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6章 军地大联欢!!!(1 / 2)

自去年的反击战以来,由于军人们保家卫国流血牺牲……;

国内是军爱民、民拥军得以全面提升;

特别是一些大中小学开展了一系列军民联欢活动,留下来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

一月下旬,易援朝他们营得到上级通知:

军区联合刘家庄的学校和工厂要举行军民团结一家亲春节联会活动,要求所辖部队准备节目。

易援朝他们通讯营因为有一批拉二胡、吹笛子以及善表演的人才。

因此,营里随即成立了的文艺演出小组,由副教导员抓此项工作。

易援朝因为在高中时候就是学校器乐队拉二胡的成员,在部队时候也常自娱自乐。

因此,易援朝抽空也加入了演出小组,主要为业余选手们伴奏。

演出小组成立后,他们在训练施工之余进入了紧张的排练工作。

年前,易援朝他们演出小组通过层层筛选后正式入选军区区文艺演出队伍,拿到了进军刘家庄军民联欢的“入场券”。

由于易援朝他们营的驻地离燕京有些远,需要先乘坐火车到军区里集合。

早上5点,易援朝他们这个演唱组就起床了。

北方的年初,还是冰天雪地,寒气逼人。

炊事班没有给他们演出小组吃平常的小米粥,而是给他们端上的热气腾腾的大米粥、香喷喷的白面馒头。

战友们希望易援朝他们演出小组要为部队争光。

早餐后,营里汽车班的CA10型军用大板车载着易援朝他们演唱组一行前往火车站。

列车上,易援朝他们二十多个穿着北方部队的制式皮帽、棉军装、大头鞋的官兵;

他们在火车上帮助列车员打扫车厢卫生,为旅客端茶送水,帮助带孩子的妇女抱孩子,为旅客安放行李,为无座的老人、妇女让座等,忙得一身大汗。

一些乘客老百姓深受感动,也纷纷加入义务帮扶活动。

有一位老大爷拉着他孙子说,孩子,这些戴红五星、红领章的解放军都是保家卫国的英雄啊!

作为军人,易援朝他们得到老百姓对子弟兵们的赞赏与认同,让同志们的使命感更加强烈。

到达军区驻地后,易援朝他们汇合了军区其他部队的参演人员,又集体到达了刘家庄体育馆。

刘家庄的师生员工们手捧鲜花、热情洋溢的夹道欢迎子弟兵演出队伍。

这眼前这座崭新矗立的体育馆,是刘家庄的新地标建筑之一。

体育馆今年才刚刚竣工并交付使用,已然成为了刘家庄举办各类大型活动的重要场地。

无论是热血激昂的体育赛事,还是精彩纷呈的文艺演出,亦或是严肃庄重的重要会议,都在这里轮番上演。

这座体育馆面积达4万平方米,由比赛馆、游泳馆、练习馆三部分组成。

比赛馆可容纳一万多名观众;游泳馆的泳池有8条泳道,装有电子接触板计时器,并设有跳板、跳台等;练习馆可供篮球、排球、乒乓球等项目训练。

从设计上看,这座体育馆是刘家庄第一座实现夏、冬两季项目转换的体育馆。

场馆的中央场地铺设活动地板,移开地板后,下层可作人工制冷冰场,举办冰上项目的赛事活动。

从设计到施工,从材料到设备,都是由刘家庄建筑公司自主完成。

这极大地提振了刘家庄地区人们的士气,成为这里的骄傲。

自从建成后,这座体育馆先后组织了不少地区,市级,国家级体育赛事,以及国际比赛。

建成之后,这座体育馆举办了诸多地区、市级、国家级的体育赛事,甚至还有国际比赛。

然而,在这里仅花两三毛钱就能看一场国际比赛,是一件非常有面子的事。

并非票价昂贵,而是一票难求!

刘家庄地区有高达二三十万的人口在此生活工作,他们皆是高收入群体,谁也不差这三瓜俩枣的。

每当体育馆要举行大型文艺活动,或者体育比赛时,真是一票难求。

因此,竟然还提前催生出了一个行当——“黄牛”。

腊月二十九,体育馆将举办军民联欢晚会的消息不胫而走,迅速传遍刘家庄地区。

此地的人们兴奋不已,都渴望能弄到票去观看演出。

然而,场地受限,为防引发众人不满,刘家庄开发区管委与军区协商后做出决定:此次晚会不对外售票,门票将分配给部分参演官兵、驻军家属、学校师生、工厂优秀工人代表及其家属、烈士家属、伤残军人以及优秀企业代表等。

一场晚会,仅有寥寥万数人可至现场观赏,而广大军区指战员与百姓们亦渴望一同欢庆。

刘之野当机立断,借调京城电视台的转播设备与专业人员,对晚会进行现场直播。

这可能就是夏国第一次搞晚会直播吧,比今后央视的第一次春晚还早了两年。

收到消息后,燕京地区的军民非常高兴。

不仅,刘家庄的老百姓在期盼着这场晚会,就是驻军官兵们也是期待无比。

王思成站在操场上,阳光刺眼,汗水顺着他的脸颊往下滴。

他喘着粗气,手中的枪已经紧紧握了一个多小时。

“王小军,专注点!”班长的声音如同钟声一般在耳边回响。

王小军立刻收起心中的思绪,将注意力重新集中在眼前的训练上。

他想起了家中的母亲,这位年过半百的农村妇女,从他记事起就一直在田间劳作,用那双粗糙的手供他读书。

如今他在部队里受训,离家千里,但心却时常挂念着家中的那片土地和母亲的身影。

训练结束后,王小军与战友们坐在一起,大家一边休息一边闲聊。

还有几天就是春节了,刘家庄的营区里开始洋溢着节日的气氛,连平日里严肃的班长,也难得露出了几分轻松的笑容。

“你们说,这场军民联欢会有什么节目?”一个叫陈建的战友兴奋地问道。

“管它呢,只要有热闹的节目就行,最好再来点儿家乡的味儿。”王小军擦了擦汗,心里有些酸楚。

往年这个时候,他应该在家里帮母亲准备年货,可现在他只能在这里和一群陌生人一同庆祝。

“我妈每年都会做一道酱肘子,那味道可香了!就是今年吃不上了。”李勇叹了口气,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失落。

王小军听到这里,忍不住问道:“你也挺想家的吧?”

李勇点了点头,苦笑着说:“可不是嘛,我家也是农村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我爸身体不好,家里全靠我妈撑着。这次我来当兵,也是想让家里日子好过点。”

“咱们俩还真是一个样。”王小军叹了口气,拍了拍李勇的肩膀,“别想那么多了,咱们现在能做的,就是好好训练,将来为家里争口气。”

“说得对。”李勇眼中闪过一丝坚定,“不管怎么说,我得撑下去。”

两人的对话渐渐沉默了下去,只剩下营区里远处传来的喧闹声。

尽管他们的心中充满了对家的思念,但在这片土地上,他们明白自己肩负着更大的责任。

春节前夕,整个部队都在为春节晚会做准备。

每个人都在忙碌中寻找一丝家乡的气息。

王小军与战友们一起布置营房,贴上大红的春联,挂起灯笼。

大家有说有笑,似乎都在试图用这些热闹的装饰,暂时忘却对家的思念。

“哎,王小军,你们家过年都吃什么啊?”一个战友突然问道。

王小军愣了一下,随后露出一抹苦笑,“咱家穷,过年能吃上一顿白面馒头就不错了。我妈总说,等我当了兵,家里的日子会好起来。”

听到这话,旁边的李勇轻轻拍了拍他的背,“等将来日子好了,咱们一块回家,好好陪陪咱们的老娘。”

王小军笑了笑,眼眶有些湿润。他看着窗外那即将落下的太阳,心中默默发誓:一定要在部队里出人头地,让母亲以他为傲。

二十九晚上,警卫二师的气氛格外热烈。

每个营房里都传出战友们的笑声和聊天声。

王小军和战友们早早地挤在电视前,等待着春节联欢晚会的开始。

虽然不能回家,但能和大家一起看春晚,这种感觉也让他觉得温暖了不少。

“终于可以看晚会了!”陈建兴奋地说,“听说这次的节目特别精彩,还有好多文艺界大腕儿呢!”

“咱们这群当兵的,啥时候能见到大腕儿?”另一个战友笑着调侃。

晚上七点,晚会正式拉开帷幕。

记住暖酒小说地址:nnn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