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朱由检还让王承恩找韩云做规划,综合防御、生产、生活等需求,建造涿鹿兵工城。
王承恩接到任务后,很快就去找从大凌河堡归来的韩云,让他设计一座兵工城。
韩云在经过大凌河保卫战后,对棱堡又做了很多改进,让它更适合应对建虏。
不过王承恩找到他的时候,他却没有在设计城池,而是和兄弟韩霖一起,正在设计钟塔。
这座预计投资百万、高达上百米的建筑,吸引了所有土木工程师的注意。
韩云、韩霖作为以筑城受重用的官员,当然也不例外。
他们打算仿照西洋钟塔,设计一座西方样式的塔楼。
“威尼斯圣马可广场的钟楼,就有上百米之高。”
“可以仿照这座塔,设计钟鼓楼天文台的新塔楼。”
韩云向兄弟韩霖说着自己的想法,韩霖却有些犹豫道:
“可是陛下说了,新钟塔采用宝塔的设计,如同大报恩寺琉璃宝塔一般。”
“你这个西洋塔楼的设计,陛下能同意吗?”
韩云自信地向自己弟弟道:
“新钟塔必然使用砖石建造,完全用土木结构不行。”
“我问过钟表工匠了,他们说塔楼的时钟设计,将有两三万斤。”
“你想想什么样的木塔,能承载这个重量?”
“就算塔尖能承载,这样的木塔需要有多大的塔基,要消耗多少木料?”
木塔建得越高,塔基就需要越大。像是山西的佛宫寺释迦塔,塔高67米,底部直径就达到30米,总重量7400多吨,消耗了上万立方米木料。
皇帝要求新钟塔高达上百米,如果建成木塔的话,消耗的木料显然还要更多。以大明当前的现状,如何提供出来?
之前三大殿的重修之所以花费数十年,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万历年间一直在储备木料。天启年间修建得那么顺利,也是材料被准备好的原因。
韩云想到这点,就认为认为新钟塔必然采用砖石结构,完全用木料根本不可能。
不过韩霖却说道:
“北方和南洋开拓后,发现了很多新木料。”
“这些木料用海船运过来,价格其实不高。”
“而且陛下还说了,美洲那边有巨木,可能高达上百米。”
“等这些木料运来了,能够建成木塔。”
韩云也考虑过这点,对此摇头道:
“北方、南洋的木料大明的工匠还不熟悉,不知道能用多久。”
“美洲木料更是没影的事儿,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运过来。”
“新钟塔为了稳定,定然采用原本就有的木料,而且还是处理好的。”
“都用新木料的话,需要等多少年?”
这也是他认为新钟塔要采用砖石结构的原因,皇帝对新钟塔的建造自然是越快越好,不可能给那么多时间让木匠熟悉、处理木料。
而用现成木料的话,想找到足够多的能建造巨塔的木材,那可一点都不容易,价格也很高昂。
当年的大报恩寺琉璃宝塔,耗时近20年,使用的匠人和军工达10万人,耗资248.5万两银子。
这其中花费巨大的可不止是琉璃、宝珠,需要消耗的木材也是其中一个原因。
钟塔建成木塔的话,韩云认为一百万两银子的成本肯定打不住,成本会成倍往上翻。
而用砖石的话,可以更有效地控制成本。
韩霖却仍旧唱反调,说道:
“砖石建筑,也不一定要用西方样式。”
“大报恩寺琉璃宝塔、开封铁塔,都是用琉璃砖建造。”
“你这改成西洋塔楼的设计,看着能像话吗?”
“再说了,大明以前没有建过这种塔,一上来就建造百米高的塔楼,万一它倒了怎么办?那会砸死多少人?”
两人激烈争辩,一个认为应该按皇帝的旨意仿照琉璃宝塔,设计出更高的钟塔。
一个认为仿照西洋钟塔样式就行,这是在西方非常成熟的设计。完全不用担心它会倒,可以让西洋传教士参与进来。他们教堂的塔楼,也经常放置时钟。
王承恩来的时候,两人争得正激烈。他在听到之后,笑着道:
“你们要用砖石设计钟塔,为何不找张侍郎?”
“他才是最擅长砖石建筑的人,诸王府和大学城都是他设计的。”
指点两人去找张文郁,问问他的想法。
如果张文郁也加入的话,他们的设计被通过的几率,那就会大多了。
工部右侍郎的分量,显然非他们两个可比。
韩氏兄弟被王承恩提醒后,才想起朝堂上有这么一号人。
相比他们这两个筑城的来说,张文郁才是更擅长营建楼宇的。
三大殿的重修,张文郁就没少出力。皇帝也是因为这点,没怎么计较他附逆的事情,把他留用下来。
诸王府和大学城的修建,还有皇帝嘱咐的用水泥和混凝土营造新建筑,张文郁都没少出力。
如果说大明的官员谁最擅长营造的话,非张文郁莫属。
韩云想到这点之后,向王承恩道谢道:
“多谢王公公指点,我们隔日就拜访张侍郎。”
“不知王公公大驾光临,可有什么事情?”
王承恩说了一下在涿鹿区建造兵工城的事情,除了对防御的要求外,重点就是安全和保密。
而且还要有生产、生活功能,让工程师和工人能够一直待在里面。
这么艰巨的工程,显然不是韩氏兄弟两个人能完成的。他们是学了西洋筑城之法不错,但是营建一座这么多要求的新城池,却还力有未逮:
“若是只要求防御,我们自然没问题。”
“但是要生产武器、还要住得舒适,那就得找张侍郎了。”
“他设计的诸王府,可是让京城的达官贵人都流连忘返。”
认为在这方面,张文郁要胜过他们。
三人商议之后,也没另选其他时间,直接去张文郁府上拜访。(本章完)
记住暖酒小说地址:nnn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