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跑到太原府,飞快。
比消息更快的是春风,翻过一座又一座山岭,来到太原城下。
田里已经有百姓的身影了,他们先放了一把火,将田里尚未转青的枯草和草籽烧个干净,待得火灭了,草木灰就又变成了珍贵的肥料。而后他们要用犁耙翻一翻土,细心将里面的石块挑捡出去,再将散发着臭味的肥料洒在田野上。
每一步都很辛苦,但只有做完这些,接下来的播种才会更令人期待。
与往年不同,田间多出了许多妇人,她们白日里要吃力地调整犁耙的方向,让耕牛更听话些,或者让自己更结实些,到了夜里,她们还须得挑水生火,洗洗涮涮,缝缝补补。
她们的儿女会帮她们做些简单的活计,比如出去樵采,邻家的妇人也会来帮忙。妇人们的工作是换班的,因为除了这些之外,她们还要承担起石岭关下的后勤工作。
工作很劳累,好在不久前那一场大捷后,金人总算是不再发动大规模的进攻了。
帝姬将他们挡在了石岭关外,留给关内百姓一个辛苦但宁静的生活。
她还留下了许多关于包扎伤员、清理伤口、给营地消毒,以及熬煮驱除疫病的草药等技艺,妇人们学会了,又被组建起来,靠着这些粗糙的手艺,她们也能在军营里领些粟米作辛苦费。回家熬煮出一锅粥,全家老小都能混个饱腹。
在帝姬走后不久,石岭关下这些辽国妇人里就出现了女道,自称是朝真帝姬的女弟子。
再然后就有人刻了帝姬的木像,技艺拙劣,并不肖似,但妇人们都知道那是下凡庇护她们,庇护太原城的灵鹿仙童。
帝姬升任侍宸,成了神霄派大道官的消息送到太原城时,梁师成正拿着这么个小木雕来来回回地看。
“她若真是个神仙,”梁师成皱眉道,“神仙哪有那许多心眼的!只知道刮钱,又变不出粮草来!”
刚进来的小内侍赶紧就低下头,忍着笑不吭声。
“太尉,京中的信!”
京中说,给宗泽升官了,让他带着灵应军去磁州。
梁师成就很高兴。
太原府这地方,他真是待不了一点。
当初童贯当宣抚使,领西军与西夏交战时,童贯赚的那叫一个盆满钵满,太上皇那边送过来的钱粮他要抽一份,下面将领的孝敬他还要收一份,他自己又有捷胜军,铠甲武器什么都要最好的,管你中书省枢密院,是管度支还是盐铁的,处处都有他童贯的人脉,处处都有钱送过来。
梁师成虽说和童贯一起名列“六贼”,论权论钱却差远了,好不容易跟了官家,得了官家的宠信,送到太原府来,钱却断了!
官家说,粮食是有的,可要送太原,就得路过洛阳,太上皇能放你过去?那必不可能呀!为了不给太上皇送粮,只能苦一苦你们太原的将士啦!
梁师成就成了一个穷光蛋宣抚使,蹲在太原城里,每天看着整个河东路地方官的筹粮报告,掰着手指算着存粮的吃用日子,还得熬着,等着,盼着,什么时候官家和太上皇分出一个胜负,什么时候他才有好日子过。
宗泽要走了,算是一个好消息,他毕竟带走了几千张嘴。
至于金人会不会打过来,梁师成是一点也不考虑这个的。
也不止他一个,整个大宋都觉得,既然金人走了,三两年间是不会再回来的。
“这是喜事,将公文送过去,”梁师成笑道,“明日为宗翁办一场送行宴就是。”
灵应军的营地安在玉皇观,这是朝真帝姬的习惯,逐渐也就成了灵应军的习惯。
只是朝真帝姬一走,之前布置得十分舒适的后殿就立刻显得空荡而潦草起来。
宗泽住进去了,小老头儿不在乎这个,他甚至恪守礼仪,连帝姬睡过的床榻都不用,自己展开一张行军榻,凑合睡在四面掉漆的偏房里。
现在他也在这个漏风的小屋里,一边写着文书,一边听长子宗颖向他汇报军中之事。
“爹爹若领军南下,须得自榆社翻山,过襄垣,最后才到磁城,”宗颖说,“路途艰险,儿算来总须三万石粮草才够路上吃用。”
“你从军中选二百老兵,再加两千后至此的兵卒就是,”宗泽说,“我不带那许多。”
这个三十岁出头的老实青年大脑短路了一下。
“爹爹要留其余将士于此守城?”
“朝廷既升你为兴元府通判,你正好领他们回去。”宗泽说。
宗颖一下子脸就白了,“真定中山被围,河北多溃兵流寇,爹爹如此行事,岂非自断一臂?”
宗泽写完了文书,平静地望着他的儿子,“你要五千灵应军皆随我去河北,你可问过他们了没有?-->>
”
这个问题,宗颖就答不出来了。
宗泽摸摸胡须,又问了一个问题,“小种相公军中,阵前讨赏之事,你听说了么?”
“这个,”宗颖说,“这个儿确有耳闻。”
老人点点头,“西军精锐能如此,灵应军如何不能?”
“灵应军军纪严明……”
“此皆帝姬之功,”宗泽忽然严肃起来,“我虽非戎马出身,却时时警惕,不能叫这支精兵毁在你我手上。”
士兵是有情绪的,他们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出身,不同的家庭,自然也就有了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愿望。
说来很神奇,他们都是活生生的人,但大宋就一直没这么想过。
哪些人有荣誉感,哪些人没有荣誉感,他们的粮饷够他们的家人过什么生活,他们的旬休够不够他们回家过几天舒服日子,他们的奖金又能支撑他们走到哪一步。
好像没有人想过这些事,所有人都觉得只要按规矩给他们钱,他们就能按规矩办事。
再后来从皇帝到太监,再到将帅们又觉得即使他们这些贵人不按规矩办事,士兵们依旧会按规矩办事,比如说粮饷发一个月,不发一个月。理由五花八门,反正上面的人吃喝嫖赌样样要钱,样样只管克扣士兵的。
结果没想到,士兵们建立了新的规矩。
灵应军的钱,帝姬一直是自己节衣缩食也要发的,从不亏欠半点。
但这还不足够,灵应军离家这么久,尸山血海里滚了几个月,神经绷得紧紧的,手里却还握着大笔的犒赏。
经书是很好,但对着同袍的尸体,你让他们天天在营里念无量万寿帝君是念不出快乐的。
久而久之,这群信仰并不炽烈,却格外思乡的道士自然就要出门找地方宣泄,把钱宣泄光了,他们的士气也就跟着精光了。
粮食不多,不够这么多人去磁城。
河北不知道打成什么样,他也不能寄希望于在磁城征粮。
与其让这五千士兵,再加五千民夫一起饿着肚子赶路,不如给这些新兵一个榜样。
说到底还是太原没粮食,但宗泽不说。
这就成了一个小小的传奇。
晨光刚刚洒在太原城头,已经有妇人忙碌在田野上了。
她们心里被各种要做的事填得满满的,以至于在白鹿灵应宫的旗帜已经离得很近时,她们才察觉到。
“那些小道士要走了么?”这样的声音立刻在田野上传开。
“我还想请他们替翁姑做一场法事!”
“只要三斤粟米,不贵的呀!”
“他们怎么一群往南走,一群往东走的?那些往南走的人是要去哪?归乡?”
“归乡?”
这个词被念出口,如杨花一般飘飘洒洒,洒在了许多注视这一幕的人心里。
那其中有随宗泽来援的灵应军,他们与家乡分别的时日并不算久,口袋里也没装进几个钱。现在见了同乡将包裹扎起来,带着他们丰厚的犒赏,兴高采烈地往兴元府奔,那就别提多羡慕了。
“要是咱们能早些被灵应宫选中,咱们也在这一批里!”
“你可听说了,他们每个人都得了好几千的赏,有好些还过万了!还都是明晃晃的铜钱!”
明晃晃的铜钱带回蜀中去!价值立刻就翻了十倍呀!
能盖什么样的房子,能租什么样的地,是不是还能再买一头牛犊?那是个什么光景!过的是什么样的日子?他家的妇人从此扬眉吐气,他家的老人坐在村口聊天,那嗓门都要高上几分!
跟随宗泽准备南下的灵应军士兵就暗暗下定决心,也要赚这样多的奖赏,也要像他们的前辈一样老老实实攒起来一文不花,带回家去同妻儿老小过上更好的日子。
友军士兵也有人站在路边注视着这一幕,心情就复杂得多。
他们的钱花哪里了?
他们不信自己的将帅,不信自己能在这场战争中活下来,更不信自己战死后,口袋里的钱会被完整无损地带回妻儿身边。他们按着旧例在战场上讨到赏,立刻就在下一个城镇花个精光,钱袋里空空荡荡时再回到营中,两眼发直地躺在臭烘烘的榻上,想着自己这糟烂的人生。
现在忽然见到这样一支军队,再听说关于那些人的传言,那些活着的士兵可以幸福地归乡,阵亡的士兵也各有一笔钱会被带回给他们家属。
这些站在路边,嘴里嚼着草棍的士兵就不是羡慕,而是有些嫉妒了。
“怎么他们就这样好命呢?”,
记住暖酒小说地址:nnn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