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0章 普通士卒(1 / 2)

“少爷所说我们只顾自身的名誉和利益,丝毫不在意普通士卒的生命,这简直是莫须有的指控。上一次讨伐百越的时候,在尉屠雎将军的统领下,我与赵佗将军一起攻无不克,大败百越势力,此役艰苦卓绝,实属罕见。”

“连屠雎将军都壮烈牺牲。”

“这种惨烈代价如何能说出是为个人私欲的话?”

“如果我们是为了自己的名声与地位,怎么会甘愿置身如此险境之中呢?因为我们心中无己,才有这般奋不顾身打败敌军的精神。”

“你这句话伤害得很深啊。”

“再说,你并不了解岭南通情。”

“岭南通绝不是一个安善之地,称之为险恶区域都不为过。这里的人民个性豪放好斗,任何小小的矛盾可能都会引发大规模 ** ,并且恶劣环境长期导致它处在华夏文化之外,不懂教化之道,不认 ** 之道。让他们为大秦服务简直天方夜谭。”

“我们如何不懂老秦人的艰辛。”

“但是,该怎么办呢?”

任嚣满面无奈之色,仿佛蒙受了无辜之冤。

秦长青冷漠说道:“就是因为百越之地长久脱离华夏文化的熏陶,并不明白礼制,因而你们就把他们排除在外?甚至不给他们机会参军?说这些不就是在传达内心的固执看法么?”

“虽然无论是百越甚至包括楚人,在你们看来都是带着预设偏见的眼光,但就是这种偏见,让他们的文化被拒于我们秦国的体制之外。曾经,我们秦也同样被东方的六国看作蛮夷之地、不通礼法且粗暴未明,但实际情况真的是这样吗?”

“如果当时秦国真的如此,如何能成就统一天下的伟业呢?”

“我们在谈论的这些,难道与昔日的六国看待秦国有异么?如若一直如此,那是不是说朝廷在听之任之地纵容各个地区互相歧视呢?统一至今已有多年时间了,如再不树立一个好的标杆,则所谓的大一统不就成为一句空话吗?”

“日积月累之下,只有本土出生的人民被视为真正国人;即便是国人,还分成新、老之别;其它地区的人民仍然被认为是他国人;并且由于地域差异,方言及生活习惯的分歧持续存在;这样的统一真的值得骄傲吗?”

“昔日,当我们讨论华夏文化的延续时大家都提到过,为何华夏虽有众多优秀人民但常常遭受到其他民族的侵扰,究其根源便是由于内部争夺不休, ** 自治的现状造成的。因此秦国得以统一天下,消除所有的纷争与混乱。按照我们的理想。”

“我们应当是凝聚所有民族的力量来巩固国家,确保国家和平,但现在又是如何?”

“是否仍如同东周末年般无力,仅是表面统治着各地?这岂不让人啼笑皆非吗?”

“确实如此。”

“历经漫长的岁月,中国社会的问题并不是能够轻易改善的。”

“这几年,朝廷为解决问题已做不少努力。过去阻碍华夏土地之间互通有无的道路封锁、货币不通及水道分割等问题得到了极大程度的解决,但从当前情形看来……”

“我们只解除了显性的隔阂而已。”

“而各位乃至整个社会内心中的歧视却依然坚固不可破。”

如此仅仅表面上的一体化到底有多大效用?各级官员没有为国家尽到责任的意识,老百姓也没有归属整个华夏的文化共鸣,这不就等于是秦国的文化重塑吗?

对于重新整顿这片疆域,并不仅仅是拆除有形的东西而已。它要求我们消除民众心理的屏障,让人们在这个土地上有共同的理念与信仰。创立秦国的宗旨一直都是脚踏实地,而非流于表面,因此才能让我们从西部贫穷的小国家一步步成长为强大的大国,并随后完成了统一中国的目标;可是统一天下后你们反而遗忘了这种实事求是精神。

大家过于拘泥于传统的做法与过去的繁华景象已久。

我自己清楚自己并不擅长军事指挥,但连敢于探索的勇气都没有怎么体现作为一个强国的行为方式?如果说我国都不去接受包容它的每一个儿女,又凭什么要求子民去遵循我国的法律?民心就是天心。

若连你们都存有种姓差别,怎么能达到全国范围内的和谐共处呢?”

赵佗道: “您说的话非常正确。”

“然而,战争是一件重大事情,怎么能草率处理呢?”

“倘若部队里士兵怀二  “当初大秦衰弱,后来孝公先祖推行变法,启用军功爵制,使得大秦摆脱疲弱,一举成为强盛的虎狼之国,军功爵制的作用世人皆晓,难道百越之地和楚地的百姓就不能在军功爵制的激励下奋力向前?”

“国家和个人的重要性早已经无法区分。”

“对关中的士兵而言,他们是远赴岭南护国安邦;而对于百越及楚地的民众而言,却是守护自己的家园。我相信,百越和楚地的人们将会更加主动和用心,因为他们身后的土地就是他们的家,就是他们的亲人。”

“这就是为何他们会更为努力的缘故。”

厅堂之内沉寂了下来。

秦长青的话掷地有声。

百越和楚地的民众为了守护家园而战,同时也是为了自身的利益奋斗。

如果放宽招兵门槛,可能会有大量的百越与楚地人士

### 217

“这是关乎国家的重 ** 忌啊!”

“另外。”

“自从讨论南海问题以来,十公子先是反对调用关中的兵源,然后又试图干预统兵将帅,现在更提议另设一个军司马,甚至推荐了一个完全在朝外、默默无闻的人物。”

“十公子这么做,是不是有点过分了?”

姚贾目光如炬地盯着秦长青。

起初,他并不打算开口。因为他知道,关于南海的战略,从开国以来已经确定了方针,而执行的一直是关中的宗族。因此,看到关中宗族发生争执他其实很乐于看到,然而没想到秦长青竟然提及一个几乎让他遗忘的名字:他的师弟——蒯彻!

记住暖酒小说地址:nnn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