寅时,天地之间阴阳交替之时,也是人最为困倦之时。
明军已经来到和林城外,蓝太平下令把三十门火炮分为三组。每组十门火炮,分别摆在东门,西门和南门。
他特意留下北门,让城里的鞑靼人能够逃出去。
这倒不是他好心,而是他本就兵力不足,如果鞑靼人发现被围困无路可逃。
那么必将殊死一搏,到时候他这点人怕是反被对方吃下。
寅时一刻,各部已经进入了指定位置。
此时,整个和林城都在睡梦中。
城头的守卫,也都喝了几碗马奶酒后,裹着羊皮袄打瞌睡。
蓝太平站在“破晓”前,亲自点燃了这门超级重炮。
“轰”
巨大的爆炸声,彻底打破了草原夜色的沉寂。
东门城头上的士兵,还未来得及惨叫就在睡梦中被炸飞了。
“破晓”一响,这就是信号。
东门,西门,南门的火炮都跟着响起。
一瞬间,无数的炮弹飞进了和林城内。
特别是西门,此处靠着山林。
明军在陶潜的率领下,特意把炮搬到了半山腰。
居高临下,火炮能轰到和林城最接近中心处。
还在睡梦中和林城军民,许多还未醒来就永远的睡去了。
惊醒的鞑靼人,纷纷跑出屋外想要逃命。
阿鲁台跟军师还在帐中酣睡,因为多饮了几杯的缘故。第一声炮响他们还在做梦,直到明军众炮齐发阿鲁台才惊醒。
他立刻翻身而起,拿上弯刀就往帐外跑。
军师惺忪着睡眼抬头问道,“怎么打雷了?”
阿鲁台没理他,冲出帐外正好亲兵队长跑了过来。
“怎么回事?哪里放炮?”
面对阿鲁台的质问,亲兵队长急道,“首领大人快逃,明军已经大军压境了,现在东门、西门、南门皆有明军攻城。”
阿鲁台看着漆黑的夜被漫天的炮火照亮,城内百姓惨叫哭喊声不绝于耳。他强忍着内心的慌乱喝道,“快集合队伍,随我杀出去。”
“是”
军师这时候也从大帐内出来,他看着四处逃窜的人群有些懵。
“明军打过来了?”
他还是不敢相信的问道。
阿鲁台此时已经骑着战马过来,伸手把他捞上马背。军师还未明白过来怎么回事,已经被阿鲁台带着往北门逃去。
此时和林城内已经乱成一锅粥,阿鲁台的残部刚安定下来的军心又乱了。白天那场战斗,吓破了他们的胆气。
现在炮声一响,他们只抱着一个想法就是逃命。
那些刚招募的青壮,更是爬起来就跑,他们还没有替阿鲁台卖命的觉悟。
阿鲁台见事已经不可为,再也不顾什么队伍了。在亲卫的护送下,带着一家老小从北门逃了出去。
逃命要紧,毕竟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出了城后,阿鲁台回头望去。
看着逃难的部众挤成了一锅粥,听着城内的炮声、嚎叫声。虽心中有万分不甘,但也没耽误逃跑的速度。
他催促亲卫加快脚步,生怕明军追杀上来。
蓝太平则站在一处山腰,看着从和林城北门延伸出一条长龙。
那些逃出来的鞑靼人,沿着阿鲁浑河一直往北逃去。
看差不多了,蓝太平下令停止炮击。
蓝太平此前虽然颁布了“十斩令”,但是此时有些已然不适用了。
这些明军出塞以来,一直承受了巨大心理压力,此时不能再约束他们了。
况且现在是敌国境内,再讲仁义道德就是愚蠢了。
但他还是下令,待天亮后方可入城。
一来明军对城内不熟悉,防止一些残敌趁着夜色偷袭。
二来是多争取点时间,让城内的普通百姓尽可能的逃出城去。
他知道,一旦进了城,这些明军会做些什么。
很快,太阳从草原的尽头升起。
第一缕晨光驱散了黑暗,也吹响了明军屠戮的号角。
大军从三个门杀入和林城。
蓝太平,蓝守义,陶潜还有那群淮西二代,都站在高处默默的注视着明军冲入城内。
他们为什么会沉默?
因为他们清晰的看到,城内仍有一部分百姓没能逃离。
这些人可能是心存侥幸,也可能是行动不便,也可能是受了伤,也可能是…
但是这些都不重要了,他们的命运已经注定。
因为进城的明军,已经丧失了理智。
他们见人就杀,见财就抢…
他们要复仇,他们要发泄。
连日来积压在明军心中的怒火和恐惧,此时此刻,只有敌人的鲜血才能平复这一切。
惨叫声,哭喊声再次响起。
和林城在炮击停止后,并没有迎来那些幸存者所希冀的和平,反而彻底沦为地狱。
蓝太平看着眼前的一幕,面无波澜,似乎这并不算什么。
记住暖酒小说地址:nnnXS.com