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二章 宰相犯错,一分不改(2 / 2)

大唐天将军 落叶凋谢 3237 字 1个月前

再改成“义务兵”,哪怕以李瑄的声威,也镇不住。

所以大唐会维持现在军队的人数,即便征服草原,也不多设都督府。

而是让敦煌、灵武、太原等都督府,驻扎在草原上。

同时,或明或暗地去吸大唐以外国家的鲜血,去铸造大唐的根基。

军衔制度,同样以明天一月落实。

即便军衔未打造成,但从明年开始,士卒的身份将正式转变。

消息传递至都督副后,可以用皆大欢喜去形容。

从上到下,都觉得自己获得殊荣。

当然,那些被封为大将军者,明年换届的时候多半会晋升至天策府。

又将有一些将领得到升迁。

……

时至六月,骄阳似火。

但即将到达大唐规定的换届年,所以百官工作繁重。

十八学士之一的崔祐甫在为李瑄整理奏折。

李瑄突然发现一本弹劾奏折。

还是弹劾宰相的奏折。

一名叫王华重的庐江郡长史弹劾首席宰相李岘任人唯亲。

今年元月初十,原庐江郡太守李盛因病告老还乡。

庐江郡是淮南第二大郡,照此情况,朝廷要么会提拔一个中郡太守接替,要么从朝廷空降,要么下官升迁。

在李瑄继位后,更多会采用升迁制度。

给本地官吏机会。

李盛辞官后,一般要从长史和别驾中选择。

但政事堂和吏部最终选择别驾源洧继任庐江郡太守,而非王重华。

源洧是大唐名士,源氏是大唐有名的士族。

他的父亲源光裕是开元名相源乾耀的从子。

并且许多人清楚,从小在长安长大的源洧与李岘是故交。

王重华则是寒门进士出身。

他认为自己在考成法下,政绩优于源洧。

且在乾元元载时,长史和别驾一样,都是从四品的官职,属于竞争关系。

别驾也不再侧重军事,与长史一起辅助太守处理政务。

在此制度下,要升迁也是他升迁,要不升大家都不升,轮不到源洧。

所以王重华奏折上直指李岘任人唯亲。

实际上,任人唯亲在大唐非常普遍。

因为李瑄就算最大的任人唯亲者。

就当他是皇帝,拥有特权。但李瑄也不能听王重华的一念之差,还要调查清楚。

“崔学士,许多人选择官吏,为什么会选故友亲朋?”

李瑄放下奏折,向崔祐甫询问道。

“回至尊,比为人之常情。”

“选用官吏必须熟知其才能和品行,若不与其相识,如何能知道他的真实情况?”

崔祐甫较为隐晦地向李瑄回答道。

李瑄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

然后他将弹劾的奏书交给崔祐甫,吩咐道:“使吏部尚书刘晏处理这件事情,他知道该怎么做!”

“遵旨!”

崔祐甫接过奏折,领命离去。

事实上,李瑄是相信李岘的。

但李岘终究是正常人,或许真如崔祐甫所说,李岘觉得源洧比王重华更适合为太守。

李瑄明白,这种心态和他的心态一样。

其实还有一点很关键。

如李瑄任人唯亲,是因为他需要人听他的策令。

在大争之世的浪潮中,若一直和他对着干,不执行命令。哪怕有诸葛亮、萧何的才能也不行。

没过多久,刘晏就将王重华和源洧的考核结果呈交给李瑄。

考成法是打分制度。

除了诸多任务外,每一年还会为官吏打分。

满分共一百分。

优秀是八十分以上。

良好是七十分以上。

合格是六十分以上。

六十以下,五十分以上为“考察”期,如果有两次,罢免官职。

年度五十分以下,直接罢免。

在考成法下,往往良好的政绩,才具备升迁资格。

庐江别驾源洧去年的总分为八十三分。

王重华为八十四分。

微微领先!

也说明庐江郡太守府运转高效,连底下的县都没有问题。

否则不会有如此优异的考成。

也怪不得王重华不服。

或许对许多人来说,源洧身份显赫,又有与王重华相差无几的能力。

提拔源洧理所应当。

在科举改革前,就源洧的姓名,就不止加十分。

“刘尚书,你觉得右仆射如此合法吗?”

李瑄向刘晏询问道。

“微有瑕疵,但亦不是不能理解。”

刘晏没有因为是竞争关系,趁机中伤李岘。

因为李岘确实高风亮节,很有魅力。在大事小事上,也克己奉公。

宰相虽然最多两个任期八年。

但有一种情况。

如果一名普通宰相在尚书、中书令等位置上待了八年。

若突然被提拔为首席宰相,则可以圆满一个任期。

现在李岘第一个任期将至,第二个任期第二个任期是板上钉钉。

相比于年迈的二号宰相裴遵庆,三号宰相刘晏是最容易为首席宰相者。

所以他不是很急。

虽然宰相轮流执掌政事笔,但首席宰相与普通宰相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许多事情,皇帝会单独与首席宰相商议。

单凭这一点,都不是其他宰相可比拟的。

关于李岘的事情,刘晏打心底认为不是什么大事。

名臣的后代,压制王重华。虽然与王重华相差一分,但算合理范畴。

李瑄不动声色,与刘晏寒暄几句后,使其暂且回政事堂。

他吩咐韦应物召李岘入甘露殿。

他虽然任人唯亲,但他是掌舵者,不能和官吏们一个心态。

他觉得刘晏忽略了一件事情。

那就是对王重华很不公平。

“臣拜见至尊!”

李岘入殿后,向李瑄拜道。

“右仆射,上郡辅吏,同为正四品上,为何提拔源洧,而不提拔王重华。”

李瑄见到李岘,开门见山地说道。

李岘愣了一下,心中一想,好像是元月的时候他提拔源洧为庐江太守。

他顿时明白,只因一分,他被弹劾。

“臣与源洧相识,知其才华和能力,认为他能更好治理庐江郡。且王重华原本为从五品上的官职,只是因乾元改品的时候,从从五品上,提拔到与长史一个品级,根基不如在长安任职过的源洧牢固。臣和宰相们,除了知道王重华是宰相,担任过县令、县丞外,并不知其品德能力。”

“另,源洧今年五十五岁,王重华今年三十六岁。”

李岘想当时的决策后,向李瑄回答道。

在诸多方面上,使他选择源洧。

“考成法之严厉,使诸地官吏战战兢兢,不敢疏忽。为得优异,不少官吏夙兴夜寐。现王重华向我上书,是在将我的军。既然是正常提拔,就必然以考成法的成绩为先!”

“任千般重,一分不改。”

李瑄听到李岘的阐述过,也理解这个时代士大夫的心思。

但规矩一立,岂有变数?

除了皇帝可以在秘书省提拔官吏,其余必须按照规矩。

从今以后,无论任何事情,都不能改变考成法一分的优势。

“这是臣的过失,愿受责罚!”

李岘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明白自己有感情用事的成份,立刻认错。

“罚俸禄三个月,望尔警示。源洧也不必再罢免。诸多官吏任期将至,以优异提拔王重华为新的上郡太守。”

李瑄为维护李岘的尊严,并没有罢免源洧。

而且源洧也并无过错。

他不仅在罚李岘,也是在警示朝廷、地方的官吏,重视考成法。

用“一分不改”,去勉励天下官吏。

记住暖酒小说地址:nnn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