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一章 调动频繁(1 / 1)

明帝国的崛起 九悟 2035 字 2023-09-03

大明京师里纷纷扰扰,而作为当前这个时代地缘政治的中心城市,这些“纷扰”的消息则会传播、影响到周边地区。

三月初九,已经过“头七”的定国公府世孙徐光祚派人到吏部办理袭爵的事宜。

他拒绝签署“降等袭爵”的自愿书。

京中的舆论为之哗然。因为,在这几天的时间内各家报纸的分析文章对这个制度的表扬是非常多的。世袭的爵位,确实会堵住军中上升的渠道。

这是张昭在背后当推手。他倒没有要消灭“世袭”的想法。欧洲还不是有很多世袭的贵族。重点是:以后军中的职务不能让世袭的勋贵们世袭,而是要唯才是举。

当然,同时这些舆论还有“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心理在。反正又不是我们家的爵位!

人性如此。

而徐光祚的选择,恰恰是从另外一面证实张昭说的“自愿”是真的。此事就此告一段落,且将形成定制。至少,短时间内不会改。

锡林郭勒大草原。

正春季之时,茂密青绿的草原如同巨大的地毯。一座座的蒙古包立在蜿蜒的河边。

身量中等,满脸风霜的达延汗孛儿只斤-巴图孟克正在汗帐中召集鞑靼贵族们商议军情。

随着冬天的过去,远在北面放牧的喀尔喀、兀良哈两部都各自派来三千精骑。分别由大将统帅。

大帐中一个个的鞑靼贵族聚精会神的听着达延汗陈述战略。

“明人和我们互市,永谢布和鄂尔多斯两个万户得利巨大。我们如今虽然可以享受中原来的丝绸、调料、美酒,但互市绝不能再继续下去。

否则,这两个万户必定会起异心。所以,本汗决定十日后起兵,去明人的边墙内抢夺人口、财富。同时算是废止弘治十五年签署的互市协议。”

小王子的长子图鲁站起来,一脸惭愧的道:“父汗,是儿子无能。”

少师脱火赤帮忙辩解道:“也不能算是台吉的错。前年明军势大,他们主动提出来互市,我们能不答应吗?关键是明人太狡猾。将互市的城市分别设在榆林和宣府之外。

而且暗中售卖兵器给右翼两个万户。增强其实力。所以,诸位我们不能再等下去。必须要立即中止互市贸易。我们伟大的蒙古人,想要丝绸、美酒,去明人那里抢就是!”

大帐里顿时响起一阵大笑声。

满座贵族对大王子图鲁的不满心思消弭不少。弘治十四年他们在西北惨败,明廷派使者来要求互市,是个人都会答应的。往往是他们武力逼迫明人开互市的。

但正如少师大人所说,明人太狡猾,暗中资助对汗庭有二心的鄂尔多斯、永谢布万户。

敬陪末席的博尔哈看着大帐中的这一幕,低着头喝马奶酒。春季攻势是去年底就商量好的。

现在这一幕,不过是统一部落里各个贵人们的思想。第一,再不废除互市,他们察哈尔部,以及左翼三个万户就得被右翼超过。第二,想要好东西,继续去抢就是。

至于说能不能抢得到,现在没人会“心虚”的去想这个问题。多少年都是这么过来的。

小王子见大帐内气氛差不多,竖起右手,顿时整个汗帐中安静下来。他如今在部落里、草原晚上的威望还是非常高的。下达命令道:“

三月二十日,左翼三个万户各出兵三千,随火筛并土默特万户诸首领合计大军三万,攻榆林城外的乱井儿城。本汗会同哈喇慎部率精骑五千,掠兴和城。

此战务必要满载而归,打出我们蒙古人的威风、士气。”

“是,大汗。”

大帐之中的二十多名鞑靼贵族齐齐起身,大声领命。

哒哒…

大兴安岭在三月暮春才只是桃红柳绿。一匹快马从山岭间的小路疾驰而回。

马上的骑士穿着灰色的军装,抱着马脖子,风声在耳边呼啸。

山间的小路非常崎岖,旁边就是十几米高的山崖。稍有不慎就是死亡的结局。

但他必须要尽快把情报传递回去。

两个时辰之后,身在赤峰城内已经上任的大宁总兵吴臣接到军中斥候带来的最新消息:鞑靼人动了。

“叫军中百户以上军官来议事。”

吴臣吩咐亲兵一身,拿起帽子戴在头上,往“作战室”而去。他就任以来的头等大事就防范鞑靼人越过大兴安岭抢掠东北四布政司。所以,挂着地图、设有沙盘的一处偏厅被设为作战室。

其实,以他麾下三万余人的主力部队,鞑靼骑兵就是十万人来战,他都可以将之击溃。

现在的问题是,他是防守的一方,不仅仅兵力被摊薄。而且,鞑靼骑兵来去如风。他没法逮住鞑靼人的。

大约半个时辰,赤峰城内新军营一团、大宁军第一师的军官们汇聚而来。气氛有着战前的凝重。

新任的一团千户赵辰、钱军法官、武百户等新军营将校跃跃欲试,感觉捞军功的时间到了。而新训练出来的第一师将校们则是有些忐忑。

训练是一回事,真正的上战场又是另外一回事。

吴臣看着乌压压的一屋子人,他的指挥风格便是要在战前集思广益,拿着木杆在沙盘上点着,说道:“斥候来报,鞑靼人大股精骑在往宣府方向移动。

但是也不排除他们突然越过大兴安岭向大宁都司进攻的可能。特别是和哈喇慎部接壤的兴州府。这里的山口太多,鞑靼人如果要强攻,还是有很多路线。

大家都说说自己的看法。”

待几名同僚谈过看法后,赵辰道:“鞑靼人向来是秋季才会大举入寇抢掠。但本朝以来不乏春季就来的。现在的根本问题是要搞清楚鞑靼人的作战目的。”

军议进行了一个多时辰。

结束之后,吴臣回到书房里,提笔给京中的张昭写了一封书信,汇报情况并将他的判断附上。

三月中旬,大明宣府、大同一线的探马频报:鞑靼人有异动。消息随后就传到京师。

这不仅仅是军中将领在向枢密院汇报情况,坐镇边关的督抚纷纷送奏章到内阁中。

二十日下午,大明首辅李东阳拿着奏章,脚步匆匆的抵达西苑里的万寿宫,面见弘治皇帝。

记住暖酒小说地址:nnn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