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2章这些玉米是野生的(1 / 1)

第082章

“这个秤是不是有问题?”

杨榕玮有些难以置信地看着眼前的重量,眼前有一种不真实的感觉。

目前国内玉米产量最高的纪录,是去年,也就是七九年创造的,创造这个记录的人现在还没有大名气,在后世却有着南袁北李之称,是杂交玉米之父。

夏玉米单位亩产量七百七十六点九公斤,这是当时玉米亩产的最高记录,这也让其他各地农学院以及农业专家如坐针毡。

因为创造这個奇迹的是一个年仅三十一岁,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农民。

他们这些农学专家都感觉被一个农民打脸了,然而,还没有等他们消化掉“掖单2号”的奇迹时,李爱国向院里汇报,一种新型玉米。

等所有专家和老师过来以后发现,这块试验田只种了两亩两分地,却产出高达两千二百二十三公斤玉米。

路顺风解释道:“现在这个产量算不得数,要把玉米粒剥下来,晾晒干才能得出真正的产量!”

杨榕玮摇摇头道:“其实已经可以估算出来产量了!”

秦玉华点点头道:“玉米出籽率一般是70%—88%之间,现在亩产一千零一十公斤带芯玉米,那也意味着!”

虽然去年就成功创造了七百七十六点九公斤的产量,但是这个亩产量投入了大量的化肥,每亩地施底肥一千五百公斤,外加磷肥一百斤,尿素五公斤,后来追肥十公斤尿素。

可以说掖单2号的成功,不具备可推广性,因为没有哪个生产队可以搞到这么多化肥,也没有哪个生产队可以用这个本钱投入。

事实上,掖单2号在示范田的亩产是四百五十公斤,而且现在还没有正式推广,等到正式推广是八七年,也就是七年后。

农业科技的发展,是不离不开工业科技的支持。

相较而言,路顺风的这两亩试验田,没有用磷肥,也没有用钾肥、尿素,只施了两千多斤猪粪。

两亩多的玉米地,创下了带芯玉米一千多公斤的惊人产量。

秦玉华马上就开始测量这种玉米的出仔率,经过测量,这种玉米穗长18.96厘米,最短的为15.76厘米,最长的约为20.83厘米,穗粗最细为5.05厘米,最粗约为6.37厘米,平均约为5.92厘米。

经过紧张地忙碌,秦玉米望着众人道:“同志们,我们今天见证了一个历史奇迹!这种玉米出籽率85.35%!”

众人都是农业方面的专家,自然清楚,所谓出籽率,就是一百斤玉米可以出多少玉米粒,出籽率85.35%也就意味着,一百斤带芯玉米,可以出83.35斤玉米籽。

杨榕玮惊讶地道:“这就是说,这种玉米亩产八百四十一点八三公斤?”/

秦玉华重重地点点头:“没错!”

路顺风其实并不知道,他空间里的玉米种子是和育187,这是中国最高产的玉米品种之一,每粒重达40.6克。一般平均亩产为1800斤,最高亩产量约为3284斤。

路顺风只是没有用化肥,如果在采取精种的情况,再施上足够的化肥,可轻松突破九百公斤。

这是自2006年开始,通过杂交培育,2017年获得成功定审的品种。

毕竟,他并不是农业专家。

秦玉华非常激动地抓住路顺风的手道:“路顺风同志,你这是怎么做到的?”

普通农民不清楚,玉米亩产最科学的种植密度,是四千株至五千株,可是这些农业专家都非常清楚。

路顺风这块试验田,玉米株与株之间,仿佛像尺子测量过一样,采取了最科学的种植方式,秦玉华也以为路顺风也是类似于北李自学成才的人才。

路顺风笑道:“诸家专家,杨院长,这事三言两语也说不清楚,咱们要不要先吃饭?”

杨榕玮抬头,发现此时天色已经黑了,抬头望去不远星星点点,正亮着灯光,虽然距离还有些远,却也看出,这并不是煤油灯,也不是蜡烛。

难道说,整个沈家庄生产队都用上了电灯。

秦玉华现在也发现了沈家庄的电灯,他现在也非常惊讶,要知道这年头虽然不少地方已经通了电,但是电费却很贵。

所以即便是村里真的通了电,也鲜有人家会用电灯,大多数人家还是选择老式的煤油灯或者是素油灯。

哪怕是省城这座后世新一线的城市,现在也有不少人家用的是煤油灯,不用没电用,而是用不起。

虽然油灯多少有些暗,还有失火的危险,但是省钱啊!更为重要的是,一两家用电灯,隔了这么大老远肯定是看不出来的。

沈继武其实早就来到了路顺风的试验田这边,只是没有靠近,毕竟,他也不懂这块玉米为啥有这么高的产量。

特别是张传文在听到这块玉米地的时候,他的心里更酸了,现在大豆收割已经基本完成,其中大豆亩产三百二十斤,比去年提高了一百多斤,这让张传文非常高兴。

可是听到亩产超过八百多公斤的玉米,瞬间就感觉,自己这些年都活到狗身上了,如果不是自己阻止,沈家庄一定获得惊人的粮食。

按照路顺风的思想,其实如果化肥能够跟得上,粮食产量可以达到后世的产量,哪怕七八成,沈家庄生产队也不会饿肚子,毕竟人均还有两亩多地,按照小麦亩产八百至一千斤,玉米一千五亩斤。

沈家庄生产队人均至少三四千斤粮食,可是没有化肥,产量提不上去。

今年沈家庄可以拥有三百二十斤的大豆亩产量,还是多亏了养殖场的猪粪,猪粪效果虽然不如化肥,却也比不施肥好得太多了。

“那就先吃饭吧!”

沈继武道:“杨院长,各位老师,请到我们生产队食堂吃饭!”

生产队的食堂,平时没有开过,但是秋收的时候,却已经开了,主要是方便社员们干活。

如果像平时,社员们是天亮上工,天黑下工,可是在秋收期间,天不亮起床开始干活,晚上干到十点多。

中间自然没有时间回家做饭,都是食堂做好饭,然后以各生产队为单位,直接在地里吃饭。

“我们农研所有食堂!”

“我们怎么说也是地主,要尽一下地主之谊!”

沈继武对于杨院长还是非常感激的,如果不是杨院长免费给他们提供猪仔,他们生产队的养殖场也无法发展成现在的规模。

杨榕玮倒也没有太过客气,与沈家庄生产队相比,省城大学农学院的经费太少,根本就不够用,如果不是跟沈家庄生产队合作,不知道有多少项目和课题要搁置或延迟。

众人一行朝着大队部走去,一路走来,众专家和老师震惊了,沈家庄生产队家家户户都用上了电灯,特别是养殖场和饲料场那边,用的还是大功率电灯,不是二百瓦,就是五百瓦。

距离老远,就可以看到刺眼的灯光,除了各家各户的电灯,村里的村边居然还扯上了路灯,路灯不像城市里的那种大型路灯,但是也是至少一百瓦的室外灯。

这一晚上需要耗费多少电费?三百度还是五百度?

眼下城市居民用电是两毛四分钱,一晚上至少需要六十块,一个月就是一千八百块,一年就是两万多块钱。

秦玉华有些懵了。

杨榕玮问道:“你们生产队用的是沼气电灯?”

“是的!”

路顺风笑道:“现在生产队一共建了二十六个沼气池,基本上可以满足生产队照明需求。”

“那太好了!”

秦玉华听到这话,暗暗惊讶,二十六个沼气池,先不问这些沼气池多大,投资的成本都不会低。

众人来到大队部食堂,每个人先端过来一搪瓷缸茶水,然后就开始上菜,二十多名专家和老师,分成三桌。

杨榕玮、秦玉华、李爱国、沈继武、路顺风等人坐一桌,其他老师和专家坐另外两桌。

看到端上来的饭菜,众人再次被震惊了。

红烧猪头肉,红烧排骨,鸡蛋炒辣椒,还有醋熘白菜,西红柿鸡蛋汤,四菜一汤,这是干部下乡的待遇。

沈家庄生产队比一般的生产队要富裕,他们知道,可是没有想到居然会如此富裕。

“都是家常菜,诸位领导别嫌弃!”

杨榕玮道:“多谢款待!”

“应该感谢杨院长,要不是杨院长和农学院的帮助,也没有我们沈家庄生产队的今天!”

沈继武笑道:“现在秋收,不能喝酒,那我就以茶代酒,敬诸位一杯!”

“干杯!”

杨榕玮笑道:“那咱们吃饭吧,我都饿了!”

“好,吃饭!”

现在众人也饿了,自然也不客气,大口大口的吃了起来。

秦玉华是一个急性子,他望着路顺风问道:“路顺风同志,你这个玉米种子是哪里来的?”

“野生的!”

路顺风还是使用原来的那一套说辞:“去年的时候,我在养殖场担任饲养员,猪圈那边长了几十株玉米,这些玉米长得特别好,我当时就寻思着不能吃,一定要留种子!”

秦玉华对这个答案明显不满意:“咱们国内没有听说有这么高产的野生玉米种子啊?”

记住暖酒小说地址:nnn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