人要是强行搞全国废除卫所,反弹的压力可想而知。而且,绝对会出问题。
因为,中国地域之大,民情之复杂,绝对不能一言而概之。所以,我们的发言人会怼那些西方国家,你一个几千万人口的国家,对我们十几亿人口的治理指手画脚,谁给你的自信?
人口多寡,地理面积,这是治理中很重要的因素。有一句话叫做:量变引起质变。
而看不到这一点,治理一国就会出现问题。
其实,明朝历史上有一个猛人干过强行推进的事。张居正!
张阁老当年在福建试行一条鞭法后,立即就在全国推广。再加一个考成法,硬是将他的改革推行下去,为明王朝续命五十年。青史留名,后世景仰。
但是,张昭这会儿可没有张相公那么牛逼:吾非相,乃摄也。他和王承裕只打算再搞一搞试点,没想一口吃成个胖子。
徐光祚是聪明人,王承裕的观点一抛出来,他就知道舆论会反转。这事说到底还是武勋集团内部的事。只要张昭不激进,不瞎搞,文臣们肯定想试试。
吕纪先同样是聪明人,所以他现在很头疼,想了一会,道:“御前也未必是李阁老一人说了算。咱们也组织人写文章。”
朱凤不看好这个办法,道:“那有什么用?你没看这报纸后面写的,三天一期,欢迎投稿。下一期的截止时间是四月四日下午六点。文章写出来,哪里有地方刊印呢?”
朱凤的心情有点复杂。其实,如果张昭没有在西北立功,就算成国公府和他有些龌蹉,随着时间的推移,总可以化解的。都在军队中混饭吃,抬头不见低头见。
而且,他爹成国公朱能很有可能会在张懋后接管五军都督府的权力。
然而,张昭一飞冲天,因军功被封新秦伯,而且很大的概率是弘治、正德两朝带兵的大将首选。
这个心结就变得麻烦了。
所以,成国公府的想法是,暗中将张昭打压下去。但是,不见兔子不撒鹰。他是绝对不会当出头鸟。
朱凤这是明显感觉要失败,心里憋着一口气,提不起劲来。
吕纪先将报纸拍在圆桌上,厉声道:“就在真理报上发。他要是敢不刊登。本官就弹劾他阻塞言路。总要叫天子收回成命。另外,还请世子尽快组建报社。”
徐光祚点点头。他看得出这事的重要性。定国公府作为上公,自永乐朝之后就非常弱势。他想要重振家门。
…
…
正午时分,和阁臣们商议了半天政务的弘治皇帝起身活动手脚,准备吃午饭。
四月初二,天空晴朗的如同一张蓝纸,几片薄薄的白云缓缓的浮游着。
弘治皇帝在窗口眺望着天空片刻,忽而开口问道:“萧敬,张昭搞出来的报纸呢,拿来给朕瞧瞧。”
萧敬背微微弓着,侍立在暖阁中,从小太监手里接过报纸,走到窗边,双手奉给弘治皇帝,介绍道:“张昭一共印了300份,宫里皇爷这里,小爷那里都有送。内廷衙门亦都送到。外廷的官衙,他也都派人免费送过去。其余的,都是拿来卖。两文钱一张,早朝刚散就卖光。”
弘治皇帝禁不住笑起来,“他倒是会做生意啊!这叫什么?他常说的打开市场销路。”接过报纸,再问道:“他都依赖什么渠道去卖报纸?”
萧敬发自内心的笑着,道:“皇爷,你看报纸第四版,上面有介绍。”
弘治皇帝处理政务,他可是将报纸看完。张昭这一手玩的真是漂亮。谁想到他凭借着一份报纸,立即就将舆论反转呢?由此可见报纸之威。
不单单吕纪先是聪明人,看到报纸在宣传上的重要性。今日的形势,萧敬也看出来。
“哦?”
弘治皇帝挑挑眉头,径直翻到在上角标记着“4”的数字的那一版。上面果然注明真理报的销售方式:以报童走街串巷销售为主,背着土布书包,穿着统一制服的小孩便是报童。
报童们会在早上时往京中各衙门送报,沿途售卖。时间大约是早上六点到七点之间。
若是错过报童们的销售时间,可到以下地点购买。下面列的全部是陈记的白酒销售店铺,还有合作的京中各大酒楼。
弘治皇帝微笑着点点头,扫一眼第二版、第三版的奏章摘抄,这是邸报的功能。随口问道:“萧敬,这六点、七点是怎么回事?”
萧敬站在弘治皇帝身侧半米处,几个小太监在暖阁门口伺候着。他恭敬的道:“皇爷,这是新军营的计时方法。他们的工匠上下班,士卒训练全是用二十四小时计时法。早上六点对应的是卯正。张昭说,时间划分的越精细,社会节奏就越快。”
弘治皇帝颔首,评价道:“他就喜欢搞些新奇的东西。”说完,翻着第一版的文章。稍微一看,就落到王承裕的文章上。
王承裕一代名儒,写文章虽然没有文坛盟主李东阳那么牛逼,但是文章的逻辑性,结构性,都是一流水准。他用来说明废除卫所的利弊,再搞试点的缘由、目的,那真是清晰明了。
远比邸报上摘抄奏章里的片段,以及众人口口相传要的消息要更准备,更具备说服力。
弘治皇帝看完之后,忍不住叹道:“萧敬,你说,要是大臣们的奏章都这样写,你们司礼监的工作时不时轻松许多?”
这是有感而发。明朝大臣的奏章,写的明中期时,就像八股文一样的格式。
其必然是会从儒家经典书籍中寻找出立论的根据,然后再来阐述论点。这用来搞工作,就非常扯淡。司礼监的工作就是帮皇帝提炼出奏章的核心意思,写出来贴在奏章上。皇帝只看司礼监的贴文和内阁的票拟。
萧敬躬身道:“皇爷,这终究是不同的。”
报纸上的文章是写给读书人看的,走的如今文坛提倡的“文必秦汉”的路数。字字用力,言之有物。
弘治皇帝笑一笑,没看后面王华、梁储、焦芳的文章,道:“报纸是早朝散朝前就送到宫中?”
萧敬知道弘治皇帝问的什么意思:内阁的三位先生看过没有。答案是看过。因为散朝后,阁臣们会先回内阁,大约半个小时或者一个小时才会来乾清宫议事。
“是的,皇爷!”
弘治皇帝微微一笑,“张昭这小家伙很有点本事啊。终究是把事情做成了。”
萧敬赶紧舔道:“终究是皇爷慧眼识人。”
刘健、谢迁在御前没有反对,基本就是认同。换言之,在京师和天津卫废除卫所之事已成定局。现在只是差一个确认流程而已。等王承裕的奏章走内阁票拟,再到宫中批红,事情就会正式定下来。
弘治皇帝仰头哈哈一笑,“你啊。走了,去皇后那边用膳。”
记住暖酒小说地址:nnn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