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皇帝要归乡(2 / 2)

皇帝的话音落下,朝堂之上再次陷入了沉寂,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苏曜的身上,等待他的回答。

尤其是皇帝、何进、卢植和张让等中枢高官,他们都很是诧异。

皇帝想要回乡祭祖确实不是一天两天了,但这事只在他们这些上层中谈过几次,但因四方战乱不休,不合时宜而从未开始计划过。

故而在刚刚苏曜提及时,他们还以为这是陛下是看大典后,周边平静,想借这个愣头青的嘴来再次提出,在大朝上公开探讨此事。

但眼下来看,陛下却也不知情。

这就怪了,此人是从何得知啊?

面对皇帝和众臣的目光苏曜也是心头无数个念头在闪过。

这一幕也是完全超乎了苏曜的预料。

该如何作答呢?

苏曜心知,自己的答案恐怕不但会影响评价,更是会直接导致主线剧情发展的抉择。

真是见鬼了。

这头一回的上朝事件,怎地就如此一波三折呢?

他本以为皇帝要回乡,这该是朝堂人尽皆知的事情,如此看来,应是那袁绍悄悄将消息走给了许攸,甚至袁绍本人都是那场废立阴谋主导者之一。

也是,比起那个后来直接僭越称帝的袁术,没称帝的袁绍对于刘氏皇族怕也是没有任何忠心和敬意的。

不过事已至此,以防打草惊蛇,苏曜又不能大大方方的说出这件秘闻。

无数个念头唰唰唰的闪过,最终苏曜则是:

“哈?”

苏曜眨了眨无辜的大眼睛:

“陛下方才不是才说要向祖宗告喜么?”

“莫非不是要回河间老家?”

“.”

皇帝无语:

“朕方才所言是指在明堂祭祖!”

明堂,乃是封建帝王时代最隆重的建筑和最重要的场所。

在传统文化中是可上通天象,下统万物之所,天子在此既可听察天下,又可宣明政教,是体现天人合一的神圣之地,是皇权的象征。

因此,明堂不但有着朝会诸侯、发布政令和祭祀天地的功能,同时当然也是祭祀祖宗的场所。

这便是献俘选于明堂的原因,刘宏当然也是在这里告的祖宗。

苏曜对此当然也是心知肚明,不过还好,一个边郡乡下粗人的人设,让他这番装傻充愣倒也丝毫不显违和。

反倒是经过苏曜此番一闹腾,本来刘宏还只是打算在小范围内探讨的北巡河间老宅祭祖的事被暴露在大庭广众之下了。

接下来朝堂上就是赞同与反对之声齐飞,掀起了一切的苏曜见人们的注意力都已转移,又悄摸悄的坐了回去,如老僧坐定。

最终,这件事还是皇帝亲自拍了板:

“眼下并州平定,河东白波也遭到重创,京畿安全无忧,此事就此定下。”

“命,冀州刺史王芬,河间相王柔,肃清盗匪,做好北巡的接驾准备。”

“命,大将军何进统虎贲中郎将袁绍,骑都尉苏曜等各点将兵,共同负责北巡安保事宜。”

“命,尚书台拟定其他随驾人员与路程安排等,尽快做好出行准备。”

“命,.”

如此一道道诏令发下,皇帝陛下北巡河间祖宅的事情便也就此确定。

京师洛阳的诸位公卿,在结束了盛大且繁忙的献俘凯旋大典后,马上又进入到了筹备皇帝北巡的紧张任务之中。

散朝之后,皇帝又单独留下苏曜,君臣前往西园,同时唤来了一众皇室成员,听取苏曜讲述在并州的故事。

而就在苏曜随皇帝前往西园的同时,下了朝的袁绍也在离开北宫,告别众位臣僚后即三步并作两步的拉开马车帘子,闪身而入:

“子远,祸事了!”

“本初何出此言啊?”许攸摸着胡子,瞳孔微缩。

昨夜与那关内侯冲突后,他便立刻驰入城内,逃到了袁绍的府上

这般如苏曜所想的事情并没有发生。

实际上由于宫禁严格,这城门校尉伍琼虽然是袁绍和许攸等人的好友,但还是不敢明目张胆的视宫禁如无误,开门放许攸入内的。

但城门虽然不能进,消息的传达却不会有什么问题。

这便是这王朝末期时的一大景象了,宫禁有,但又不完全有,千疮百孔之下徒留一个形式糊弄门脸。

对此,哪怕是皇帝也心知肚明,但却难以改变什么,甚至早已习惯此事。

说回当下,对于袁绍进来就呼祸事,许攸很是不解。

莫非那关内侯毫不领情,非要和他们作对?

没道理啊,明明是自己好事被坏了,我们不找他毛病都已经是大人大量了,他主动找事是为哪般啊?

就当许攸全身心都放在苏曜身上时,袁绍下一句话却让他精神一振:

“皇帝北巡之事已经定下了!”

“这好事啊!”

许攸眼睛一亮:

“公乃虎贲中郎将,有负护卫那昏君安全之责,此非天赐良机邪?”

说的没错,但重点是:

“可那姓苏的关内侯也要同行啊!”

袁绍一脸愤愤然。

(本章完)

记住暖酒小说地址:nnn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