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跃出九幽凌霄志,直冲九霄展宏图(2 / 2)

于是米国军方自那时起开始搞振动试验,就发明了振动平台。

现在各国的重要装备在出厂前,几乎都要过振动平台这道关。

当然了,为了遏制华国,振动平台是禁运的。

从50年代“巴统”成立,到80年代,1吨推力以上的电动振动平台,全都不允许卖给华国。

这种情况直到90年代后,随着大老苏解体,禁运才放宽到了5吨。

直至今日,还是5吨以上禁运,9吨以上严格管制的状态。

当时世界上有两大王牌企业,一个是米国的“菱”公司,另一个是疯不列癫的“菱”公司。

两家在全球电动振动台领域,属于垄断地位。

故事到了1995年,终于迎来了转折。

在苏城一家实验仪器厂干了25年某位王姓大佬,为了打破这种设备造成的卡脖子,下海创立了“东菱”。

之所以叫东菱,就是要做东方之菱,对标老米和疯不列癫的两家菱。

东菱从3吨以下中低端产品出发,开始了技术和资本的积累。

转眼到了2002年,另一个转折点到来。

彼时正赶上行业泰斗江教授,从火箭院某所退休。

而江教授早在1981年,就搞出了10吨的水冷式电动振动台,可惜因为由来已久的体制问题,导致产研无法结合。

退休后王总直接把江教授拉进东菱,完成了原始积累的东菱开始蜕变。

然后便是一路开挂,从5吨、6吨、7吨,转眼就干到了18吨,已经反超了欧米,而且远超他们9吨的严格管控标准了。

2006年时,江教授加入后的第四年,东菱放了个大的,具有标志性意义的35吨推力电动振动台研发成功,宣告彻底砸碎西方封锁和垄断!

到了前年,也就是2012年,他们又搞出了50吨级,成为世界首创。

搞笑的是,咱们在这方面都甩出老米10年差距了,他们居然还死咬着9吨禁运。

更特么逗的是,早在2006年起,他们就已经开始从咱们这进口16吨级产品了。

真是好一出讽刺大戏。

最扬眉吐气的是,东菱霸气的来了个“倒翻天罡”,要求老米签订最终用户声明,不仅要保证产品不用于军事领域,还不能拆机,就连操作、维修人员,也必须由我方人员担任,并且所有实验数据必须回传。

当时的米方代表,一边签字一边黑着脸表示:这是自己第一次在这种合同上签字。

不过他们现在多少有些习惯了,毕竟蔚蓝科技崛起后,从来都是按着买家头卖货的。

连带着那些国内的友商,也是有样学样,谈判桌上就一个态度。

爱几把买不几把买,讲一次价直接涨价,讲两次就卖你对家去,看谁尿黄!

而邱睿厂房里,这块顶着“九霄”一级火箭的振动试验系统,其内部的7台50吨级电动振动台,就是从东菱买来的。

当然,蔚蓝科技也不是单纯的买方。

如何将这7台设备的振动完美整合,做到多轴同步,也是一大学问。

不过对于赛博器灵来说,控制个机械罢了,似乎并不能构成什么挑战……

正满意地盯着自己的大飞棍猛看,邱睿就听到身后传来一声嘀里嘟噜的问候。

大概过了一秒,他才反应过来,刚才好像是句毛熊语,而且说话之人是谁,他已然知晓。

“你好,亚历山大罗维奇博士,最近工作生活得可还习惯?”

“习惯习惯,多谢老板关心。”戴着同传耳机的亚历山大罗维奇,一脸感激与崇敬地看着这位年轻到不像话的学者型企业家。

感激,自然是因为对方不仅给予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工作环境与福利待遇,还神通广大地将家人也悄悄接到了华国,再也没有了那种走钢丝的

至于崇敬,就更显而易见了。

无论是这座伟大的未来化工厂,还是自己接触过的这些惊人项目,无一不在彰显着这位讳莫如深的科研水平,以及高瞻远瞩的技术嗅觉。

跟着这种人做研究,怕是一辈子都不需要再为了学术以外的任何事情而烦恼了吧?

诚信加入蔚蓝科技的这个选择,或许是我这辈子所做过的最正确的选择,没有之一……

其实也不止是他,所有和他一起来的外籍员工,甚至就连华国本土员工,又何尝不是同样的感受。

记住暖酒小说地址:nnn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