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守忠接替的是李元的位置,此举在朝野之中引起了一定的反应,但没有成气候。
这一类的声音很有趣,大概就是朝廷管的太多了,没能体恤民生。
有这样的声音,主要是新的监管制度出台之后,其中关于利息方面,有严格的规定。利息高于三成则违法,借贷十年以上者,不需再交利息,归还本金即可。至于其他,例如各行发行银票,需按月到央行办事处报备,每季度由央行小审计一次,半年一次大审计。
晋商银行的案子还没结束,主要是查账需要时间。对外,宣称被朝廷勒令停业整顿,对内则是在谈判。
朝廷没有对晋商银行赶尽杀绝,而是要求由朝廷持股,具体的比例可以坐下来慢慢谈,前段时间在龙禁尉的“保护”下瑟瑟发抖的股东和掌柜们,觉得自己又行了,跟朝廷开启了持股比例的谈判。
令内阁意外的是,此次皇帝没有要求内帑持股,户部出面谈判。只不过承辉帝要求,持股不能少于一成。
梁道远离京之日,相送者不过三五人,昔日内阁次辅吏部尚书,何等的风光,不料退休离京时,才这几个人送行。
尽管知道皇帝已经格外开恩,梁道远还是意难平,就差一步啊!
如果承辉帝非要较真,彻查梁家,梁道远怕是难以全身而退,晚节不保。
京官还来不及为梁道远的离去感到感伤时,另一个重磅消息传出,首辅孔照请乞骸骨。
依旧是三请三辞,前后不过三天,孔照的退休报告批准了。
首辅的退休要好看的多了,该给的荣誉都给了,可以体面的回乡养老了。
次日,承辉帝下诏书,宁克入阁,张庭恩回京。
现阶段的内阁成员如下,郭衍、潘季驯、林如海、宁克,张庭恩还没回来,但明眼人都知道,他是回来做首辅的。
处理晋商银行案子的同时,林如海上奏弹劾王崇,罪名贪赃枉法,假公济私,承辉帝立刻找准,王崇被罢免,好在留了功名,没有一撸到底。
这个事情不是捕风捉影,而是在处理晋商银行的案子中,发现王崇确实有经济上的问题,没少从晋商银行收银子,帮忙跑关系。其中因为牵扯到了李元,林如海没有明着说,但皇帝处置起来却很干脆,可见是知道他的底细。
贾琏可谓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朝中有人开玩笑,又一个被彗星扫到的。
有人这么说不要紧,关键大家真信啊。
本以为晋商银行的事情大概就到这了,没曾想派去山西的龙禁尉传回一条消息,事情似乎又大条了。
承辉帝紧急召开内阁会议,内阁诸公到场后,看见了角落里面带激动的李亨时,心里都有了一些想法。
李亨是怎么都没想到,他居然能列席内阁会议,这是被重点培养了么?
漫漫长夜要过去了么?我李老三的出头之日到了么?
没人关注李亨的浮想联翩,因为皇帝到了。众臣见礼后,示意林如海坐靠前一点。
在众人羡慕的目光中,林如海从后面往前走,坐在了次辅的位子上,空着首辅的位。
“中书舍人,发下去!”承辉帝并不着急宣布事项,而是让中书舍人将誊抄的文件发给阁臣们,李亨也有一份。
李亨这不看不要紧,一看气个半死,原来龙禁尉进入山西后,在“保护”各家股东的过程中,发现山西各地的粮食价格比京城都要高。
这就很不合理,于是便派人去查了查,发现去年山西风调雨顺,粮食丰收。照理粮食价格应该有所回落,实际上却高于往年三成左右。
再往深处一查才发现,问题出在晋商身上,他们花高价从民间采购粮食,运往外地贩卖。
顺着这条线往下追,终于查到了西北各边关,粮食运到这里,并没有停下,而是继续往口外去。
因为北虏入寇的缘故,大周与口外的贸易,名义上是处在断绝状态的,实际上晋商一直在外口外走粮食铁器,去年刚打完仗就开始了。
也就是说,北虏打进长城来抢都没有满足粮食需求,晋商却为了利润,给北虏送上门去了。
李亨看完后明白了,难怪与察哈尔王的谈判如此艰难,对方的态度忽软忽硬的原因找到了。
这不,上次请教贾琏,回去按照他修改的意见去谈,察哈尔部又不肯让步了,尤其在互市地点上。
内容不多,一张纸,没一会就能看完。
但是在座的诸位,却非常仔细的看了又看,生怕自己看错了。
承辉帝见时间差不多了,开口道:“林卿,有何感想?”
林如海起身后,一脸惭愧:“微臣在宣大时,还是手太软了!”
承辉帝笑了笑:“朕没有责备卿的意思,当初在宣大,盯着土地兼并与救济粮的发放,就够卿劳神的。再者,宽刑轻处,乃朕与内阁的决断。”
皇帝主动开脱,林如海依旧面带惭愧:“微臣无法推脱责任!”
承辉帝笑道:“过去的事情不提了,现在这个事情该怎么处置,今天定个调子。”
宁克不是第一次出席内阁会议,但以阁臣的身份开会,还是头一次。这次能顺利入阁,最该感谢的是恩师孔照,他以主动请辞为条件,换来了宁克入阁的结果。当然了,这次内阁的增补,朝野是有非议的。主要集中在上一次内阁补充人员,采取的是选举制度,这次皇帝直接点将了。
京城的报纸上就这个问题有一定的争议,主要观点还是选举出来的内阁大臣,没能令陛下满意,这才导致陛下改弦更张,钦点阁臣。
由此还衍生出一场争论,陛下选大臣,是选才呢,还是选德呢?
记住暖酒小说地址:nnn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