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御前(1 / 1)

明风八万里 紫钗恨 2156 字 2023-09-04

张博易很清楚淮安府的实际情况可能比王之仁报告的还要糟。

毕竟王之仁只说“伤亡了几百名官兵”却没有说明被俘失踪的具体数字,但是根据张博易这些年历练的经验,明军上报的伤亡数字与被俘失踪数字往往是分开的,或者说实际损失可能达到近千人甚至更高。

所以王之仁才会放下身段要求张博易从邳州方向侧击左梦庚、董源率领的汉军八旗,但是张博易却觉得自己的当面敌人还是从山东压过来的清军主力:“告诉武宁侯,我会请张煌言将军全力支援他,但我是彭城伯!”

彭城是徐州旧称,刘永锡之所以把“彭城伯”这个封号赐给张博易,自然是希望他能保证徐州万无一失。

而现在张博易手上虽然有三旅十五营以及数营州郡兵,但是总兵力加起来才二十营,而从山东方向压过来的清军至少有四五十个牛录与营头,如果张博易再分兵邳州恐怕是无兵可用的局面。

但是拒绝了王之仁的请援要求之后,张博易却还是不放心:“通知临淮的王普祥将军,立即向徐州靠拢,我的侧翼需要他来掩护,还有把整个徐州都动员起来!”

现在整个徐州只有二十余营马步军,加上州郡兵、辅兵也不过是一万三千余人,但这已经是承天朝在江北最大的一个野战兵团,再进行动员的话自然会鸡飞狗跳对地方影响极大。

但是张博易很清楚在刘永锡大举西征的形势下,这对于大清国来说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清军肯定会竭尽全力南犯。

事实也证明张博易的判断无懈可击,动员的命令下达第二天就从山东传来了清军大举南下的消息,虽然打头阵的还是多铎、豪格这对难叔难侄,但是除了多铎、豪格与孔有德这些老对手之外还有数以万计的清军一并加入了这次南征,甚至有人声称摄政王多尔衮也在军中督战。

前哨战斗很快打响,打头阵的依然是多铎、豪格所部,这都是越明军的老对手,而且在战场上遭受多次重创。

虽然这两位亲王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从京师与关外调集王府护卫、包衣、甲兵重建这两支大军,但实力较强的多铎所部也不到七千人,豪格所部更是只有三千余人,孔有德更是不过千人。

因此张博易觉得清军的主力或许不好对付,但是多铎、豪格这些老对手应付起来绝对没问题,毕竟他们在战场上已经被越明军打残了好几次。

但是张博易很快就发现战局的演变比自己的预期要艰难许多,现在的多铎、豪格所部似乎又恢复了南征初期的巅峰状况,不管是游骑斥侯的追逐还是步骑结合冲锋都是有板有胆,甚至连多铎、豪格这两位大清国的王爷都亲临一线冲锋陷阵。

虽然越明军也组织了几次阻击与反击,但成效一直不佳,但这也证明了之前获得的那份情报确实:“清军这次南下是摄政王多尔衮亲征!”

只有在摄政王多尔衮亲征的情况,刚刚重建起来的多铎、豪格以及孔有德部才会有这样可圈可点的表现,因此张博易毫不犹豫地说道:“可以通知周之升与南京了,让他们赶紧北上!”

张博易虽然是江北提督总督江北军务,但是在江北四路大军周之升的京口镇却是极其特殊的情况,作为拱卫南京的头等精锐,京口镇并不隶属于江北提督而是直属于兵部,而关于这支兵马的具体调动更是要由御前会议来决定。

而此刻的南京城已经变得格外紧张,虽然江北方面表示清军在徐州与淮安都遭受重创进展缓慢,但是大家对于去年弘光朝的覆灭仍然是印象深刻,当时也是天天露布大捷,结果大清军几乎毫无阻碍地从徐州一直打到了南京城下。

而今年大清国又发动了一次大规模南征,唯一的区别就是去年充当南征主力的多铎、豪格所部今年变成了前锋,但这也代表清国这次南征的规模很有可能超过去年,据说大清国的摄政王多尔衮也率军亲征。

因此南京的气氛一下子紧张起来,甚至有个别官员直接弃职潜逃,但是多数官员只是惊惶不定作好应变准备而已,毕竟清军远在徐州、淮安,形势看起来还没有那么险恶,而且南京现在有张皇后、长平皇后、朱大典、张国维坐镇,短时间内应当出不了大问题。

特别是有过一次降清历史的《清国志》总裁钱谦益更是气定神闲,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挫折之后这位东林领袖也是放浪形髓毫无顾忌,天天都往秦淮河上走,甚至还放言《清国志》全书都由他钱某人统稿,书中诸人的气节如何都由他一言而决。

现在最重要的问题还是周之升的京口镇是否北调徐州参战的问题,考虑到朝廷在江淮之间的几路大军张博易、王之仁、王普祥、张煌言都已经参战的情况下,周之升的京口镇几乎是承天朝在江北的最后一支野战机动部队,所以这个问题在朝中引发极大争议。

越明军虽然经历许多大战恶战,但是越明军从起兵开始大多数战役都是占据兵力优势,即使少数战役不曾占据兵力优势,但是由于参战的八旗精锐数量有限,而江南新附军的战斗力不高,越明军还是能在战场上形成兵力优势。

但是现在的局势与以往不同,虽然张博易、王之仁、王普祥、张煌言已经竭尽全力,但是清军南犯是由摄政王多尔衮亲自指挥,而且承天朝的大部分野战主力都由刘永锡统率参加西征战役,所以清军在每一个战场都形成了兵力优势。

现在不管是王之仁还是张博易、王普祥都在向南京请求援兵,因此对于京口镇的使用形成了多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京口是进入南京的必经之地,周之升所部绝对不能调离南京,还有一种意见周之升的京口镇应当调到扬州与张煌言一起坚守扬州,第三种意见则认为应当服从张博易的安排北调徐州。

但是三种意见谁也不能说服谁,所以最后还是要由御前会议来决定,只是这次御前会议除了张皇后、长平皇后与几位阁臣、尚书之后还多出一位重臣,那就是负责守备南京的吴胜兆。

虽然在承天朝中吴胜兆并不是最顶尖的战将,但是刘永锡之所以选择让吴胜兆负责南京守备,自然是因为吴胜兆在溧阳之战给了多铎、豪格致命一击并彻底扭转了江南战局。

有过这么一段辉煌历史的吴胜兆自然绝不可能投降清军,而这次御前会战上吴胜兆更是信心十足地说道:“周之升一军如何调度由朝廷决定,不管去哪个方向都不会影响南京守备!”

说到这,吴胜兆补充了一句:“南京守备有我吴胜兆,保证可以万无一失!”

虽然吴胜兆这话说得有点满,但是刘永锡选择让吴胜兆守备南京而不是交给太康侯这样的勋臣,自然是对吴胜兆与他统领的南京守军充满了信心,听到张皇后就不由松了一口气:“京口镇能够自由调度那就最好不过了!”

现在江北诸军都在告急,尤其淮安府的武宁侯王之仁所部更是受创最重,已经在奏报明言如无援兵随时可能退回淮安城死守,但是这样一来徐州的张博易就要面临两面夹击。

过去大家都觉得武宁侯王之仁是定海总兵出身,所部也是大明精锐之师,跟着刘永锡南北征战立下了不少功劳,所以他出任淮安巡抚大家都没有争议,甚至有人觉得刘永锡应当让王之仁负责江北军务,而不是由比他低一级的彭城伯张博易来总督江北军务。

但是这一次清军南犯之后就试出了江北诸将的成色,虽然王之仁的当面之敌只是汉军八旗,但是坐拥十余营兵马的王之仁几乎全局被动接连损兵折将连连后退现在甚至准备退守淮安府城,大家觉得离开了承天皇帝的指挥之后王之仁只是一员三流将领而已。

而刘永锡让张博易坐镇倒是选对了人,虽然清军投入徐州战场的兵力越来越多,但是张博易始终稳若泰山,虽然要求调周之升的京口镇北上,但是也做好独立坚守徐州城的准备,让大家不由想起了他在湖州之役的表现。

大家甚至想到了眼前的吴胜兆也是由刘永锡亲自指定的人选就觉得放心了,因此朱大典首先说道:“既然南京守备万无一失,那么京口镇最好及时北上徐州,两位娘娘有什么意见吗?”

朱大典觉得不管是张皇后还是长平皇后都是否决自己的建议,毕竟这也是承天皇帝刘永锡的安排,但是谁也没想到长平皇后突然问了一句:“京口镇现在有多少兵马?”

朱大典当即答道:“周之升的京口镇共有两旅十营六千余众。”

长平皇后又问了一句:“那这次南下的建虏又有多少兵马?”

记住暖酒小说地址:nnn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