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六章 莫氏分支(1 / 1)

(续上章)这样分,但凡明眼人都觉得不公。

莫氏又补充道:“虽说你三舅得了二成,可你四舅母闹得厉害,你三舅便让出半数家业,虽他们三房各得三成,三房得一成即可。你外祖母听闻后,道‘我今次随阿西前往永乐县定居,太公的尸骨迁移永乐县,你们在晋陵、金陵、广陵各建一座衣冠墓,我若百年之后,亦按此例。’”

莫西行事沉稳,又最是谦让。

如此一来,莫大舅不干了,说自己才是长子,理当奉养老母,更当让自己的父母葬入自己这支的墓地。

莫老夫人怒喝道:“你是长子不假,可这些年,在我跟前敬孝的就是莫西一房人,我早习惯与他们生活,你不想气死我这老骨头,就照我的话做。”

莫静之将整个广陵基业给自己的两位兄长继承,这亲疏之间就分别出来。

偌大的莫氏因为莫静之几封信,如今分崩离析,还分成了几支。

再大的家族,经这么一分,也算不得大世家。

莫氏吐了口气,“过几日,你三舅家的老仆会抵达永乐县,你先令人拾掇出来。”

说让陈蕴拾掇莫府,实则邱媪已经派人去清扫、整理,差缺的东西亦得在添补上,只待莫西一家抵达就可入住。

莫氏没有提,莫大舅去晋陵,晋陵是个好地方,追随的族人亦有二十几家一百五十多人;莫四舅去金陵,追随之人高达百户有六百多人,委实莫四舅最会行商,又最会捞钱,在这世道,有钱就会有权;就连被驱逐出去的莫二舅,亦得了七户三十多个莫氏族人携家财投奔。

唯有莫三舅,莫氏一听说是去贫困的永乐县,个个都不乐意。此次前来的,只得莫三舅一房人与莫老夫人。

大家都说,莫老夫人是心疼女儿莫氏,母女俩都没了夫主,正可相依一处,再加上莫三舅自小与莫氏的感情最好,莫三舅亦有与胞妹作伴的心思。

他们兄妹好,却不能拖累其他族人。族中召会时,也说了各随心意,所有族人选择一处落脚,一旦入了分支族谱,将不得再改。

莫老夫人做了莫氏宗妇几十年,手头多有节余,她是不忍看莫三舅太过礼让,也吃亏得厉害,这才决意跟着三儿子来永乐县。

莫大舅、莫四舅虽有不乐,却又不敢反对,只得各自照着约定分支单挑大梁。

陈蘅道:“为甚莫氏大房就一定要管族人?”

莫氏轻斥道:“莫家的情形与陈氏不同,一来陈氏伤害过荣国府,二来陈氏从未对我们有过帮衬,可莫家不同,乃是百年大世家,族人们相扶相携走过这么多年,突地甩手不管,是要被凿脊梁骨的。陛下忌讳莫氏势大,只怕太子也忌讳得很,太子妃才会写信说这事。”

莫静之不是得了晋德帝与太子的青睐,只要她一句话,还不得应付过去。

怎就好好的要分支?

说到底,还不是莫静之自己有了私心。

晋德帝少年之时,就怕莫氏外戚干政,后来还是莫太后费尽唇舌将手足兄弟逼离朝堂,晋德帝方才罢休。

而今,晋德帝连连对世家门阀下手,也有防备之意。

陈蘅微怒,道:“本末倒置,门阀势大,自晋立朝便有,各地的匪贼不除,就想着除世家。”

莫氏道:“皇家的事,我们休要过问。太子妃此次行事伤了你外祖母的心,亏得这些年你外祖母让你三舅每年送二十万两银子给她零使。她的嫁妆不丰厚么?倒是越来越心大,还说当年太后每年一百万两,为甚到了她只给二十万两?”

莫静之变了!

不再是那个单纯美好的少女,变得有心机,虽然分支有保护娘家的意思,指名让她兄长留守广陵,执掌宗主,公正、公允之心已失。

“我交给她打理的店铺、田庄,怕是讨不回来了,去年、前年的收益,到现在都没送来,说是她手头紧,需要周转,我瞧这定是藉口。”

莫氏没提,莫静之竟拿陈蘅说话,在信里说“蘅表妹是个能赚钱的,想来姑母不屑一点收益”,什么叫不屑,他们一家在永乐邑过得容易么?

永乐邑现在的一切,都是他们自家攒来的。

莫氏看过莫静之的信,又气了一场。

她真是白疼这个侄女,不,莫静之的骨子里到底随了莫南多一些,莫南就是这等自私的性子。以前养在莫老夫人膝前,她还能顾忌体面,而今倒是摆起阔气,三天两头在太子府宴请幕僚、名士,又以一副大才女自居。

原就是成亲做了母亲的人,还担了书画会、诗文会、棋会的女郎社社长。

莫静之以天下第一才女的身份,着实替太子拉拢不少文臣。都城的文官现在八成站在太子府这边,剩下两成,也是陛下的老臣,他们不是支持太子,而是年纪太大,与年轻的太子说不到一块儿,而太子妃也喜年轻爱奉承的贵妇。

太子因着莫静之拉拢满朝文臣,对莫静之视若珠宝,没少夸她贤惠能干。

皇贵妃在人前也是与莫静之长敬子孝,真真整个都城第一的好婆媳。

陈蘅回到珠蕊阁时,想到听来的关于太子妃的种种流言:“以前的静表姐不是这样的。”

“郡主,世间事,时变事变,况是人。”

“何况是人……”陈蘅沉吟着。

现实,让多少人撞得头破血流,又让多少人迷陷其间。

年少时,那些美好的向往、追求,最终化成云烟。

她在变,莫静之在变,其实大家都在变,只是变得明显与否罢了。

*

三月十八,祭台建成。

玉司工来禀,说钱县丞已经发出文书,让十一镇的里正预备祭品,召集各镇各村的代表前来奉祭天地,求上苍降下甘霖。

而陈蘅早早从女学堂里挑了八个十二至十四岁的少女习练祈祷舞,只待三月二十一早就去祭台求雨。

八个人,最终入选的只得四人,代表着四方,也代表着四季的风调雨顺。

荣国府舞蹈师看着几人:“这是你们造福永乐邑的机会,所有入选者,得一套纱绡漂亮舞衣与一套头面首饰,这些是郡主赏你们。”

雪白的纱绡衣裙,纯银珍珠首饰全套,少女们的眼睛直直落到托盘上。

记住暖酒小说地址:nnn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