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8章 深化军改,学员参战!!!(1 / 2)

正在,刘武他们这些第七期学员们努力训练参加会操演练时。

关于军事院校教学改革的攻坚战战打响,愈演愈烈的军事改革终于到了院线领域,目标直指已经过时的教学大纲。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较量的对手是有形的书卷和无形的习惯。

国庆前,兼任院长的老罗和学院宋政委赴京参加全军院校会议。

石市陆军学院从成立以来,在太行山麓平地起高楼。

一个占地几千亩、建筑面积近几十万平方米、具有完整设施的陆军学校已经建设得像模像样。

在校党委领导下,全校教员、干部由“入门”到“上路”,搞了上百项改革。

报上有名,电台有声,电视有影,虽称不上成绩卓著,但问心无愧了。

然而,未曾想到,总部领导的讲话,很快就冲乱了老罗他俩的心境。

总部提出的“要从实际出发,全面而系统地改,坚决而有秩序地改”的改革总方针。

关于“凡是看准了的就坚决改”,“院校教学,不能年年‘复制古董’”的明确而坚决的要求,真是振聋发聩。

老罗他们彻底坐不住了,不等本次会议结束,他们的决心就已经传回学校。

“再也不能自我感觉良好了,不进则退,非大改不可!”

老罗跟老宋回来后,传达和贯彻院校会议精神的校党委会,气氛严肃而凝重。

一条条来自实践的反馈信息,使校党委成员们感到五味杂陈。

学院派曾经派去赴南疆前线调研作战情况的同志们反映,

有的前线分队指挥员不懂得装甲兵使用原则,超性能使用配属坦克;

有的不懂地雷性能,不会组织排雷,均造成了不必要的流血牺牲。

去年观摩“夏北演习”的同志们说,现代立体战争的观念没有反映到学校教学上;

参加去年“夏北演习”的校毕业学员们感到,在学校学到的东西不够用,建议开设参谋业务专业。

明年即将毕业的几名学员,在拿到本校大专毕业证书的同时,又获得了地方“函大”、“刊大”的大学文凭。

他们说:“陆校的课程用‘小脑’足够了,‘大脑’只好自谋出路。”

部队的同志们也向学校调查组反映,虽然学院的毕业学员们基本素质都很不错。

但是现在部队装备更新了,人才还没有得到更新。

一位基层干部直言不讳地说:“只懂步兵的排长,在我们这里就是‘半文盲’,我是不敢把一个机械化排交给他来指挥的。军校总该先行一步啊!”

讨论越来越深,症结越看越准。

陆院虽然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较大的更新,但是还远远不能适应部队现代化建设对高规格人才的迫切需求。

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顺应现代教育、现代战争和现代化军队建设的发展趋势。

突破现有教学模式,对人才培养目标、知识结构、教学体制、教学形式等方面进行总体性改革。

这一石激起千层浪。

对动“大手术”的全局性改革,并非所有人都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各种议论和不同意见很快冒出来。

有的“老院校”们说,“我们的教学大纲动不得,搞不好会出乱子的……”

有的人认为:“突破性改革就意味着自我否定,用自己的双手推倒刚刚建造起来的大厦……”。

还有的说:“这几年大家辛辛苦苦,成绩和荣誉不少,如果改砸了怎么交代?”

面对种种疑虑,院长老罗注意多渠道统一大家的思想的重要性:“……十一三的划时代功绩,就是明确了一切从实际出发;

总部首长们也一再说看准了的就坚决改,拿不准的先搞试验,错了总结经验教训……”

同时,院长老罗明确表态:“要说承担责任,我们首先要承担培养现代化人才的责任,即使有再大的风险也应该闯一闯。”

于是这次会议结束后,校党委就宣布:“解放思想,大胆改革,争取成功,允许失败,不许不改!”

这不仅仅是学院自上而下的改革,还引起了即将毕业的,以及刘武、孙新春他们这些刚入学的学员们大讨论。

刘武他们这些学员们何其有幸,刚入学就碰上了军事改革浪潮,这对他们以后的成长影响甚远。

经过学院上下酝酿、反复研究,最终形成了体现现代战争和新时期部队建设需求的总体改革方案。

打破旧体制,试用新体制,设置新科目。

对培养对象以一种专业知识为主,兼学其他专业知识。

使毕业学员既能胜任一种专业职务,也能胜任其他专业职务。

达到会指挥打仗、会组织训练、会管理教育、会做思想工作的“一专多能四会”目标。

教学课程设置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参谋业务、车辆驾驶、电子计算机、自动化指挥、电化教学、军事管理学、军事运筹学、军事教育学等12个学科。

扩展了军事理论、外军研究、军事气象、军队政治工作、基层带兵、教学法等新内容。

并按学科化原则改造了课程体系,变过去的单一步兵专业为以步兵为基础,融炮兵、高机、参谋业务在内的新的合成指挥专业。

使学员形成以政治理论、科学文化知识和军事共同知识为基础,

以军事理论、军事技术、军事指挥、军事管理知识为主体,

以合成指挥专业为轴心的复合型知识结构。

正当学院要全面实施改革方案时,新的矛盾出现了。

在具体规划教学内容的时候,各系教研室主任开始为课时争执不下。

谁都强调本学科的重要,都想多争一些时间多设内容,有时争得面红耳赤。

新的人才知识结构必须拓宽知识面,增加新学科,然而学制和课时是固定的,不能增加和延长。

这课时之争不能解决,突破性改革就成了一句空话。

时间之争的实质是惯性思维在作怪,如果停留在旧的办学思路上,就很难走出这个怪圈。

院长老罗召集教研室主任们研究人才知识结构,分析各学科的位置和比重,要求大家站在全局上看问题。

传统的课时观念一经打破,人们的眼前豁然开朗。

各学科按照“综合归纳避免重复,删旧增新突出重点”的原则,优化内容结构和训练方法,压缩了大块时间。

经过长久论证,一份份体现“短周期、高效益、低消耗”的改革实施方案相继完成。

经过综合平衡,一个新的体现高层次人才培训标准的大纲产生了,

并决定在一个两年制步兵排长队付诸实验。

明年,一个学年的改革实验即将结束,老罗决定亲自带工作组在实验中队蹲点,逐科考核验收。

这个中队最终选定了,刘武他们中队,让刘武、孙新春等学员们深感使命在肩,

刘武他们中队与仍按原大纲施教的同类中队相比,

在队列、射击、地形学、军事思想、外军研究、战术、马列基础、革命史等18门课程24个项目,22个项目均高于非实中队。

这一天,军区首长刘之野亲自到学校视察并参加三期学员毕业典礼,老罗代表学院向他作了改革汇报。

刘之野非常高兴地说:“你们的教学改革的思路是成对的……。”

他高度评价了学校的改革经验和成就,并借石市陆校这个讲台,向燕大军区发出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号召。

刘之野曾是军改的发起人只一,这军改的好坏也将关乎他的今后。

“男儿报国应见行,携笔从戎进军营。而今杀敌赴疆场,甘洒热血立新功。”

学院欢迎会结束后,刘之野马上接见并且给学院赴滇参战见习连的指战员们送行。

学员参战代表胡爱国,站在台上向刘之野以及学院领导们以及台下的几千名学员们庄严宣誓:“到边疆去!到前线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学员方队里的刘武、孙新春等学员们给羡慕的眼珠子都红了,可惜他们是新学员,没机会跟老大哥们一样去前线参战。

胡爱国能穿上军装,来到石家庄陆军学校,走上从军之路是偶然的。

三年前,胡爱国高中毕业后考入家乡的林学院。

就在胡爱国入学,石市陆军学校到他们学校招收大学生,当时胡爱国感到很新鲜,于是他和许多同学报了名。

但是,在领军校《入学通知书》时却有许多同学打了“退堂鼓”。

记住暖酒小说地址:nnn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