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九章 乐浪与平边策(1 / 1)

狩宋 郁榕 1741 字 2023-09-05

电力的运用受到了很大的挫折,这不仅是系统技术本身缺陷的问题。而是比如电线,合成树脂,玻璃制造和机械制造、新设计的电子元器件的制造都要面临废弃物的治理问题。旧的工厂再进行必要的改好和研究,新的工厂因为系统不完善而重新进行了设计,施工也面临很多困难。

但是处理污染必须的化学和微生物学,环境科学的重要性却提升了一个档次。

这给耿先生这样专心技术的人很大的冲击,因为解决技术问题,不是解决单项技术就足够了的。

四到五月期间,科学院已经在讨论系统论的问题了。

高继冲和王婉容在定远待了不断的时间,大多数时候都在在广场上,偶尔也和居民一样在市场里买一些日用品。看起来平常。但是却让太多人来效仿。

这让渤海的年轻人不忌讳把感情自然表露,认为以前男女之情被藏起来,好像是件丑事是可笑的。当然男女相互尊重,对感情专一,王爷和王妃就是标准。世界上不止有那些烂七八糟的事情,也有比如王爷和王妃那样的美好的爱情。

除了不吝于表达感8,情以外。还有待人处事的诚恳,虚心求教。思考问题要细致深入,尊师重道的同时,也不要拘泥于旧有的理论。善于观察和发现等等。

有太多人因为高继冲和王婉容在定远新城而赶往那里。

所以内卫的保卫任务有些不堪重负,高继冲只能决定离开。

不过虽然高继冲和王婉容不在,定远新城的广场中的那株大树下的传说却被人们津津乐道,很多人在树下的木椅上献花。一些定情了的男女会主动跑到哪里,一方面表示定情,一方面希望得到王爷和王妃的保佑和祝福。

定远高科技给人带来的震撼被王爷和王妃的温情给掩盖了。只有很长时间。定远都是作为一个爱城的形象留在了人们的心目中。

这与当初王府建设新城的初衷相符,王府也刻意去宣传。

因为定远新城关系,其它的城市也被带上的“帽子”,比如旅顺被称为“科学城”。因为大多数研究员都在那里,创建科学的主要人物,比如高继冲。耿先生,玉清,玉琳,陈陶等等都居住在旅顺。而且大部分都居住在渤海王府的周边。随着科学的理论渐入人心,哪里成为了科学的圣地。

大连被称为“海城”,因为哪里是船舶工业最集中的地方,虽然很多军事工业也在哪里,但是毕竟和船舶工业相比,那实在是微不足道。

济州被称为“商城”。因为那是海上航线的交叉点,商业最集中的地方。这个在后来的百年时间都没有变化。

定远的作用慢慢开始体现出来,因为乐浪郡的年轻人也会跑到定远来,有些是纯属“朝圣”,有些是打扮的花枝招展来寻求爱人的。有时候,人心的转变,要打过家族的束缚。原本斗争激烈的世家和庶民,因为要追求自由的爱情。中间的禁锢被打破了。而这些禁锢一旦被打破,就再也很难恢复。

世家还在往外迁移。但是太多年轻人被渤海的这种开放,平等的文化所吸引而留了下来。

乐浪郡紧张的局面在不知不觉中消失了。

五月,动物们向北迁徙,渤海郡新毕业的学生们正式分配了一批到达乡镇,他们带来的还有大批的学生参与到了地方的治理。

一条沿着海岸线的铁路和直道开始修建,定远新城的对面是新定城。定远和新定都有不错港口,清川江江口的安州城,大同江江口的南浦城的港口也在开工建设。这三座新城之间肯定是要用铁路连接的。

反而是平壤没有一个定位。当然三座新城因为都是滨海城市,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控制。

乐浪郡的海上商路一通,加上它与山东距离不远。人员交流骤然提速。

三月末的时候,柴荣再次发布了招贤令,不错这次主要集中在了文士身上,要世家推荐人才,直接任命官职。如果考核合格,举荐的人会得到嘉奖。人才单方面向渤海流失的现象总算得到了遏制。

四月,柴荣于京城四面别筑罗城,实际上就是用了以工代赈的办法,解决了部分穷人的吃饭问题。同时,柴荣又让大臣进献策论,自己亲自批阅。以前渤海不“奉献”人才,这次柴荣命令渤海必须献上一篇策论。

其实柴荣也是迫不得已,因为新的官员都是世家中人,世家子弟没出一个策论,几乎都把渤海的政策放在了对立面上加以挞伐。而渤海完全不当回事,让他这个皇帝也不胜其烦。

高继冲当然不会和世家去争吵,那太掉份了。而且他可知道历史上王朴的“平边策”应该就是在这个时候献上去,并成为了大周,甚至后来大宋的基本国策。

所以高继冲让王朴为首,准备一篇策论。因为他是高继冲的内府行政之首,他不写谁写?

没想到王朴拒绝了,他认为自己现在正在为科学事业忙得不可开交,不想扯一些闲话。王朴这个人不太好说话,认定了的事情是不会回头的。结果是吴夏、敬梁、赵挺等人一起写了一篇策论,两个人硬把这个《平边策》栽到王朴头上,谁叫王朴是大周的状元呢。

实际上,因为渤海王王府的地位,写《平边策》算是比较合适的。平边策定下的策略和当初柴荣与高继冲谈的策略一脉相承。西北蜀中先走,然后先南后北,解决辽国问题。“攻取之道,从易者始”是总原则,这句话是王朴说出来的,虽然王朴没动笔写具体的文字和办法,但是几个人围绕这句话做文章。所以栽到王朴头上,王朴还真没话说。

这中间当然有渤海的谋算,其实说白了,就是为渤海争取时间。

不过这篇策论比历史上王朴的策论可详细多了,里面很多都是具体的策略,可谓阴谋诡计跌出,体现的是吴夏的大局好,敬梁的诡计多,赵挺的思维细的特点。

所有的策论其实并不是直接送到柴荣哪里,都是冯道和李谷等人先看的,两个人吓坏了,连忙封了策论,进宫找柴荣。柴荣也大吃一惊,命令这篇策论不宜公开,让李谷将策论去掉里面的细策,简要概述总要,伪托王朴之名对外公布。

柴荣当然知道这不可能是王朴写的,肯定是集中了渤海王府的所有谋士的智慧写的。

柴荣叹了口气道:“有此策,一统天下怕是要不了十年,五年就够了。”

而因为这篇策论太精彩,也太具体,庞杂博大,以至于里面隐藏的玄机被人忽略了。(未完待续。)

记住暖酒小说地址:nnn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