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图谋不轨(1 / 2)

高正。

潘村。

村东头。

原本平坦空旷的田地上,一块块条石堆砌起半米高、三个篮球场大小的长方形石台。

石台上,人腰粗细的原木根根竖立,粗圆的横梁,被年龄不一的潘姓男人用肩抗、绳吊的方式,架了上去。

地上还摆着一根根粗木雕琢的横眉、椽子、门框。

有经验的老木匠,指挥着潘家男人榫卯卡嵌、砌墙、铺椽搭瓦,用祖宗手艺搭建祠堂。

潘家女人们,干这力所能及的活,有人现场做饭菜,有人收拾多余的房间、烧暖气、缝被子……

整个潘村,都热火朝天,等着流落在外的族人荣归故里。

潘亿年他们搭乘大巴回到村西口的时候,威武雄壮的战鼓声,响彻云霄,声传十多里。

堕落街王氏一脉的族人,饶是已经见识过高正战鼓的雄伟,也不禁被惊得瞪目结舌,滚滚奔腾而起的血液,更是让他们脊背头皮发麻。

只见。

村口。

鼓面丈圆的虎威战鼓上,以潘明山为首的八个潘家汉子,率领着八面高正战鼓,不断擂动人臂粗细鼓槌。

锵咚……

锵咚……

锵锵咚,锵咚,锵咚咚咚……

噼里啪啦……

战鼓在轰鸣,鲜红的鞭炮在炸响。

浓郁的硝烟味,混杂在战鼓和鞭炮声中,将失神的堕落街王氏一脉族人尽数唤醒。

看着,不知什么时候已经下车等在外面的潘亿年等人,王氏一脉之人,匆忙下车。

在王氏族老的带领下,王氏族人纷纷列队,整理衣冠,朝着护卫战鼓上站在首位的潘明山跪了下去。

“金陵潘姓王氏一脉曾祖潘望东之曾孙王亿祖,远游归来,见过主家小叔……”

“见过主家小爷爷……”

“见过主家小太爷爷……”

“见过主家……”

周围的乡亲,饶是早有耳闻,也不禁被惊得两眼发直。

林林总总三百多号人,齐齐下拜。

这场面,莫说周围十里八乡,就算是在这高正、石门,都闻所未闻。

还有这称呼。

老天爷,这辈分,可算是大了去了。

之前,没少仗着自家人丁旺盛欺辱潘家人的村民,脸色都变了。

不过,潘明山也好,潘亿年也罢,却没把他们当回事。

潘明山停止擂鼓,坦然受了这一礼之后,从虎威战鼓上一跃而下,快步上前,朝着被抬在中间的潘望东等长辈遗骨遗骸跪拜行礼之后,这才把王亿祖扶了起来,然后冲着后面的人群,大喊了一声“起”。

三百多号人,谢礼起身。

“走,回家!”

简简单单的两个字,让绝大多数族人一下子红了眼眶子。

孩子们不太懂,年轻的感触不深。

可上了年纪的人才知道,这“回家”二字,对于他们和祖辈的意义。

金陵,对于祖辈来说,更多的却是驻地和过客,永远都不是家。

现在,站在这片从未踏足的土地上,他们非但感觉不到半点陌生,反而涌出一股源自血脉里的熟悉和眷恋。

原来,这就是家的感觉。

王亿祖激动得嘴唇直哆嗦,不知不觉间,老泪浸湿了眼眶。

“听我父亲讲,全国抗战还没开始,咱们这边就跟小脚盆子较量上了。为了打小脚盆子,为了不连累父老乡亲,他们连夜顺着土丘河沟钻进了太行山,然后跟小鬼子打游击。只有夏忙秋忙的时候,才悄悄摸回来收粮、运粮、藏粮。”

“谁想,最后还是被二狗子给发现了。”

“为了转移父老乡亲,他们留下了二三十人,用土枪土炮土雷跟小脚盆子周旋,奈何咱们这边都是大平原,根本逃无可逃,最后那二三十号人全被小脚盆子打死了。”

“这还不算,小脚盆子后来更是一气之下,把咱们村子给烧了,现在这些房子,都是赶走小脚盆子之后,重新盖的。”

“唯一留下来的,也就剩下这个水潭和那棵老槐树了。”

“嘿,十三四年,咱们这边跟小脚盆子打了十三四年,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人死在了小脚盆子手里……

潘明山指着前面水潭和两人合抱粗细的老槐树,言语间满是咬牙切齿的味道。

“高祖爷爷,不是八年抗战吗?”十来岁大的王子豪,一脸疑惑地看着潘明山。

潘明山揉了揉王子豪那虎头虎脑的脑袋,唏嘘道:“全面抗战是8年没错,但是咱们燕赵这边确切地说是从1933年1月2日小脚盆子炮轰山海关开始,到小脚盆子投降的前一天才算勉强结束。”

王子豪抓住了一个字眼,“为什么是勉强?”

潘明山,“因为有很多小脚喷子灭绝人性,不接受投降,非但到处烧杀,还藏到了山沟里面,扶植土匪,负隅顽抗。”

说到这,潘明山神色严肃道:“记住,咱们高正潘氏一脉在抗战期间总计战死256人,被虐杀357人,跟小脚盆子有血海深仇,这一点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忘,更不会跟小脚盆子有任何和平共处的可能。如果非要有的话,那就是,他们死在我们脚下,化作这片土地的肥料……”

潘明山最后一句话,说得斩钉截铁、杀意凛然。

周围村民都感受到一股彻骨的含义。

一个曾经给跟着潘明山搞运输的汉子,闻言微微一怔,连声问道:“你前段时间找人定制的石像,是小脚喷子的?”

潘明山点头,“没错,我要让小脚盆子世世代代跪在我潘家祠堂前。”

“我要让所有潘氏子孙都不能忘记这段血仇。”

“我更要让所有潘氏子孙和我们潘家村的人知道,小脚盆子在我们这里犯下过什么罪行。”

“按照我爷爷传下来的祖训,我潘家人,无论男女,都绝不能跟小脚盆子有任何往来,违者逐出族谱,断四肢,行刑者坐牢,其家属族人共养之。”

轰……

恰逢此时,一道冬日惊雷在众人头顶上空炸响。

这在燕北大地上极其罕见的一幕,顿时惊得众人色变抬头。

虽然这也是自然现象,但是在很多人心里,这也成了天地响应潘明山言语的征兆。

更有以为自抗战时期活到现在的老人,失声惊呼,“天地相应,这是老天爷在提醒我们,不忘血仇,勿忘血仇,否则天理不容。”

说着,这位弯腰驼背、留着山羊胡的老人,目光灼灼地看向潘明山,“潘家小子,你敢在祠堂前立小脚盆子跪地雕像,你可敢在咱村东南西北四地立碑?若是你敢,我张家愿意世代响应,将这一条列入族规族谱,如你潘家背宗忘祖、私通小脚盆子者断四肢,我这把老骨头愿意当第一代行刑人。”

紧接着,一个衣衫老旧、头发花白的老婆婆,也在一群人的簇拥下走了出来,“还有我老刘家,也愿如此。”

说到这,老婆婆目光横扫,一股无形的威严横扫全场,“老刘家可有人反对?”

周围刘姓人纷纷低头,仅有那么一两个不以为然的年轻人,还没冷笑出声,就被父辈一巴掌抽翻在地,“没有,咱这潘村谁家跟小脚盆子没有血仇?谁敢反对,我们四姓族老愿联手行刑,打断他的狗腿,您说呢,马家老舅?”

记住暖酒小说地址:nnn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