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2 / 2)

“这还差不多。”太妃的脸色稍微缓和了一些,但仍然带着一丝忧虑。她心里清楚,在京师这地方,说错一句话都可能招来杀身之祸。

接着,太妃又问:“那宗室藩王的事情,你们有没有提到?”

赵王摇了摇头:“没有。”

“一个字都没提?”太妃不放心地追问。

“确实没有!”赵王很肯定地回答。

“那就好。”太妃点了点头,“这件事你不用管,如果有人问起,就告诉我。”

赵王愣了一下,问:“娘,您这是什么意思?”

“没别的,你回去后要问陛下一件事。”太妃的表情变得严肃起来,仿佛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要交代。

“什么事?”赵王问。

“你找机会问问陛下,欠我们的藩王宗禄什么时候发?”太妃说,语气中带着一丝期待和焦虑。

“这……恐怕不太好吧。陛下能让我们来京师避难,已经是天大的恩赐了,这时候再要宗禄,岂不是……”赵王有些犹豫,不敢轻易开口。

“不管好不好,你必须问!”太妃的声音很坚决,仿佛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是。”赵王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辞别了母亲,心中却充满了困惑和不安。他不知道这样的要求是否合理,更不知道陛下会如何回应。

那个仆役早就悄悄溜远了,所以没人注意到他的异常。他回到前厅,假装什么事情都没发生,继续和其他仆役一起忙碌着。

赵王回到前厅,随便聊了几句后,就趁机问林小风:“陛下,臣有个问题,不知道该不该问?”

林小风摆摆手,示意他但说无妨。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温和,仿佛并不介意赵王的提问。

在众人的注视下,赵王咽了咽口水,终于鼓起勇气说:“陛下……臣斗胆请问,欠我们的藩王宗禄,什么时候能够发放?府中已经快揭不开锅了!”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和期待。

林小风故作惊讶地看了看成庆华:“范尚书,朝廷竟然还欠着藩王的宗禄吗?”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责备和不满。

成庆华心里虽然不愿意承认,但嘴上还是说:“是的,陛下……不过……”他心里却在嘀咕个不停,不知道该如何解释这个尴尬的情况。

林小风责备道:“内阁是怎么搞的?连藩王的宗禄都敢拖欠!立刻核查清楚,尽快发放!”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威严和不容置疑。

成庆华本想推给礼部,但突然想起自己还兼着两个部的尚书之职,推也推不掉。他眼珠一转,就站起身来给林小风和赵王行礼道歉:“因为流贼作乱,各地藩王的人数难以核实,所以暂时停发了宗禄。礼部已经下令各地速查,一旦查清就会立即发放。”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诚恳和歉意。

林小风显然不满意这样的回答:“其他藩王先不说,赵王全家都在京师,派两个官员去查一下就够了!马上派人去查核清楚,然后报到司礼监去,让郭天阳批红发放。”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威严。

“臣遵旨。”成庆华恭恭敬敬地答应了。他心中虽然有些不满和无奈,但也知道这是陛下的旨意,不得不遵从。

又聊了一会儿后,林小风就带着众人离开了。他走后,赵王太妃望着他的背影,无奈地笑了笑。她知道在京师这地方,林小风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谁能拦得住呢?她心中虽然有些担忧和不安,但也知道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

半个月后,赵王和太妃联名上疏请求减少藩王的宗禄以减轻朝廷的负担。虽然减少的数额不大,但意义重大。因为大明姓朱,而朱氏自己主动提出减禄,其影响力比流贼攻城还要大。这一消息传出后,京师的老百姓都惊呆了。他们没想到林小风的第一刀竟然砍向了自己人。

各地的藩王听到这个消息后,哪能坐得住?他们纷纷联名上书指责赵王违背祖制并反对减禄。他们还派人到京师民间散布谣言,暗指赵王是受了林小风的胁迫才这么做的。这样一来,林小风就成了众矢之的,被置于了风口浪尖之上。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但他却并没有退缩和畏惧。他知道自己的决定是正确的,也知道只有坚持下去才能赢得更多的支持和信任。

“陛下,锦衣卫已经查到了那些造谣生事的人,就等您一句话,立马把他们抓起来。”郭天阳在林小风面前,汇报着锦衣卫的最新进展,语气中带着一丝急切,仿佛恨不得立刻将那些造谣者绳之以法。

林小风轻轻摇头,眼神中闪过一丝深邃的光芒:“不急,先别动他们。”他的语气平静而坚定,仿佛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可他们造谣说陛下您胁迫赵王减少俸禄……”郭天阳有些愤慨,显然对那些造谣者的言论感到不满。

“更不能轻举妄动!”林小风语气更加坚定,他深知在这场舆论战中,保持冷静和沉着是至关重要的,“朕自有打算。”

面对那些藩王们的舆论攻击,林小风内心平静如水,丝毫不受影响。他悠然自得地坐在龙案旁,仿佛置身于事外,静静地观察着这一切。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深邃的智慧,仿佛一切都在他的预料之中。

“这宣传战嘛,我谁也不怕。”他轻笑一声,转头问郭天阳:“咱们那《林小风十七年邸报》,出到第几期了?”

“回陛下,已经到四十二期了。”郭天阳恭敬地回答。

“好,第四十三期,给英国公留一个版面,让他亲自澄清,他没胁迫赵王。再传个消息出去,就说朕把礼部提议削减藩王俸禄的奏章压下了,没批。”林小风的语气中透露出一种胸有成竹的自信。

郭天阳一脸疑惑,显然不明白林小风为何要这么做。他忍不住问道:“陛下这么做,岂不是会激起藩王们更大的反对声浪?”

林小风冷笑一声,眼神中闪过一丝狡黠:“无妨,我就是要让藩王们误以为朕很看重舆论。”他的语气中透露出一种运筹帷幄的自信,仿佛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留下奏章不批,是为了制造疑惑。疑惑什么呢?疑惑到底会不会真的削减藩王俸禄。藩王们一听,以为舆论战奏效了,就会更加卖力地在口舌上争斗。但他们忘了,这场舆论战的目的不是为了舆论本身,而是为了迷惑对手!

对手是谁?藩王们的对手自然是林小风;而林小风的对手也是那些藩王。他们在这场无形的较量中相互试探、相互揣测,都试图找出对方的破绽。

藩王们自以为胜券在握,于是加大了攻势,希望能让林小风放弃削减藩王俸禄的打算。他们纷纷上书、造谣、传播流言蜚语,试图将林小风置于舆论的风口浪尖之上。

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林小风真正的目的并不在此。削减藩王俸禄只是一个幌子,实际上是为了给锦衣卫争取时间,去彻查藩王的罪行。他故意放纵舆论,让藩王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京师,从而放松了对自己的防范。这样一来,锦衣卫就有了充足的时间和机会去彻查藩王们的底细。

林小风的计划周密而巧妙。他深知在这场较量中,时间是最宝贵的资源。因此他故意拖延时间,让藩王们误以为他在犹豫、在迟疑。而实际上他却是在利用这段时间布下天罗地网等待着藩王们的落网。

《林小风十七年》第四十三期邸报一出,京师的老百姓都兴致勃勃地议论着这场皇家纷争。他们虽然并不明白这场纷争背后的复杂政治斗争,但却乐于看到皇家的热闹和纷争。

“看新邸报没?英国公亲自证明陛下没胁迫赵王。”一个老百姓兴奋地说道。

“可也有人说赵王确实是被胁迫的,你信谁的?”另一个老百姓问道。

“我信英国公!他第一个站出来补缴赋税人品没的说。”第一个老百姓坚定地说道。

“那你呢?你信谁?”旁边的人又问道。

“我都不信,就看个热闹!”这个人嘿嘿一笑说道。

虽然这事儿跟老百姓没多大关系,但他们就是爱看皇家的热闹。他们纷纷议论着、猜测着这场纷争的结局,仿佛自己也成为了这场历史大戏的一部分。

在老百姓的议论声中,林小风精心挑选了数十名锦衣卫高手,秘密离京,前往各地彻查藩王的非法财产。这些锦衣卫高手都是林小风亲手挑选出来的精英中的精英,他们忠诚可靠、机智过人,是执行这项任务的最佳人选。

这件事极为机密,所以派出去的人手并不多。但林小风并不担心任务完不成,因为他给的时间非常充裕。他深知这项任务的艰巨和复杂,因此并不急于求成。他相信只要给足时间和机会,锦衣卫一定能够查出藩王们的罪行。

转眼间,十一月中旬到了,京师又下起了漫天大雪。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将整个京师装扮得银装素裹、分外妖娆。有人欢喜有人愁,对于不同的人来说,这场大雪有着不同的意义。

林小风却是大喜过望。他站在窗前,望着窗外飘落的雪花,心中充满了喜悦和期待。他知道这场大雪对于大明王朝来说是一个好兆头,它预示着来年的丰收和希望。而对于贫苦百姓来说,虽然大雪给他们带来了严寒和困难,但林小风相信只要他们团结一心、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够度过这个难关。

午后时分,郭天阳拿着公文急匆匆地走进乾清宫:“陛下!工部传来捷报!铁模铸炮试验成功了!”他的语气中充满了激动和喜悦,仿佛自己也成为了这项伟大成就的一部分。

林小风一听这话,猛地从暖榻上跳了起来,双眼放光地问道:“炮在哪里?”他的语气中透露出一种急不可待的迫切感,仿佛恨不得立刻亲眼看到这新式的火炮。

“就在工部衙门里!”郭天阳兴奋地回答道。

“摆驾工部!”林小风迫不及待地想要亲眼看看这新式的火炮。他一边说着,一边快步向门外走去。郭天阳赶紧吩咐外监准备车驾,同时上前帮林小风更衣。

工部衙门离皇城不远,林小风干脆弃轿而行,踏着厚厚的积雪一路前往。他的心情异常激动,仿佛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看到那新式的火炮了。施守洪率领着警卫队紧随其后,如临大敌一般谨慎地保护着林小风的安全。

到了工部衙门,工部尚书成庆华和众位官员早已等候在门外。他们一见林小风到来,立刻迎上前去行礼问安。林小风微笑着点了点头,然后在成庆华的陪同下来到了后院。

只见一座巨大的军帐矗立在院中,帐外站着十几个人。他们一见林小风到来,立刻恭敬地行礼问安。林小风微微点了点头,然后快步走进军帐。

一进帐内,一股热气扑面而来。只见一尊中型火炮静静地放置在帐中央,火炮长约四尺五寸,口径约一寸半,漆黑的炮口散发出阵阵寒气。林小风一眼就看出了这尊火炮的不同之处,它的造型更加精致、线条更加流畅,显然是一尊经过精心打造的火炮。

成庆华走上前来介绍道:“陛下,这铁模铸炮法看似简单,实则难上加难。最难之处就在于铁模遇到铁水容易粘连,导致铸出来的炮成了铁棍,根本无法使用。工部匠人们历经一年半的时间,耗费了三万余两银子,终于攻克了这个难题。”他在表功的同时,也不忘提及银子的消耗,毕竟三万两不是个小数目。

“好!非常好!”林小风连连点头表示赞赏,“这个月工部的绩效银全额发放!”他的话语中透露出一种对工部匠人们的赞赏和肯定,也透露出一种对大明王朝军事实力提升的期待和信心。

听到这话,工部官员和匠人们脸上都露出了由衷的喜悦之色。这份喜悦来自于陛下的认可,也来自于自我价值的实现。他们深知自己为大明王朝的军事实力提升做出了贡献,也为自己能够成为这个伟大时代的一份子而感到自豪和骄傲。

“关于铁模与铁水粘连的问题,一定要保密。”林小风不忘叮嘱道。他深知这项技术的战略意义,也深知保密工作的重要性。如果这项技术被敌人掌握,那么大明王朝的军事实力将受到严重威胁。

铁模铸炮对于大明王朝来说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如果以前每年只能铸造千余门火炮,那么有了铁模之后,同样的匠人每年可以铸造的火炮数量将大大增加,而且成本也会大大降低。火炮将不再是奢侈品,而是可以大规模装备的武器。这将极大地提升大明王朝的军事实力,为保卫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

“陛下放心,知道这个方法的只有焦勖和方以智二人。”成庆华左手搭在焦勖的肩膀上,右手指了指林小风身后的一位中年士人。这位士人身穿蓝袍,面容清瘦,身材适中,自有一股超凡脱俗的气质。他正是明末清初的著名人物——方以智。

“臣翰林院检讨方以智参见陛下!”方以智拱手行礼道。他的声音清朗有力,透露出一种学者的风范和气质。

林小风微微一愣,他没想到在这里会遇到方以智这位大明朝的科学家。他对方以智的才华和成就早有耳闻,今天一见果然名不虚传。他仔细打量着方以智,心中暗暗赞叹:这位大明朝的科学家真是难得的人才啊!

“方以智。”林小风轻声呼唤道。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亲切和尊重,仿佛是在呼唤一位久违的老友。

“臣在!”(本章完)

记住暖酒小说地址:nnn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