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朱雀靖边(1 / 2)

话说南诏善巨郡,一处深山老林之中,一支两千人的商队,翻山越岭,涉水过河,正朝着南诏国都大理城进发。

瞧这商队,众人服饰各异,有本地蛮族,有吐蕃人,甚至还有孔雀国人。这商队规模庞大,人员构成奇特,行事也怪异得很,不走寻常官道与商路,专挑山间小路,遇山攀爬,逢水趟过,全然没有行商的模样。

行至一片丛林,有个皮肤黝黑的男子,从商队前头如疾风般冲向队伍中央。看到那在阳光下闪耀的白色身影,他加快脚步,到了跟前,恭敬地禀报:“公主,穿过前面这片丛林,就出了善巨郡,进入大理府地界。要是全力赶路,一日半便能抵达南诏国都大理城。”

只见那李溟,一头白发醒目非常,听了禀报,立刻下令:“咱们扮作商队,绕路从吐蕃进入善巨郡。一路上为了不引人注意,好多兄弟都是夜里偷偷潜入大理境内。所以在外人眼里,咱们只是一支五十人的小商队。

这么做,是为了骗过吐蕃和大理边境的蛮族部落。如今这计划差不多成功了,大理近在眼前。李逵,今日便让兄弟们好好休息一晚,明天再入大理府。”

“是!”李逵高声领命,随后找了一处隐蔽的山坡,安排好警戒岗哨,派出侦察斥候,这才开始安排两千朱雀卫安营歇息。

李溟神色凝重,拿出一张简陋的地图,看了几眼便没了兴致。

这大理,种族繁杂,地形多变。她们能悄无声息地潜入善巨郡,进而进入大理,多亏了内卫多年来与乌蛮落兰部往来,得到他们的帮助,加上杨炯的商队以及奇人异士,这才能如此顺利。

实际上,大华与大理接壤的地方,只有建昌、东川、石城、最宁四个府郡。多年来,李溟带着朱雀卫在这四地作战。经过长时间的经营,李溟对南诏的情况基本上还算了解。

南诏民族众多,从人数和势力来看,大致分为白蛮、乌蛮、金齿蛮、磨些蛮、寻传蛮、和蛮六大民族。其中,皇族段氏属白蛮,势力最大;其次是乌蛮人数最多,分布最广;其余部落独都有自己势力范围和私兵,总体上说就是白、乌两蛮统治着南诏。

多年来,李溟的主要对手便是这白蛮和乌蛮。

单说乌蛮,就有十三个部落,而且各个部落之间并非铁板一块,这也才给了李溟能拉拢乌蛮落兰部、打压分化乌蛮的机会。

正思忖间,阿娅快步走来,将内卫的情报详细禀告给李溟:“公主,刚收到消息,南诏国王段思平秘令东川将军乌蛮阿宗在广南西路持摩道挑衅,现在朱雀卫已经和他们交过战了,最新消息是阿宗战败,带着部落残兵向西逃窜。

目前,朱雀卫正在东川郡驻守,广南西路的粮道也已疏通。按照您之前的计划,朱雀卫已经派出十支百人队伍,扮成山匪四处抢掠,周边府郡乱成一团,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没一个敢轻举妄动,生怕被段思平推出去做私开边衅的替罪羊,都在等大理国王段思平的命令。”

李溟点了点头,看向阿娅和她身后的番僧,心里对相府的势力有了更深的认识。

这次一路潜行,仔细想想,多亏了相府的人帮忙。不管是情报支持,还是沿途的物资补给,都可谓面面俱到,手眼通天。

且说这番僧对吐蕃的熟悉程度,就像对自己家一样,对当地的风土人情更是了若指掌。还有这苗女阿娅,简直是个民族百事通,会好几种蛮族语言,对他们的风俗禁忌,比她这个在南疆驻守多年的朱雀卫大将军还清楚。听说还是个用毒高手,这样的奇人都被相府招揽,难怪杨炯会说:要是我去打南诏,南诏早就亡国了。

想到这儿,李溟眼里燃起浓浓的战意,仿佛又看到那天被杨炯臭骂的场景。

当下,李溟眸子一冷,不再多啰嗦,直接说道:“段思平这人反复无常,见我大华内乱,就想趁机捞点好处。我如今没了束缚,可以放开手脚大干一场,估计他现在也不知道我到底是什么打算。

我猜他现在正纠结是继续跟我死磕,还是派使者去长安赔罪求饶。他以前经常干这种事,反复无常,私开边衅,妄图蚕食我边疆领土,一旦发现我大华愤怒,便推出几个替罪羊顶罪。以前是朝廷不愿意多线开战,也看不上南诏这地方,可这次不一样,我一定要宰了段思平,让南诏知道知道什么是恐惧。”

阿娅听了,没多说什么。自己是相府的人,现在奉命协助七公主攻打南诏,又不在少爷身边,言行举止可得注意,不能让人小瞧了相府。

李溟雷厉风行,立刻下令:“传令下去,朱雀卫将军张彦、赵挺、王超按原计划行动。

兵分三路,以东川郡为前沿阵地,一路向西推进,全力攻打会川、弄栋二府。要做出大军直逼大理城的架势,把周围敌军的兵力吸引到这两个地方防守,为咱们潜入大理城和撤退创造机会。

一旦大理城被攻破,马上启动第二阶段作战计划。

大军迅速改变方向,向西南的威楚府进军。

这次作战的最终目标是:占领东川、威远二府,推翻段氏南诏政权。

到时候,大理将被分成东南和西北两部分,这样一来,和大华挨着的南诏东南四府,就像嘴边的肥肉,唾手可得。只要这次行动成功,南诏就再也没有翻身建国的机会,下次作战,就是南诏彻底灭亡的时候。”

“是!”阿娅领命,匆匆离开。

走了没多远,阿娅找到相府摘星处的谍子,交代完情报,又放走三只信鸽。看着正忙着给将领们布置作战任务的李溟,阿娅沉思了好一会儿,拉住番僧,走到没人的地方,一脸严肃地说:“这七公主的作战计划,和我从少爷那儿听来的不一样啊,她该不会是想坑咱们相府吧?”

番僧吉尊皱着眉头,想了半天才说:“应该不会。按照她的计划,要是成功,南诏的东南半边都会并入大华,少爷看重的思摩甸和永昌也会更加安全,这样咱们也不用费劲去扶持当地民族来守护这两地的生意。”

“可这么做得花多少钱善后啊,咱们哪有那么多钱让她折腾。少爷的意思不过是灭了段氏南诏,涨涨威风,吓唬吓唬那些邦国。她倒好,用咱们的钱和势力,帮她打天下,可真不客气。”阿娅撇着嘴嘟囔道。

“别瞎操心了,把情报送回去,让老爷决定吧。”番僧叮嘱了一句,不想再讨论这个话题。

阿娅也就是发发牢骚,见番僧又要像个闷葫芦一样念经,心里烦闷,轻轻推了他一下,挑起话头:“路过吐蕃,你不想回家看看?”

“贫僧是出家人,早就没有家了。”番僧淡淡地回答。

阿娅是个话痨,整个队伍里,就和番僧吉尊熟络,也知道他的脾气,也不恼怒,接着追问道:“你就从来没想过回去?”

番僧想了一会儿,知道这小姑娘的性子,要是不理她,她能一直唠叨个不停。

于是收起嘎巴拉佛珠,看着她道:“相爷和少爷都答应过,等时机到了,会帮我回去。”

“哦,要是真打下南诏,对你来说也不算坏事,以后回吐蕃就多了条路。”阿娅没再深究,随口应和了一句。

“那你怎么不回家?不想家吗?”番僧反问。

阿娅听了,轻轻一笑:“我家在黔州大山里,离这儿太远了。再说了,我还没混出个样儿,回去干啥?

少夫人现在正忙着发展江南的航运,还问过我要不要把寨子里的人都接出来,在府里找个差事。可我那些族人在山里待惯了,都不愿意出来。少爷说等他回来,下江南的时候带我一起回寨子,到时候我风风光光地回去,他们看到外面的好,说不定就动心了。”

“这就是你出来的原因?想带着家里人过上好日子?”番僧疑惑地问。

“不是,我是逃婚出来的!我不想过那种一眼就能看到头的日子,我得回去,向我阿妈阿爹、还有寨子里的人证明我没错。”阿娅目光坚定,一脸认真。

番僧点了点头,闭上眼睛,准备继续念经。

“哎!你这人,问了我,怎么不说自己的事儿?你为啥出来?”阿娅双手叉腰,气呼呼地说。

“走出地狱,寻找解脱的办法。”番僧语气虽是平淡,可在阿娅却只感觉到了冷寒。

“哼,不说就不说,生什么气呀。”阿娅气得直跺脚,转身走了。

番僧眼睛动了动,诵经声停了一下,声不可闻的轻叹一声,又接着诵念起来。

再说,这两千人休整一夜,一进入大理府就马不停蹄,翻山越岭,趟水过河,终于在一天中午前,抵达大理皇城附近。

李溟望着山下的大理城,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商贩的叫卖声、喧闹声,即便隔着老远也能隐隐约约听到。

看到这番场景,李溟不禁皱起了眉头。

根据她掌握的情报,大理城不该这么热闹。现在这么多百姓涌在街上,他们这军队还怎么攻打皇城。

正想着,阿娅急忙跑过来,着急地说:“公主,刚得到消息,今天是南诏国王段思平召集临时部落大会的日子,来的都是各部族的长老。这么热闹是因为各部族都带了不少自己的青壮私兵,再加上大理城原来的五千禁卫军,加起来大概有六千人。”

李溟脸色一沉,叫来乌蛮落兰部的长老,严肃地问:“段思平召开临时部落大会,你不知道?”

落兰部的长老摇摇头,猜测道:“咱们南诏民族太多,估计他是秘密召集了忠于他的部落,不然我不会一点消息都没听到。”

李溟听了,暗叹自己时运不济,脑子飞快地转着,又问:“你们部落大会,参加的人数有规定吗?”

“参加的人本来是有定数,但是也会有很多小部落跟着前来凑热闹,他们都会带着不少族人,每次到这个时候,大理城的生意就特别好。”长老轻声解释道。

李溟听了,眼睛一亮,马上下令:“五十个人扮成商队,混进大理城,在北城门附近转悠,确保咱们的退路安全。

一百人扮成乌蛮,以参加部落大会的名义混进城里,找到这次参会的部落,控制住他们,抢夺信物,以他们的身份混进皇城。

李逵,你等我的信号,信号一响,就说明段思平已死,你马上带着城外部队从南门而入,放火烧城,制造混乱,四处宣扬段思平已死,接应到我后,咱们一同从北门出城,明白了吗?”

“明白!”众人低声回应。

李溟找了一套乌蛮的衣服,用缠头布把自己显眼的白发裹得严严实实,然后让那一百人把特制的、藏着轰天雷的乌蛮祭祀铜鼓背在身上,腰里别着匕首,朝着大理城南门走去。

南门那儿,守卫的士兵眼睛很尖,对每个进城的人都仔细打量。李溟看着前面的五十人商队顺利混进了大理城,心里稍微踏实了些,带着人混在人群里慢慢往前走,神色平静,准备进城。

“站住,你们是哪个部落的?”守城的士兵拦住李溟前面的几个人,大声问道。

李溟脸色不变,低着头,手不自觉地摸向腰间的匕首。

乌蛮长老走上前,镇定地说:“我们是落兰部的,今天国王召集部落大会,我们特地来参加。”说着,从怀里掏出一块刻有落兰部标记的木牌。

士兵接过木牌,仔细看了看,又把众人打量了一番,目光落在他们背的铜鼓上,怀疑地问:“你们乌蛮勿邓部刚进去,也带了不少铜鼓,怎么还要这么多?”

<注解:蛮是中原对少数民族的称呼,他们不会这样称呼自己,但是南诏的民族太过复杂,相互之间的称呼除了用部落称呼(白蛮会自称白子、白族),也会用地名称呼(洱源谷的人,金沙畔的人),有的也会用图腾来称呼(阿龙的后裔,虎的子孙)。考虑到阅读的流畅性便都用蛮来称呼和自称。>

“乌蛮有三大部,每个部落都有自己的铜鼓,这是部落祭祀的大事,不能马虎。现在部落大会马上就要开始,你这个白蛮后生,别在这里找麻烦。”长老轻声斥责道。

士兵将信将疑,正准备再问,后面又有商队要进城,不停地催促。士兵心里虽不痛快,却还是将木牌扔了回去,挥挥手道:“老爷子,说话别太冲,这儿可不是你们乌蛮的地方。”

长老哼了一声,带着大家顺利进了大理城。

“阿哥,你拦着我干啥?这些乌蛮太欺负人了,什么时候他们敢这么跟咱们白蛮说话了?”一个皮肤黝黑的汉子气呼呼地说。

守城的卫兵一边检查过往商队和行人,一边说:“忍着吧,听说东南战事紧张,那边四个府都是乌蛮的地盘,还得靠他们防备大华的军队。你没看到乌蛮三大部落来了两个吗?看来王上这次主要是和乌蛮商量事儿,其他部落就是来凑数的。”

“哼,我看这些乌蛮越来越不把我们白蛮放在眼里了,我们才是皇族。”那汉子依旧有些气鼓鼓。

“好啦!赶紧干活,晚上哥哥带你去乐呵乐呵。”守城卫兵笑着骂了一句,不再说话。

再说李溟一行人,按照之前的计划,分散开来寻找参加部落大会的部落。大理城不大,又有内卫帮忙,很快就在一家客栈找到了乌蛮的勿邓部。

李溟他们穿着乌蛮的衣服,悄悄地把客栈包围起来。李溟带头,慢慢地走进客栈,看到客栈里都是穿着乌蛮衣服的人,就知道这是勿邓部自己开的客栈。她二话不说,一挥手,朱雀卫精兵鱼贯而入。

记住暖酒小说地址:nnn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