噶日哒措失败的消息已经传回了逻些城,角厮罗心中除了不断增加的挫败感也就没有别的东西了,宋人强大已经到了让他始料未及的程度。
如措安达围剿大宋援军的失败已经让他开始担忧,而噶日哒措的失败更是雪上加霜,这意味着他除了眼下的逻些城之外,再也没有可用的底牌。
他赵祯居然在玛儿敢,堂堂大宋征伐吐蕃,居然被重视到了御驾亲征的地步,回想起来,他赵祯算也是汉家王朝中御驾亲征次数最多的帝王了。
狮子搏兔尚尽全力,这比是他赵祯,以大宋之力依旧各种谋划具备,调用了最强大的军队和最凶猛的武器前来进攻吐蕃。
占据了人数和器械之利,宋军一路上几乎高歌猛进,而吐蕃高原上看不见摸不着的“天堑”仿佛失去了作用。
这是最让角厮罗百思不得其解的地方,为何以往汉人进入高原都会病恹恹的,而宋军在高原上战力虽说有些不比以往,但总体上却没有多少改变。
轰鸣声再次把角厮罗的思绪打断,传令的士兵高声叫道:“启禀赞普,宋军又开始用火器炮轰逻些城的城墙了!”
角厮罗微微点头,这已经是宋军最常作的事情,自从逻些城被围之后,宋军并没有直接进攻,而是在不断的用火炮轰击逻些城的城墙。
这在角厮罗看来有些匪夷所思,但事实便是如此,宋军仿佛不打算直接进攻逻些城,而是要把逻些城的城墙“拆掉”。
但奇怪的是,宋军的火炮居然都是对着城墙轰击,一发也没有落入城中,尤其是高高的红宫,更是没有被作为目标。
这就让已经搬出红宫的角厮罗大为不解了,宋人难道是不想激怒吐蕃人?这恐怕说不过去了吧?要知道现在的吐蕃人对宋军早已是恨之入骨,多少的吐蕃男儿被宋军在战场上无情的杀死。
双方之间已经是不死不休的事情,如何还要留下后手?
其实角厮罗不知道的是,宋军之所以对逻些城的红宫手下留情,乃是因为赵祯给王韶下过严旨,不得用火炮损毁红宫,这一点必须要做到。
王韶虽然不明白这是为何,但他知道这一定牵扯到政治上的事情,他只能听从赵祯的旨意,大军的火炮全部把火力集中在逻些城的城墙上。
围而不打,这是一种极为聪明的战术,北有杨怀玉的二十多万大军,南面有王韶的十万大军,角厮罗便是插翅难逃。
此时任何出现在逻些城外的勤王大军都会成为宋军“围点打援”的对象。
眼下的宋军已经从疲惫中恢复过来,围城之战最大的好处便是什么时候进攻由宋军说的算,实力联营之下,宋军把逻些城和外界彻底革掘开。
已经有三股援军被宋军击溃,眼下已经数十天没有人前来援助了,而宋军要做的就是每隔一段时间对逻些城的城墙进行一次轰击,同时掩护步卒前往城墙下埋设炸药。
王韶已经想明白了,既然攻城的代价极大,又有可能损失大宋将士的性命,还不能对红宫进行攻击,那便围城!
大宋的后勤线已经贯通,根本不需要为粮草担心,至于火器的弹药,那更是可以从大宋源源不断的运来。
逼迫角厮罗投降意义很大,即便是王韶不太了解政治,也知道一旦角厮罗投降大宋,那后满可做的文章就多了。
这便说明他角厮罗果真是一个背叛大宋的小人,若是他真的为了吐蕃,一心想要恢复祖先的荣耀,大宋是侵略者,为何要投降?
在大宋口水是真的能够杀死人的,角厮罗即便是归降大宋,也没有好下场,而死扛到底的话,对于大宋来说也没有什么损失。
逻些城中的粮草储备即便是再丰富也没用,大军围困之下,吐蕃的近二十万大军只能坐吃山空。
二十万人堆积在逻些城中,也亏得角厮罗在不断的扩大逻些城,否则根本容纳不下这么多人,而城中还有相当一部分的平民百姓。
加起来足有五十多万人,每日人吃马嚼,所耗万巨,时间长了必定会出现饥荒,一个月的时间,王韶猜测一个月的时间便是吐蕃人的极限了。
这时候击毁逻些城城墙的作用便体现出来,这些城墙阻挡不了大宋的进攻,但却可以阻挡逻些城的百姓逃走。
短短十天时间,已经有不少百姓从城墙的废墟中逃了出来,对于这些人宋军是检查过后统统放行的。
只要不是吐蕃的士兵,只要不是吐蕃的官员,只要不是角厮罗,这些平民百姓想去哪去哪!
若是有本事对宋军发动袭击,那就准备接受最猛烈的还击,大宋的炮弹可以直接穿过城墙的废墟打进城中。
围困中的逻些城已经开始动荡不安,城中的恐惧在酝酿,数十万大军在城中被困,每日的消耗谁都清楚。
能否撑得过一个月都成问题,何况是宋军可能围困更长的时间。
围城之时,对双方之间都是考验,被围的一方需要经受住心理与生理上的打击,而围困的一方却要提防敌人的援军以及随时可能拼个鱼死网破的敌人。
没人知道逻些城战争的走向,虽然看似宋军占据了上峰,但吐蕃人依旧可以依托残存的逻些城墙进行防御。
在悄无声息中,双方之间的已经从攻城战转变为心理战。
角厮罗不光要对抗宋军的宣传攻势,还要对抗城中不断有人偷逃的行为,这种行为已经给吐蕃大军造成了动荡!
百姓利用损毁的城墙逃跑,这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逻些城中的贵族也在想方设法的离开,他们曾经是吐蕃的旧贵族,后来拥护角厮罗称为吐蕃的新贵族。
而眼下角厮罗即将覆灭,宋军陈兵压境,逻些城破指日可待!
惶惶不可终日的人越来越多,这时候就需要一个德高望重的人把他们团结起来,而角厮罗就是这样做的。
三个人,三个德高望重的人,一个是来自大宋的贤觉法师,另一个是吐蕃的大相仁钦桑波,还有一个便是苯教的长老波仁齐。
这三个人在吐蕃的名声之大不在他角厮罗之下,也只有他们才能稳定住逻些城的人心。
记住暖酒小说地址:nnn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