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重文轻武?文官如何辅佐武将?(2 / 2)

要知道,汤和虽然也是淮西武将,但为人沉稳内敛,不喜争权夺利,在朝中的存在感并不强,很多人都认为他是一个“老好人”。

但正是这样的一个人,却被朱柏选中,来辅佐李景隆,这其中的深意,让众人感到难以捉摸。

朱柏看着众臣的反应,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意味深长的笑容。

他并没有解释自己为何会选择汤和,因为他知道,有些事情,说得太多,反而会适得其反。

他相信,时间会证明一切,汤和的能力,也定会得到众人的认可。

“汤和,朕命你辅佐李景隆,协助他整顿兵部,为大明建立一支全新的军队,你,可愿领命?”朱柏的声音威严而有力,回荡在大殿的每一个角落。

“臣,领旨!”汤和从队列中走出,单膝跪地,声音洪亮而坚定,没有丝毫的犹豫。

朱柏点了点头,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满意的笑容。

他知道,有了汤和的辅佐,李景隆一定能够更快地适应兵部事务,为大明的军事改革,奠定坚实的基础。

大殿内,气氛似乎开始出现了一丝缓和的迹象,众臣的脸色也逐渐变得平静下来。

他们虽然对李景隆仍然抱有一些疑虑,但朱柏的安排,却让他们感到了一丝安心。

朱柏看了看众人,

他突然转头,目光如炬,看向大殿门口的方向,缓缓说道:“让他们进来吧。”

话音刚落,大殿外便传来一阵整齐划一的脚步声,声音沉稳而有力,如同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即将踏入战场。

大殿内,气氛瞬间变得紧张而凝重,所有人的目光,都紧紧地盯着大殿门口,等待着即将到来的人。

好的,这是我为你创作的小说第十六章内容:

**第十六章 朝堂议论心不动,用人之策意从容**

金銮殿上,龙椅空悬,两侧文武百官肃穆而立,气氛凝重。

自太子朱标抱恙,朝堂之上便隐隐涌动着不安的暗流。

今日,藩王朱柏破例入朝,更是让这份紧张感达到了顶点。

朱柏身着亲王蟒袍,缓步走向殿中央。

他面容沉静,目光深邃,举手投足间带着一股与生俱来的威严。

他先是向众臣微微颔首,随后转向御座方向,恭敬行礼。

“诸位大人,”朱柏的声音清朗而沉稳,带着一股令人信服的力量,“今日,本王奉旨入朝,是为回应诸位对朝廷新近人事任用的疑虑。”

话音刚落,朝堂之上便响起一阵低低的议论声。

浙东一派的官员们更是面色不悦,窃窃私语。

此次朝廷破格提拔李景隆,一个此前名不见经传的武将担任要职,早已在朝中引起轩然大波。

尤其是浙东一派,他们多为文官,向来对武将掌权抱有戒心,对这种突然而来的任命更是强烈抵触。

“殿下,”一个年过半百的文官站了出来,他面色严肃,语气中带着一丝质问,“李景隆此人,资历尚浅,功绩不显,为何能得如此重用?莫非朝廷用人,已不讲规矩了吗?”

此话一出,立刻引起了一片附和之声。

浙东一派的官员纷纷表示赞同,矛头直指朱柏和朝廷。

朱柏目光扫过众人,不慌不忙,他早已料到会有此局面。

“诸位大人,”朱柏再次开口,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到每一个人的耳中,“本王深知诸位对李景隆的疑虑。但本王要告诉诸位的是,朝廷用人,看重的绝非资历,而是能力!”

他顿了顿,目光锐利地扫过众人,“李景隆虽资历浅薄,但其在军中崭露头角,于军事谋略上颇有见地,更兼有革新之志。如今,大明边境不宁,正需要敢于打破常规,锐意进取的人才。而李景隆,正是这样的人!”

“殿下此言差矣!”又一个官员站了出来,他言辞激烈,“朝廷用人,当以稳重为先,如此破格提拔,恐会引起军中动荡,朝堂不稳。况且,李景隆空有革新之志,却无统兵之能,如何能担当如此重任?”

朱柏微微一笑,他早已预料到会有人提出这样的质疑。

他环视四周,沉声道:“诸位大人,本王今日不仅要向诸位解释任用李景隆的理由,更要向诸位说明朝廷的军事改革计划!”

他从袖中取出一份奏折,递给身边的太监,太监接过奏折,展开,高声宣读起来:“为应对北方边境之患,朝廷决定推行军事改革。其一,将部分旧式军队进行精简,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其二,将挑选有志之士,加以培养,壮大军队的后备力量;其三,将加强军事演练,提高军队的实战能力……”

奏折声在殿内回荡,每一个字都清晰地落入众人的耳中。

浙东一派官员听得面色凝重,他们万万没想到,朝廷竟然要进行如此大规模的军事改革。

朱柏待众人消化了奏折内容,再次开口道:“诸位大人,本王知道,诸位对李景隆的任用仍然心存疑虑。所以,本王决定,派辅佐大臣辅佐李景隆,助其推行改革。同时,本王也会密切关注改革的进程,若有不妥,定当及时调整。”

他目光坚定,声音铿锵有力,“本王在此向诸位保证,朝廷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大明的安危,为了天下百姓的福祉!还望诸位,能够放下成见,共同为大明复兴贡献力量!”

朱柏的一番话,如同惊雷一般,在朝堂之上炸响。

众臣被他展现出来的魄力和决心所震慑,纷纷陷入了沉思。

浙东一派的官员们虽然仍有不满,但也不得不承认,朱柏的这番举措,确实是有理有据,令人难以反驳。

记住暖酒小说地址:nnn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