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6章 ,全球化的弊端(1 / 1)

大汉历63年1月7日,九原郡,临沃县。

雪后天晴,整个临沃县都被妆点的银装素裹。朱买臣则带着陈舍,徐绍等人下乡。

开车的路上,朱买臣提前抱歉道:“临沃是大汉的贫困县,乡下没有通水泥马路,道路难行,还请大司农和大司农丞见谅。

徐绍奇怪道:“我看这临沃县建筑并不输给大汉的富裕地区,百姓的穿着打扮也不差,临沃真有县令你说的这么穷?”

他这一路看过来,县城的街道,虽然以马车牛车居多,但汽车,卡车,拖拉机数量也不少,自行车更是组成长龙,道路两旁的建筑也是以高楼居多,这一路上的体育馆,茶楼,酒店,戏院等服务市民的设施并不少,虽然比起大汉腹地算不得富裕,但完全看不出是贫困县的样子,在他吴国也就是比临安差一点。

而且他跟着陈舍也去关中乡村视察过,那些地方的汉吏都是当地最光鲜亮丽的一面展现出来,像这位朱县令这样自暴其短的还是第一次遇到。

朱买臣苦笑道:“这只是表面光鲜,整个临沃有六万百姓,这其中吃财皇粮的就有6000人,县乡村三级汉吏近千人,夫子,大夫,护士等八百人余下的都是巡山员,这6000多人支持着里我的经济繁荣,再加上有这条铁路,才有县城的这般景象。”

徐凡是这个世界上最讲环保意识的人,大汉刚建立的时候,财政还不算太宽裕,但他却拨出了一部分钱,在北方建立了一支巡山队,他们主要的职能就是植树造林,用方格草固定沙漠。

这个时代大汉的科技自然远远不如后世,但大汉也有大汉的优势,一就是这个时代的自然环境比后世要好的多,戈壁沙漠的面积要少很多,二就是大汉土地广大,能够大范围的迁移百姓到大汉的内地和海外,大漠有一些退化的草场,戈壁,只要把人牵移走,不养只牛羊,不开垦土地,自然环境也会缓慢恢复这片地区的生态,更不要说现在大汉还在主动做这事了。

这六千吃财政饭的人,巡山员有自己的田地,属于兼职所以俸禄只有三千,夫子和大夫的收入普遍在5000以上,汉吏也差不多是这个收入,大汉每年要向临沃3亿钱左右。

这对北方的贫困县来说也是双重利好,一方面他们改善了自己生活的环境,另外一方面他们可以在家乡找到一份收入不差的差事。

靠着这份财政转移的收入,临沃的县城还算是比较繁华的。

朱买臣继续道:“但这只是朝廷的输血,临沃自己的造血能力有限,县里的支柱产业是畜牧业和其配套的相关产业,收入来源不但单一,而且也不算高。”

这笔钱说多不多,说少不少,维持临沃的颜面还是可以,但想要本地的财政收入,修道路,水渠等基础设施就比较艰难了。

“这两年海外诸侯国输入我大汉的粮食,牛羊肉越来越多,本土的毛纺也因也因为海外部的冲击变得萧条,这要不是有朝廷的支持,临沃连现在这个面子也维持不住。”

全球化对大汉有利有弊,而且是利大于弊,但得利的都是那些沿海郡县,吃亏的自然是九原这些内陆郡县了,他们不但没有吃到红利,还增加了竞争对手,日子也变得更加艰难了。

好在九原郡有贫困郡的身份,大汉朝廷每年向九原郡转移支付超过三十亿钱,才维持了当地的经济循环。

这也是朱买臣会自暴其短的原因,临沃越惨,朝廷支援自然就多了。

果然他们的车队刚出了临沃县城十几里的范围,道路就变成了碎石路,路上坑坑洼洼,都是那种半凝固的污雪水,他们的汽车都被弄的污浊不堪,人也是晃来晃去,稍有不慎甚至会撞到头。

这种经历对徐绍来说太难受了,要不是他坐惯了海船,就这样的道路他绝对会晕车。

红日乡,乡署广场。

徐绍一下子就蹲在地下,他现在觉得自己五脏移位,整个人都是晕乎乎的,有生以来他还是第一次如此难受。

半天后,他恢复过来才对朱买臣道:“这路的确是要修一修,回到长安城我就去轨道司说一声,这路不修,这里还怎么富裕?”

朱买臣喜道:“多谢大司农丞。”

大汉经过了几十年的经济发展,汉吏当中也有要想富先修路的概念了。

在那些一线的郡县,已经实现了村村通公路,次一等的中原河北地带,虽然达不到村村通公路的标准,但乡乡通公路还是能做到的。

但在九原郡财政低,人口少,县公路都是靠着朝廷转移支付才修起来的。

“红日乡蔷夫杨育拜见大司农,大司农丞。”一个断了一支手老汉行礼道,大汉的电话网络已经取到了电报网络,哪怕是北方九原郡这样贫困的郡县也能做到村村通一条电话线。

而后朱买臣解释道:“老杨是我九原郡的战斗英雄,当年跟着初代漠北国公远征过匈奴,要不是断了一只手,以他的资历怎么也能当太守。”

陈舍和徐绍看向杨育顿时尊敬了三分。

杨雄道:“县令高看老朽了,老朽只在军中学了几百个大字,这等学历放在我大汉连人才都算不上,能当蔷夫已经是老朽的极限了。”

几人寒暄一阵进入了乡县署,比起临沃县,红日乡就更加落后了,整个乡就一南一北两条街道相对繁华,普遍有两层的小楼房,一旁还有一个小的集贸市场,四周乡村的农作物,牲口在此汇聚,而后运输到县城贩卖。

乡署的格局也有大汉历三十年代的风格,两层的平楼加中心的一个小操场,楼房外面贴的是马赛克瓷砖,因为年久失修,有不少地方已经破败了。

当陈舍他们进入乡署,大司农的小吏已经在巡查红日乡的农业数据了。

而陈舍则找杨雄闲聊,问村里的人口,土地,乡村农户的经济情况,以及乡里的可能。

而杨雄则滔滔不绝的诉苦:“上面的汉吏拍脑袋制定政策,也不管这政策是不是适合就要我们做。就像前两年,朝廷要集村并乡。”

“这是好事啊,只有集中的资源,朝廷才能给你们通水,通电,通电话,通路,红日乡要是通路了,你们的粮食和牲口也好卖,日子也会好过。要是这个村几十人,那个村几十人,朝廷即便是有一座金山也不够修路把你们联系起来。”陈舍道。

在减免了农业的田赋之后,大汉对继续增加农户收入新道路就是集村并乡,集中资源提升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

人口集中了才能更好的生产,也方便大汉朝廷用最少的资源,把大汉的乡村联通在全国大市场当中,这个政策在关中,中原施展的都不差,朝廷整平土地,联系工程队,以最低廉的价格帮助农户建设三层的楼房,有庭有院,甚至还可以在阳台上晾晒粮食,完成四通,同时一些福利设施也可以集中建设,小学,体育馆,医馆,广播站都可以建设,关中和中原已经开始大量兴起这种300户到500户之间的大型村落。

杨育道:“但我们这里不是中原,土地没有中原富裕,这里是河套,地形复杂,又是高山又是谷地的,哪来那么大的田地集中种地。

最重要的是放牧也是我们的主业,三五百户牧民居中在一起,这要多大的草场,多大的牧场,下官向上级汇报了这里的情况,但上面的人根本不理会啊,就抓住我们乡,说我们不执行朝廷的政策,年年给我们下等的评级,这上官也不能不讲实际,不讲道理吧,做不到的事情硬要下官来做。”

“还有我们的上级太多,本以为装了电话方便联系,结果却成了抓包的了,什么上级都要我们执行政策,哪个官署都能管到我们,但朝廷又要我们精兵简政,整个乡家老朽就十几号人,而且我等还不属于脱产官吏,本身自己家里就一堆农活,哪里忙的过来。”

杨育的苦水很多,整整倒了一天。陈舍仔细聆听,不时用笔记本记录杨育说的话。

而徐绍他们则在查看红日乡各项数据。看完这些资料他算是大开眼界了,没想到小小一个乡村会议竟然如此之多。

除了一月没有什么会议之外,二月的春耕准备会,三月春耕动员会,四月讲卫生动员会,五月讲文明动员会,六月夏收动员会,七月知识下乡会议,八月乡村体育会~~~几乎每个月都有一次重要的会议通知,要红日乡开会动员,要他们有发言。

他随意翻了几本会议纪要,发言都是一个模板,明显都是套路。

接下来十天,陈舍他们连着逛了十几个乡村,这些乡村的道路甚至连十字路都没多少,大部分都是泥巴土路,在这种冰雪季节有多难行走是可想而知了,徐绍他们有时候都得下车推车。

而后到了乡村之后,陈舍和徐绍他们代表朝廷送一些实物衣服给村里的三老和贫困户,同时也听取他们在生活当中的困难。

农村的三老对现在的生活非常满意,甚至感恩戴德,知道陈舍他们是朝廷下来的大官,不少老人都对陈舍下跪道:“这个世道也就是朝廷看中我的老朽,每个月给我的米面粮油,还发福利,这两年俸禄还翻了翻,1000钱太多了,根本花不完。”

钱是英雄胆,大汉老人的地位明显比任何一个时代都要高了,他们的养老金不但能养活自己,还能养活家人,于是在大汉普通百姓也能孝顺父母。越是底层的百姓越是把他们的父母照顾的妥妥当当的,希望他们能多领几年的养老金。

但相对而言,村中青壮就对现在的生活不满了。

~~~太现实了,~~~~~~~~~~~改了~~~~~~。

大汉历63年1月7日,九原郡,临沃县火车站。

陈舍他们结束了在临沃的巡视继续去往云中郡。

临走前朱买臣送给他们一些,卤制好的板鸭,鸡肉道:“这是下官在临沃办的养殖场的产出,这鸡是纯天然的走地鸡,饿了吃蚱蜢,渴了喝山泉水,是一等一的优质家禽,和那种关在笼子里,只会下蛋的鸡是完全不一样的,大司农你们尝一尝。”

朱买臣在临沃能做的事情真不多,农业不能垦荒,工业不能建立工厂,纺织业也受到冲击,甚至发展农社,因为当地的人才不够,他都没办法推广。

朱买成想了几个月,发现自己也只能干回自己的老本行了,找人把几座荒山给围了起来,办了一个家禽场,他自己担任厂长,指导当地的农户,建设蚯蚓田,孵化房,养殖鸡鸭鹅,去年的蝗灾虽然给九原郡造成了重大的损失,但对养殖场来说,这就是老天赏赐的饲料,虽然蝗虫成虫之后有毒素,但经过高温蒸煮消毒之后可以去除这些毒素,把这些蝗虫当饲料,就是高蛋白的饲料,家禽吃了长肉快产蛋高。

很快朱买臣就发现,家禽养殖业还是大有可为的,尤其是高品质的家禽,现在大汉富裕,对各种食物质量要求非常高,普通的货色已经很难进关中的市场了,而这对九原来说就是有事,当地人口虽然少,面积却不小,包下几座山做养殖场都可以,加上草原各种昆虫数量众多,很多时候连喂养的饲料都不需要,可以极大降低喂养的成本。

九原郡有一条直通关中的铁路,生产出来的鸡鸭鹅等家禽,都可以快速销往关中这个大汉最富裕的市场。

当然他也不是没有遇到问题,本地的家禽是新生力量,难以在关中打开市场。

要知道关中是整个大汉最富裕的地区,其市场竞争也是整个大汉最激烈的,整个大汉的货物,甚至可以说全天下的货物都涌先向关中,和全球的货物竞争,其压力可想而知。

人家其他地方的货物动不动就是几十年的老品牌,有行业协会做保证,有几十年的老顾客。而他们什么都没有,所以他才想到了用大农令帮忙打广告。

其实在内心当中朱买臣还是感到非常可惜的大司农他们来的不是时候,要是他们在夏天的时候来,他一定会拉一车九原瓜过来。

九原这个地区风沙大,土地贫瘠,不是沙漠就是戈壁,即便是大汉围沙造林多年,戈壁地沙漠地还有大量的存在,加上昼夜温差大又干旱,对其他地区的人来说是一个条件比较恶劣的地方。

但就是这样恶劣的地方却能车产优质的西瓜,九原瓜,个头大,甜份足,味道鲜,在大汉各种品牌瓜当中都是第一等的,唯一可惜的是就是没有形成品牌优势,大部分只能在本地卖,一个大瓜也就三钱十钱的样子,农户根本赚不到多少钱。

朱买臣可是见过世面的,当年他去长安学习的时候,长安冬季一个西瓜卖上千钱以上,吓得他连西瓜都不敢多吃两片。

但现在当县令了,发现自己自下还有这么优质价格低廉的西瓜,自然想到把这西瓜卖到关中,当地就支柱产业了,他的政绩也就来了。

现在他的西瓜示范田才刚刚建立,加上季节不对,所以才没有带过来,但是今年夏天,朱买臣已经下定决心,一定要拉一车皮的西瓜去长安城,哪怕亲自叫卖也要打开市场,临沃能不能实现富裕就真靠这些西瓜了。

陈舍接过这些家禽笑道:“那老夫就尝尝,要是味道真像你说的那样好,老夫就在长安城给你打打广告,希望你这个走地鸡也能成为当地的特产。”

陈舍对朱买臣这个农家的后辈是有好感的,现在不比大汉的开国时期人心变得复杂,做了县令还办养鸡场的,甚至亲自带头喂养鸡鸭鹅,基本上没有几个,农家上次做这样事情的人,还是他师祖商农。

朱买臣大喜,这才是他真正想要的。大汉很多特产都是上层推动的,像闻香下马的煌上煌板鸭,能延年益寿的冬虫夏草等等,因为徐凡的带头,大汉的高层,文人雅士也喜欢用自己的名头帮助地方推动他们的本体特产,这在大汉算是双赢,地方上得利,那些高官也可以得名。

上火车之后,徐绍拿着一个咸鸭蛋道:“这位朱县令倒是有几分淳朴。”

徐绍也算是大开眼界了,一个县里拿的一堆板鸭,咸鸭蛋来送礼,这场景他也是第一次见到。

陈舍笑道:“他是农家的先进代表,一直都是在农村做事,为官不足三年。”

农家这些年有点势微,农家巨头内心也很着急,他们对能看到的人才能扶持就扶持,能携带就携带,朱买臣显然是一个优秀的后辈。

徐绍道:“父亲的先进代表制度倒是一等一的良法,能选拔出如此淳朴的汉吏。”

汲黯吃了一个咸鸭蛋竖起大拇指道:“味道不错,味道香醇,倒是一等一的美食。”

(本章完)

记住暖酒小说地址:nnn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