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教导员的故事出自梅之焕的《题李白墓》:
“采石江边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
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
这润物细无声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从此以后刘武他们班再也没有学员在黑板上乱写乱画了。
但这首诗确让刘武记了一辈子,后来他在很多场合经常提起。
就这样刘武的军校生涯正式开始了。
陆军学院坐落在石市西南的封龙山东麓丘陵地带。
学院的南山应是太行山的支脉,可能是在学院的南边故称南山吧。
那是刘武礼拜天经常去散步的地方,山上好像是还有一个山洞,这是前些年深挖洞广积粮的产物。
在南山的西侧有个2号高地,可俯瞰校区全貌。
这个高地,是学员们演习班、排、连进攻、防御指挥和各类土工作业(步兵工事、防坦克堑壕和各类铁丝网的构筑;防步兵、防坦克雷场的铺设和雷场开辟通道)等科目的教学训练场地。
站在高地将视线向北移动,就是军校的射击场。
刘武这期新学员们就在这里进行56式半自动步枪、56式冲锋枪、班用轻机枪、单兵火箭和40火箭筒的训练和射击。
刘武他们宿舍楼前有一排单、双杠,学院军体科目的考核就是在这里进行。
同班同学加好友孙新春的单、双杠动作跟刘武一样是班里最标准的。
俩人就是在单双杠的比赛中英雄识英雄,最终成为了好友。
刘武最喜欢上有用、实用、管用的军事地形学课。
因为第一次上军事地形学课。就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第一次军事地形学课时,学校的卡车就把刘武他们拉到太行山深处,顶风冒雪,野外露餐。
这门课对那些参加过自卫反击战提干的学员来说,尤其重要和感兴趣更有其现实意义!
这些老兵就跟刘武这些新兵蛋子们讲,当时战场上的基层军官,好多都没有经过军事院校培训。
对识图用图一知半解,什么等高线、凹凸部、方位、夹角、测距等模糊不清。
致使已经被占领了高地向上级报告说没占领。
没占领的说已占领。
出现了同一个高地一个连队要求上级炮火覆盖,另一个连队却是相反的意见,贻误了不少战机,这都是血的教训。
刘武从此就更加重视这门课程了,夜间上军事地形学课时。
学员们2个人一组,携带一张军事地图和62式军用指北针。
学校的大卡车把他们拉到从没去过的深山老林,卡车即返回。
教员規定天亮以前必须赶回学校,要将地图上几个点预先放好的物品找到带回,此门课才能通过。
有位教员很有意思,他给学员们讲望远镜测距。
这么复杂的理论,却让他用顺口溜讲的的活灵活现。
因为军用望远镜中带有密位分划线,可用于测距,测方位角、测高低夹角,在使用中,为便于记忆,教员总结了以下口诀:“上间隔,下1000,密位、距离摆两边,要想求得那个数,对角相乘除邻边……”的公式,即可测方位角、高低夹角和目标距离。
逼真的模拟实战的课程使刘武这些新兵蛋子们受益匪浅。
“恰同学青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军校不仅仅只有学习跟训练还有生活。
学院大门口前,有一条南北公路穿行而过,大门是朝东开着的。
进入大门后,是一个广场。
在广场的北侧,是车队、军人服务社、浴池。
这些地方都是为了方便刘武这些军校学员生活设置的。
车队里的班车则是方便全院各个学员队的学员乘坐的,平时每天也是定点往返,主要是方便学院里的教职员工家属、子女去往市里上班和上学乘坐。
至于军人服务社、浴池的功能就不用介绍了。
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只有当过兵的人才对军人服务社这一名称感到熟悉、亲切。
其实,军人服务社就是商店。
从广场往西走,有一条东西向公路。
在路的北侧是学院办公大楼。在公路的南侧,就是一个很大的操场。
操场是全院教职员工集体出操会操、集合点名、阅兵点验的地方。
在办公楼的北侧,则是学院家属区。
刘武跟同学们一般是不去那里的,只是偶有个别学员利用周末时间去那里会老乡。
因为军校的教职员工大部分是军人,来自全国各地,乡土观念不足为怪。
顺着公路再往里走,在办公楼的西侧,就是学院的礼堂了。
它是学员们举行歌咏比赛、文艺晚会、观看电影、听取报告的场所。
只是刘武所在陆院和地方院校的最大区别在于,一旦举行大型活动,各个学员大队、中队入场完毕,在现场活动没有开始前,就开始各个学员队之间互相拉歌比赛。
军人们拉歌比赛时,不一定讲求音色、音调、音准,只要声音洪亮,整齐划一就行。
毕竟军人唱歌比的是力量,比的是团结,比的是士气。
学员们拉歌时最喜欢唱的是那首激情澎湃,气吞山河的抗大校歌:
“黄河之滨,集合着一群,华夏民族优秀的子孙,
人类解放,救国的责任,全靠我们自己来担承。
同学们,努力学习,团结、紧张、严肃、活泼,
我们的作风,同学们,积极工作,艰苦奋斗,英勇牺牲,
我们的传统,像黄河之水汹涌澎湃,把倭寇驱逐于国土之东……”
在军校就读,学员们是免费上学、服装实行供给制的。
话说着装,军校学员们一般配发有两套军装,冬装、夏装各一套。
冬装分为棉衣、棉裤和罩衣,罩衣面料分别为“棉布”和“涤卡”两种。
夏装分为绒衣夏装分为绒衣、绒裤和罩衣,面料为“的确良”。
在学院大操场东西两侧,分布着的则是刘武他们十几个学员队的学员宿舍楼和学员饭堂。
这里绝对是整个学院最靓的地方。
军校学员们既是学院的主角,也是充满朝气的群体。
刘武这些年轻的军校学员,朝夕相处的时光,除了在课堂就是在宿舍。
军校学员一日生活制度的外在表现,基本上也是体现在宿舍楼内外。
从起床出操、整理内务、集合上课、每晚集体观看新闻联播、点名拉动……
刘武他们一个队的学员是天天面对面,时时见。
这时间一长彼此之间,就结下了战友加同学的特殊情谊。
刚入学那会儿,孙新春和刘武彼此看不顺眼,从最初的相互较劲,渐渐发展到相互钦佩。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成为了亲密无间、无话不说的挚友。
相较于刘武顺利考入军校,孙新春的求学之路颇为坎坷,他的经历与刘武的师傅马志军颇为相似。
孙新春比刘武大三岁,他是从部队里考上军校的,其实他参军前也参加过高考,当时他就想考军校。
可惜,那一年没等来军校录取通知书。
“儿子,妈不怪你,部队也挺好。”老娘的话让孙新春眼睛一酸,心里五味杂陈。
这年的夏天格外闷热,知了在老槐树上嘶鸣不断。
孙新春站在家门口的水泥杆下,手里攥着那封退信,迟迟不敢进门。
高考结束那天,孙新春就跟父母说要考军校。他爹眼睛一亮,拍着我的肩膀说:“好!咱家终于又要出个军人了!”
孙新春家里穷,一家四口挤在纺织厂家属楼的一间小屋里。
孙新春他娘每天起早贪黑在纺织车间上班,他爹在运输队开货车,常常半夜才回家。
孙新春和妹妹孙新秋挤在一张木板床上,半夜经常被蚊子叮醒。
为了给孙新春补课,他娘特意跟车间主任调了白班,每月工资少了十几块钱的夜班补贴。
他爹戒了烟,省下的钱给孙新春买了两本教材。
隔壁的张大妈总说:“新春这孩子有出息,长得跟他爹年轻时一模一样。”
孙新春知道,他爹年轻时也是当过兵的,还在部队立过功。
他就跟刘武讲:“我小时候每当过年,我爹喝了点酒,就会拿出那张泛黄的老照片,指着照片上英姿飒爽的战士讲那些往事。”
孙新春打小就被那身绿军装迷住了,总想着有朝一日也要穿上它。
记住暖酒小说地址:nnn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