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8章 深化军改,学员参战!!!(2 / 2)

的确,在一些人眼里,大学生去当兵太吃亏,而对胡爱国报名参军更觉得不可思议。

他们对胡爱国说:“你是学院的学生会干部,省高校的三好学生,又是全院本届学生中唯一的已经转正党员,毕业分配单位任你选,你去当兵图个啥?”

“是啊,我图什么?”胡爱国记得记得老师曾告诉他们,国家培养一个大学生要付出60个农民1年劳动创造的价值,胡爱国这些大学生寄托着多少人民的嘱托和希望啊!

但是作为一个党员,胡爱国他觉得怎能把手中的文凭当作向党和人民讨价还价,去追求个人享受的资本呢?

“从小到大,我们不是常说要为国家建设贡献青春吗?

现在部队需要我们,我们怎能向后退缩!”

于是,胡爱国就怀着在部队干一番事业的决心和志向,手捧鲜红的入学通知书,跨进了军校的大门。

胡爱国第一次穿上崭新的军装时,心里那个高兴劲儿就甭提了。

一大帮同学围着镜子照来照去,晚上睡觉也要把军装整齐地叠好放在枕头边上,不时还要去摸摸。

但没过多久这种新鲜感就消失了,军校生活不是胡爱国想象中的那般浪漫。

大学生扛起枪,走起路来雄赳赳,气昂昂,走到街上身后小孩子跟一帮。

军校的生活很紧张很艰苦。

首先是吃的不好。

伙食差,常吃玉米面大饼子,“钢丝面”,每顿饭全班12个人4个菜1个汤。

真是累,每天9个多小时的军事训练,团团转。

早上5点半就要起床,摸着黑穿衣服,3分钟要集合完毕。

常常有的人因为着急出笑话,有时错穿别人衣服,有时跑1圈下来发现脚上是1只布鞋1只胶鞋。

平时不能外出,每周休息最多1天,外出有比例,1个月轮不上1次,甚至上厕所都要请假。

特别是严格的叠被子、搞卫生,更是让人难以忍受。

胡爱国也曾有过后悔甚至有过不想干下去的想法。

但逐渐地,在军校生活中胡爱国也尝到了其中的乐趣和部队大家庭的温暖。

也正是这种苦累紧严的生活磨练了胡爱国的意志,培养了他的军人素质,使他的人生境界得到了升华。

如果说以前在中学和大学胡爱国学会了怎样读书。

那么,在军校胡爱国就学会了怎样做人,怎样做一个有理想,能吃苦,勇于拼搏坚强的人。

说实在的,胡爱国上大学的时候没想到还有机会当兵,但当兵后他就想到了打仗。

刚入校时,陆军学校的第一批参战学员刚出发。

当时,胡爱国坐在台下含着眼泪听了一场英模报告,他被L山前线那么多英雄和见习学员们的英雄事迹深深感动了,胡爱国觉得“没有上过战场的军人是遗憾的军人”。

于是,胡爱国暗下决心,如果有机会,他一定上前线,到战场上把自己的一切都亮出来,接受战火的考验。

就在胡爱国军校学习和训练生活即将结束时,军校接到了总部关于选派部分学员去前线代职见习的命令。

那天晚上,中队孙教导员在大教室给胡爱国他们做参战动员。

他还没讲没完,胡爱国已经在笔记本上写下了参战申请书,第一个递了上去。

胡爱国的申请书上这样写的:“我坚定要求上前线。

理由,我是全中队120名学员中唯一的正式党员,政治条件高。

我还是优秀学员,军事技术过硬。

全中队登山比赛我曾获得第一,身体棒。

另外我家兄弟4个,无后顾之忧。”

最终经过学院研究,从应届毕业生中选拔了56名参战见习学员,组成了燕大军区赴滇参战见习连。

见习连出征前,刘之野让参战老兵们去学院给胡爱国他们又进行了一个多月的战前训练。

主要是从军事技术和思想上进行准备。

重新练习了各种武器的使用,从手枪到火箭筒、无后坐力炮,都打了个遍。

同时还进行各种形式思政教育,观看“白眼狼们”反…的录相记录片,也看战争题材的故事片,还有武打片,胡爱国他们的战斗激情不断高涨。

最让胡爱国深受鼓舞的是,他的父母知道他要去参战的消息,

就给胡爱国拍来了电报,电报是这样写的:“愿儿英勇杀敌凯旋归。”

还有他的的女朋友柳静千里迢迢地从北疆赶到军校,她是胡爱高中时期的同学。

见到胡爱国,柳静紧紧握着他的手,眼里含着泪对他说:“当听到你要上前线的消息后,我哭了,我为你的选择感到自豪,你不愧是个男子汉。

不过,我有一个请求,我希望能在你出发前咱们结婚,我能以妻子的身份送你上战场。

我想,万一你有什么不测,也能让你的生命得到延续。”

胡爱国说:“感谢你对我的支持和理解,你放心,有你为我祝福,我一定凯旋而归。

当我戴着军功章回来时,咱们再结婚,那不是更好吗?”

柳静不知道的是,胡爱国打起背包准备出征前,他在宿舍里给她写了一封信,同时也写下了封“遗书”。

胡爱国他们赴滇参战见习连在各级领导和石市人民的欢送下,坐上燕京直达春城的61次特快列车南下。

见习连到春城后在春城陆军学校停顿了一下,又换乘汽车,在盘山公路上又走了三天三夜。

滇省山高林密,风光秀丽。一路上见到的滇省老百姓大多都是少数民族,妇女们的头上都扎着东西,让胡爱国他们感到很好奇。

乡亲们对胡爱国他们非常热情,每个村口都有许多人夹道欢迎。

许多大人小孩挎着筐,里边装着鸡蛋、玉米和香蕉等,不断向胡爱国他们车里扔。

胡爱国他们也不客气,扔多少他们接多少,来者不拒。

越往前走战争气氛越浓,隐隐约约地可以听到远处的炮声。

公路两边不断看到大幅标语:“驱逐Y寇,还我河山”“英雄门”“凯旋门”等。

十一月底,胡爱国他们到达云滇省麻县,驻扎在一个叫水地房的偏远村子里。

这是一个落后的小山村,都是土房子,没有电灯,老百姓用桔杆等烧火做饭,屋子里被熏得黑乎乎的。

天气潮湿,常下雨,村子里全是泥巴路。

在那里胡爱国他们进行了十几天的临战训练。

这一天,胡爱国他们奔向战场最前沿。

他们先是在老地房受领任务,由团里进行了动员教育,接着坐上卡车向前开进。

车往前开,枪声和炮声越来越近。

敌军的冷炮不断在公路附近爆炸,有时炸弹就在路边盘龙江里炸起冲天的水柱。

汽车开得飞快。

此时,车里胡爱国他们十几个学员和战士谁都不说话了,只是不约而同地把手紧紧地握在一起。

大家都用眼睛互相看着,胡爱国感觉到每个人的目光中都意味深长,充满着期望、鼓励,也有着隐隐的担忧……

这时他忽然想起一句诗:“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汽车开到农场的船头,不能再往前开了,那里已经进入战区。

一座二层楼被炸塌,许多房子都被敌人炮弹摧毁,墙壁上到处都是枪炮的痕迹。

战争气氛越来越浓,就连军供站的厕所里都摆放着手榴弹。

远处不断传来枪炮声。

见习连在那里吃了一顿饭,茄子、土豆和米饭。

胡爱国一连吃了三大碗,没想到这是他上阵地前吃的最后一次饭。

此后在阵地上的将近三个月中他们每天只能喝雨水,吃压缩饼干和罐头……

(本章完)

记住暖酒小说地址:nnn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